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3篇
儿科学   9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5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8篇
预防医学   49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紧急纤维支气管镜在老年高危患者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紧急纤维支气管镜 (纤支镜 )在老年高危患者中的应用。方法 老年急危重症患者 77例 ,其中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评估 (APACHEⅡ )计分 >14分者 65例。所有患者共行 10 2例次紧急纤支镜操作 ,其中肺泡灌洗、气道分泌物吸引 76例次 ;纤支镜引导下经鼻气管插管 19例次 ;异物吸出 6例次。结果  10 2例次紧急纤支镜操作抢救总有效率为 80 .3 % ,无危及生命的并发症发生。结论 紧急纤维支气管镜是抢救急危重症患者呼吸道病变紧急处理的有力武器 ,高龄严重心、肺功能障碍不是纤支镜操作的禁忌证  相似文献   
2.
小于胎龄儿生后出现追赶生长与脂肪追赶的倾向,经历快速追赶生长的小于胎龄儿其脂肪重聚发生时间提前,存在脂肪追赶现象。目前尚不清楚这种倾向是由于低体重本身、出生后快速追赶性生长还是两者的结合。研究多聚焦于不同的追赶生长模式将会影响长期健康结局。本文通过回顾已发表的最新研究进展,报告了可能的小于胎龄儿最佳追赶生长模式。  相似文献   
3.
目的长期肠外营养(PN)患儿容易发生肝损害并发症,如肝脂肪变、胆汁淤积,甚至肝衰竭,其机制仍不清楚,可能和肠屏障功能障碍有关。近来双歧杆菌作为一种益生菌,在调节肠道微环境、保护肝脏中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本研究拟通过给PN幼兔添加双歧杆菌,探讨其保护机制。方法生后3周的新西兰种白兔27只,体重200~250g。分为3组,PN组10只,PN+双歧杆菌组8只,对照组9只。双歧杆菌组每日经胃管注入丽珠肠乐溶液1ml/只(含青春双歧杆菌0.5×108),PN组注入生理盐水1ml/只。PN持续10d,取血测肝功能、内毒素水平;作肝脏组织病理分级评分;作回肠黏膜显微测量;作内脏组织匀浆和血培养观察细菌移位。结果双歧杆菌组幼兔肝功能明显改善,血清总胆红素和胆汁酸含量较PN组显著下降(P<0.05)。病理切片显示双歧杆菌组幼兔肝小叶完整,细胞形态基本正常,个别存在轻度炎症细胞浸润和纤维组织增生。而PN组则出现明显肝细胞变性(主要为脂肪变性)、胆管增生和胆汁淤积。参照Loff肝脏病理学评分标准,显示PN组分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和双歧杆菌组(P<0.05),而双歧杆菌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肠道病理切片的计算机显微测量结果显示,双歧杆菌组幼兔回肠绒毛高度、隐窝深度、绒毛面积显著高于PN组(P<0.05),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PN组幼兔血浆内毒素水平显著升高(P<0.001),双歧杆菌组内毒素水平处于正常范围。内脏组织、器官细菌培养结果显示,PN组幼兔肠菌移位率明显高于双歧杆菌组(P<0.01)。结论双歧杆菌可能通过降低肠黏膜通透性,避免幼兔产生肠菌移位和内毒素血症,保护肝功能。  相似文献   
4.
语言发育迟缓是儿童早期常见的发育问题,是影响儿童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之一。作为儿童早期所处的主要生活环境,家庭环境对儿童早期语言发育有重要影响,是决定儿童早期语言发育水平的关键因素之一。近年来,家庭环境对儿童早期语言发育影响的研究很多,已成为儿童语言发育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文对近期国内外探究家庭环境对儿童早期语言发育影响所取得的成果做一概述。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与肥胖的分布特点.方法 采用《精神障碍诊断和统计手册》第4版(DSM-Ⅳ)诊断标准确诊的ADHD患儿239例为ADHD组,常规体检儿童137例为健康对照组,2组均进行体格测量,根据WHO的儿童肥胖标准,评价正常、超重及肥胖,比较ADHD组与健康对照组及ADHD组各亚型间超重及肥胖率有无差异.结果 ADHD组超重+肥胖率[98例(41.0%)]与健康对照组[39例(28.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ADHD组超重率[41例(17.2%)]与健康对照组[22例(16.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DHD组肥胖率[57例(23.8%)]与健康对照组比较[17例(1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ADHD各亚型中,Ⅰ型(注意力缺陷型)超重+肥胖率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超重16例,肥胖19例,占40.3%);Ⅱ型(多动冲动型)超重+肥胖率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超重5例,肥胖8例,占36.1%);Ⅲ型(混合型)超重+肥胖率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超重20例,肥胖30例,占40.3%);3个亚型组间超重、肥胖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以超重、肥胖与否分组,超重+肥胖组ADHD发病率显著高于体质量正常组(P<0.05).结论 肥胖症为ADHD的高危因素,二者内在发病机制可能有交叉.  相似文献   
6.
儿童肥胖成为一个世界性关注的健康问题, 而不良饮食行为与儿童肥胖密切相关。不良饮食行为成为一个备受关注、好研究的专题, 其中包括儿童饮食行为形成因素;据当前研究显示儿童饮食行为的形成受基因和环境的影响, 其中父母影响下的家庭环境对儿童早期饮食行为的形成影响甚大。这种家庭环境可包括父母的喂养行为(母乳、非母乳等)、父母自身饮食行为的“榜样作用”和父母提供的娱乐环境(如电子产品使用)等, 本篇文章主要总结阐述父母影响是如何对儿童饮食行为的形成进行修饰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基于近红外光谱成像的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患儿的前额叶皮质功能,为ADHD的脑功能分析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2019年7月-2020年2月就诊于上海市儿童医院儿童保健科ADHD门诊及体检门诊的各100名儿童,由家长填写ADHD评估量表和人口学资料,临床医师进行综合访谈和体格检查,治疗师进行韦氏智力测试...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并阐明喂养风格的概念内涵。方法 系统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CINAHL、PsycINFO、中国知网、维普、万方等数据库,检索时限为各数据库建库到2022年1月,应用Rodgers概念分析法对纳入文献进行分析。结果 共纳入63篇文献,喂养风格包括喂养过程、亲子互动、要求与回应、情感氛围、特质倾向等5个概念属性;前因涉及社会、家庭、照顾者和儿童层面因素;结果关注儿童的进食内容、进食行为和体重发展等。结论 喂养风格与社会经济、文化信仰和健康观念关系密切,未来研究可关注此概念在不同文化语境下的解读,并就此在评估工具、类型划分上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9.
目的 通过纵向队列研究探索足月小于胎龄儿(SGA)幼儿期增长速率与学龄期肥胖风险,为制定相应防控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通过2004-2011年的队列研究,对出生时入组随访至6岁的2 079名SGA儿童进行体格检查,测量身高、体重、头围等基本信息,并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标准,采用体重指数(BMI)评价儿童体格状况。结果 根据生后前4个月的体重变化的Z分数(ΔWAZ)分为4组:增长速率缓慢(ΔWAZ<-0.67),增长速率适中(ΔWAZ-0.67~0.67),增长速率快(ΔWAZ 0.67~1.28),增长速率极快(ΔWAZ>1.28),生长速率增快的同时超重肥胖的风险成倍增加,增长速率极快组以及增长速率快组超重肥胖风险分别是增长速率适中组儿童的11.91、2.34倍(OR=11.91,95%CI:9.04~15.76,P<0.001; OR=2.34,95%CI:1.80~3.03,P<0.001)。增长速率缓慢组的消瘦风险明显增高(OR=2.48,95%CI:1.81~3.39,P<0.001)。增重速率的快速增加不能降低消瘦/生长迟缓的发生(OR=0.68,95%CI:0.48~0.95,P>0.05)。结论 SGA儿童幼儿期增长速率过快将会显著增加学龄期超重肥胖风险,应重视SGA儿童体格发育情况的早期监测,及早确定SGA儿童在幼儿期是否存在增长速率过快的特征,可能会有助于制定相关的预防策略,以减少生长速率过快可能带来的远期不良代谢风险。  相似文献   
10.
探索儿童视屏时间对幼儿语言发育迟缓的影响,以期为儿童语言发育迟缓的预防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选取2017年11月—2018 年8月于上海市儿童医院儿童保健科诊断为语言发育迟缓的112例18~46月龄儿童为病例组,以性别、年龄作为匹配因素,筛选同期正常体检的儿童66 例作为对照组,利用幼儿语言发育迟缓及视屏时间流行病学调查问卷对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两组儿童的年龄及父母的职业、双方是否是独生子女等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儿童父母年龄偏大,文化程度相对较高,语言迟缓组儿童的母亲工作日与子女接触时间比正常儿童母亲长(t=-2.281,P=0.020)。语言迟缓儿童视屏时间相对正常儿童更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24,P=0.002)。儿童视屏的内容以动画片为主,但对照组儿童观看科教片的比例稍高于病例组(χ2=11.558,P=0.009)。在每天限制视屏时间、观看30 min及以上休息方面,对照组儿童家长的执行比例高于病例组(χ2=6.962、11.034,P<0.05)。当儿童任性或状态不佳时,语言迟缓儿童家长经常允许儿童使用视屏产品的比较更高(χ2=11.752,P=0.003)。病例组儿童母亲的视屏总时间、闲暇时的视屏时间也高于对照组儿童母亲(t=-2.920、-2.145,P<0.05)。控制了混杂因素后发现儿童视屏时间是影响语言发育迟缓的重要因素,儿童视屏时间每增加1 h,其语言发育商平均下降1.626。结论 视屏时间是影响儿童语言发展的重要因素,建议家庭内限制每天儿童视屏的时间,并从家长自身做起,增加面对面的情感交流机会以促进儿童早期发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