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15篇
内科学   33篇
神经病学   1篇
综合类   41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11篇
中国医学   4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1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7 毫秒
1.
目的:对应用水溶性维生素提高机械通气病人脱机成功率的治疗手段进行可行性分析、研究;方法:实验分两组,对照组(21例),单独应用全胃肠外营养(TPN),实验组(25例),在TPN的基础上加用全面、均衡的水溶性维生素,定期监测肺换气功能(氧合指数)和肺通气功能(最大吸气负压、浅快呼吸指数),经统一周内和总脱机成功率,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实验组较对照组能显著改善肺通气功能,明显提高短期脱机成功率。结论:在慢性阻塞性肺病、机械通气病人的TPN中加入全面、均衡的水溶性维生素,能帮助病人尽快脱机。  相似文献   
2.
连续性肾替代疗法 (continuousrenalre placementtheraphy ,CRRT)自 1 977年首先由Kramer等应用于临床并获得了成功[1 ] ,至今经过 2 0多年的发展 ,已成为当今危重病患者主要治疗措施之一 ,与机械通气和全胃肠外营养(TPN)地位同样重要[2 ] 。今年 6月我院危重病救治中心采用CRRT成功地抢救了一例严重乳酸中毒的病人 ,现将抢救治疗体会报告如下。临 床 资 料  男性 ,63岁 ,因“进食不洁 2天 ,腹泻 1天 ,神智模糊 3小时“入院 ,既往有高血压病、2型糖尿病史 ,定时口服降糖药 (降糖灵…  相似文献   
3.
对25例急性心肌梗塞(AMI)并左心功能不全患者早期应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治疗的对照性临床分析,结果:用小剂量的ACEI治疗对患者心率、血压无显著的影响〔治疗前后心率分别为89.90±10.22次/分与89.42±8.19次/分,血压分别为15.37±3.46/9.74±2.32kPa(1kPa=7.5mmHg)〕和14.96±2.60/9.46±1.76kPa〕;对合并轻、中度泵衰竭患者的疗效显著,但对重度泵衰竭的疗效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治疗组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较对照组减低13.38%,警告性室早的发生率治疗组较对照组减少26.39%,但Ⅱ°~Ⅲ°房室传导阻滞的发生率治疗组高于对照组;两组4周病死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作者认为:ACEI治疗AMI并轻、中度泵衰竭安全有效;ACEI有一定抗心律失常作用,但应注意传导系统的并发症,使用中应注意各种副作用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增强子样序列能否增强肿瘤坏死因子的表达;方法:将一大肠杆菌增强子M片段插入质粒PATNF153B(含人工合成的51bp增强子序列BELE,trp启动子及TNF基因)中,测定TNF基因的生物学活性;结果:活性测定结果表明,重组质粒PATNF153BM(+)的TNF基因的生物学活性为质粒PATNF153B的2倍;结论:增强子M片段与51bpBELE具有协同作用,能增强肿瘤坏死因子的表达,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与冠心病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对我院1996年3月至2001年3月疑诊或诊断冠心病,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370例住院病人进行危险因素调查。结果: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与病人年龄、吸烟量、高血压病程、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LDL)、及糖尿病病程呈明显的相关(P=0.001-0.040),经多元回归分析证实:年龄、吸烟量、高胆固醇血症,高、低密度脂蛋白血症,糖尿病,是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独立危险因素(OR=1.899-4.892,P=0.002-0.25);结论:高龄、吸烟、糖尿病、高胆固醇血症,高、低密度脂蛋白血症对冠心病及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具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分析胺碘酮在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方法急性冠脉综合征伴房颤发作患者23例,在房颤发生时均给予首剂胺碘酮(3-5)mg/kg治疗。结果23例患者中17例(73.91%)转复为窦性心律。用药前后的心电图检测指标及血压的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室率用药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功能转复率I、Ⅱ级复率(17/19)89.47%,III、IV级复率(1/4)25.0%。结论胺碘酮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疗效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7.
连续性血液净化(continous blood purification,CBP)技术在国内外重症监护病房(ICU)中普遍地得到应用,其临床疗效日益得到肯定。本文就应用参附针纠正CBP前后出现的低血压的疗效进行临床研究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血浆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浓度与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的关系。方法选择241例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o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疗以及术后1年内再次接受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的患者,根据影像结果分为再狭窄组和非再狭窄组,分别在PCI治疗前、出院前及复查冠状动脉造影前测定血浆TBIL浓度。比较分析两组相应的TBIL浓度。结果再狭窄组PCI治疗前、出院前及复查冠状动脉造影前的TBIL浓度与非再狭窄组分别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浆TBIL浓度是预测再狭窄的独立危险因子(P〈0.05)。结论血浆TBIL浓度与PCI治疗后再狭窄密切相关.是预测PCI治疗后再狭窄的独立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连续静脉-静脉血液滤过(CVVH)治疗顽固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脑钠钛(BNP)和炎性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将29例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心功能Ⅳ级CHF患者,根据是否接受CVVH分成CVVH组(14例)和对照组(15例),对照组予以心力衰竭常规治疗,CVVH组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给予CVVH治疗。检测两组治疗前后内环境生化指标,AngⅡ、BNP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1(IL-1)、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炎症水平的变化;观察两组心功能指标和临床转归。结果CwH组外周血中尿素氮(BUN)、肌酐(Cr)、TNF—α、IL-1、IL-6、CRP、AngⅡ、BNP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且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CVVH可以有效地用于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及其并发的高度水肿、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平衡失调;CVVH能清除具有心血管活性的中分子炎症介质、心脏抑制因子及过度激活的神经内分泌激素。  相似文献   
10.
HMG-CoA还原酶抑制剂对X综合征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应用HMG -CoA还原酶抑制剂 (普伐他汀 )对x综合浆内征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观察微血管病变引起的心肌缺血的改善作用。方法 :严格筛选 17例临床表现为胸痛并已作冠脉造影正常的患者服用普伐他汀 10mg。每晚睡前服 1次 ,疗程 3个月 ,用药前后进行血浆内皮素 (ET)的检测及活动平板运动试验 ,比较用药前后各项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 :血浆ET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 (P <0 .0 1) ,运动出现心绞痛ST段改变的时间明显延长 (P <0 .0 5 ) ;ST段恢复时间显著缩短 (P <0 .0 5 )运动后 4分时相各导联运动诱发的ST段缺血型下降之和 (∑ST)明显减少。结论 :HMG -CoA还原酶抑制剂 (普伐他汀 )可显著改善X综合征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异常 ,减轻心肌缺血 ,对X综合征有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