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综合类   1篇
中国医学   3篇
  2020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目的:探讨冠心病临界病变的中医证候分布规律特征,并初步确定证候分型及诊断标准,为本病的辨证论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临床流行病学的研究方法,以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于云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就诊的1 000例冠心病临界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的基本信息、疾病诊断、治疗经过,以及中医望、闻、问、切所得到的症状、体征、舌象、脉象等四诊信息,以及相关临床资料,采用聚类分析及因子分析的研究方法对调查所收集的信息进行数理统计分析,并结合专家组意见进行一定探讨。结果:①聚类分析结果提示,符合冠心病临界病变临床实际的基础中医证型主要有6类:血瘀证、痰浊证、寒凝心脉证、气虚证、心肾阴虚证,心阳不振证;②在聚类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因子分析,初步确定了各个基础证型的主证和次证;③由于各个证型存在重复内容或可统一组合的证型,结合专家组意见,将冠心病临界病变的中医证型总结为5类,即痰浊瘀阻证(368例,占比36. 80%),寒凝心脉证(156例,占比15. 60%),气虚血瘀证(315例,占比31. 50%),心肾阴虚证(91例,占比9. 10%),心阳不振证(70例,占比7. 00%),其主证和次证参考6类基础证型的因子分析结果。结论:通过冠心病临界病变的中医证候聚类分析及因子分析,可为该病的中医证候分类研究以及证候诊断标准的建立做铺垫,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傣痛消乙醇提取物对高尿酸血症小鼠及痛风性关节炎大鼠的影响。方法 选取60只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苯溴马隆组和傣痛消乙醇提取物低、中、高剂量组。模型组及各药物组小鼠均使用30 g/kg酵母进行灌胃造模,正常对照组小鼠给予等容量的蒸馏水;傣痛消乙醇提取物低、中、高剂量组在造模第4天分别以2.6、7.8、23.4 g/kg的傣痛消乙醇提取物灌胃,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给予等体积蒸馏水;苯溴马隆组在造模第6天以0.02 g/kg苯溴马隆灌胃,每日1次,连续4 d,末次给药1 h后摘眼球取血。选取6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秋水仙碱组、傣痛消乙醇提取物低、中、高剂量组。在造模前5 d傣痛消乙醇提取物各组分别以1.8、5.4、16.2 g/kg的傣痛消乙醇提取物灌胃;秋水仙碱组在造模前3 d以0.28 mg/kg秋水仙碱灌胃;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给予等体积蒸馏水,每日1次。在末次给药1 h后,模型组及药物组复制急性痛风关节炎模型,造模5 h后麻醉大鼠,腹主动脉取血。分别使用试剂盒检测大鼠和小鼠血清中尿酸(UA)、黄嘌呤氧化酶(XOD)、肌酐(CRE)、尿素氮(BUN)、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的水平;观察大鼠造模前后关节肿胀情况。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和小鼠UA、XOD、CRE、BUN、IL-6、TNF-α和IL-1β均显著升高(P<0.05),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大鼠出现躁动不安、右足抬高、局部红肿、肤温变高和关节肿胀指数显著增加的情况。与模型组比较,傣痛消乙醇提取物低剂量组对高尿酸血症小鼠CRE和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大鼠UA、CRE、IL-6、TNF-α 改善不明显,其余各药物组中UA、XOD、CRE、BUN、IL-6、TNF-α、IL-1β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药物组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大鼠局部关节肿胀情况较模型组改善明显。结论 傣痛消乙醇提取物对高尿酸血症小鼠和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大鼠具有降尿酸、改善肾功能和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3.
王阶  乔夕瑶  林飞  陈胤峰 《中国中药杂志》2014,39(22):4475-4478
中药饮片质量优劣是保障中医临床疗效的关键因子,也是保障民生安全用药的基本元素之一。但是,中药饮片的掺假使伪、农药残留、重金属超标等问题屡禁不止,这些问题正在严重影响着中药生产、经营、使用的良性发展,也为民生安全用药带来隐患。经研究保障饮片质量与完善质量体系、深入科学研究,加强行业自律等因素密切相关。同时,还应从源头、生产、经营及科研上对饮片进行系统监管,加强对"3G"的实施与执行,从根本上确保色、味、形具佳的中药饮片。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简称《中国药典》)收载治疗失眠中成药的配伍规律。方法收集《中国药典》2010版现行本和增补本中治疗失眠的中成药,提取纳入中成药的证候类型、功能主治、中药类别、单味药物、药对、角药等信息建立数据库并进行频数统计,建立树状图并对药物配伍规律进行变量聚类分析。结果共计纳入中成药51种,涉及中药141味,使用总频数496。按其辨证可分为虚证、实证、虚实夹杂证3类,虚证以气血不足为主要证型,实证以肝阳上亢为主要证型,虚实夹杂证为气虚血瘀证。共计使用15类中药,最常用为补虚药(频数203,占40.93%),其次为安神药(频数59,占11.90%)。使用频数前5位的单味药物分别为酸枣仁(17)、甘草(17)、黄芪(15)、五味子(14)、茯苓(13);使用频数前5位的药对分别为酸枣仁+远志(11)、酸枣仁+当归(11)、酸枣仁+茯苓(10)、甘草+当归(10)、当归+远志(10);使用频数前5位的角药分别为酸枣仁+远志+当归(10)、酸枣仁+远志+茯苓(9)、酸枣仁+远志+甘草(9)、酸枣仁+当归+甘草(9)、远志+当归+甘草(9)。聚类分析显示,治疗失眠的前20味高频中药可以聚为5类,第一类包含酸枣仁、远志、当归、茯苓、甘草;第二类包含黄芪、党参、川芎、半夏;第三类包含麦冬、赤芍、地黄;第四类包含丹参、枸杞子、何首乌、淫羊藿等;大枣单独为一类。结论《中国药典》收载治疗失眠中成药以补虚安神为主要治则,兼以活血、清热、平肝、解表、利水、理气、化痰、温里、收涩、开窍而进行组方配伍。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