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特种医学   3篇
综合类   8篇
药学   2篇
  1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彭刚  刘淑平  曾英  卢胜  陈明富 《医药前沿》2021,(2):22-23,26
目的:探究改进型牙垫在麻醉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3月—2020年6月全麻或中深度镇静患者300例,并将其随机分为三组,A组、B组、C组各100例,A组患者采用传统牙垫,B组患者采用口咽通气道,C组患者采用改进型牙垫,比较三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C组舌根后坠的发生率显著低于A组和B组(P<0.05)...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氯诺昔康联合吗啡或曲马多肌注对术后镇痛的影响。方法选择ASAⅠ~Ⅱ级择期全麻下行妇科剖腹手术的患者36例,随机分为氯诺昔康+吗啡组(LM组)、氯诺昔康+曲马多组(LT组)及对照组(C组),每组12例。手术结束麻醉苏醒前三组分别肌注氯诺昔康8 mg﹢吗啡5 mg、氯诺昔康8 mg﹢曲马多50 mg、等容量的生理盐水。观察术后1、2、4、8、24 h时的视觉模拟评分(VAS)和Ramsay镇静评分,8 h内的PCA有效按压次数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LM组和LT组患者术后1、2、4 h的VSA评分明显优于C组(P〈0.01),8 h的VSA评分仍优于C组(P〈0.05),8 h内PCA按压次数明显少于C组(P〈0.01)。LM组术后2 h的Ramsay评分高于C组(P〈0.01)和LT组(P〈0.05),LT组高于C组(P〈0.05)。LM组和LT组术后8 h内恶心发生率均为66.7%、明显高于C组的25%(P〈0.01),但LT组呕吐发生率为50%、明显高于C组的16.7%(P〈0.01)和LM组的33.3%(P〈0.05),均未见呼吸抑制及SpO2下降。结论氯诺昔康联合吗啡或曲马多肌注可有效抑制手术后4 h内的疼痛,减少术后8h内PCA的按压次数及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丙泊酚与瑞芬太尼静吸复合麻醉对老年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LC)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8年9月于我院行LC老年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一组行丙泊酚与瑞芬太尼靶控输注(TCI)麻醉,设为TCI组;另一组行丙泊酚与瑞芬太尼静吸复合麻醉,设为复合组。记录两组手术时间及术后恢复情况,观察两组认知功能及意识状态变化。结果两组手术时间及术后拔管时间无统计学差异(P 0.05);复合组术后自主呼吸恢复时间、苏醒时间及定向力恢复时间短于TCI组(P 0.05)。术前1d、术后1d两组简易精神评价量表(MMSE)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 0.05);术后1h、术后3h复合组MMSE评分高于TCI组(P 0.05)。术后即刻、术后1h、术后3h复合组警觉/镇静评分(OAA/S)评分高于TCI组(P 0.05);术后1d两组OAA/S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 0.05)。结论丙泊酚与瑞芬太尼静吸复合麻醉较TCI麻醉患者术后恢复快、苏醒质量高,对患者术后认知功能及意识状态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钢丝加强型硬膜外导管用于骨科下肢手术中连续硬膜外麻醉的效果.方法:选择在本院接受骨科下肢手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接受普通聚氯乙烯硬膜外导管硬膜外麻醉的对照组、接受钢丝加强型硬膜外导管硬膜外麻醉的观察组,每组各59例,比较两组术中血流动力学情况、术后血清学指标.结果:(1)血流动力学:观察组的低切、中切、高切全血粘度以及低切、中切、高切全血还原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血清炎症因子和补体:血清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皮质醇(Cor)、肾上腺素(E)、去甲肾上腺素(NE)水平低于对照组,C3、C4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血小板功能:观察组的血栓素B2(TXB2)、血小板颗粒膜蛋白140(GMP-140)含量低于对照组,6-酮-前列腺素F1α(6-Keto-PGF1α)含量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钢丝加强型硬膜外导管用于骨科下肢手术中连续硬膜外麻醉可以发挥更好的麻醉效果,有助于改善血液动力学和免疫功能、抑制血小板激活.  相似文献   
5.
感染性休克或称脓毒性休克,是由微生物及其毒素等产物所引起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伴休克。感染性休克的发病机制极为复杂,细胞因子在感染性休克的发生、发展及预后中起了重要作用,其中TNF-α和IL-10分别是重要的促炎与抑炎因子之一。针对感染性休克相关细胞因子的治疗已成为一种新途径,调节抑炎因子IL-10是目前研究的热点之一。  相似文献   
6.
感染性休克或称脓毒性休克,是由微生物及其毒素等产物所引起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伴休克.感染性休克的发病机制极为复杂,细胞因子在感染性休克的发生、发展及预后中起了重要作用,其中TNF-α和IL-10分别是重要的促炎与抑炎因子之一.针对感染性休克相关细胞因子的治疗已成为一种新途径,调节抑炎因子IL-10是目前研究的热点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氯诺昔康联合吗啡或曲马多肌注对术后镇痛的影响。方法选择ASAⅠ~Ⅱ级择期全麻下行妇科剖腹手术的患者36例,随机分为氯诺昔康+吗啡组(LM组)、氯诺昔康+曲马多组(LT组)及对照组(C组),每组12例。手术结束麻醉苏醒前三组分别肌注氯诺昔康8 mg﹢吗啡5 mg、氯诺昔康8 mg﹢曲马多50 mg、等容量的生理盐水。观察术后1、2、4、8、24 h时的视觉模拟评分(VAS)和Ramsay镇静评分,8 h内的PCA有效按压次数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LM组和LT组患者术后1、2、4 h的VSA评分明显优于C组(P<0.01),8 h的VSA评分仍优于C组(P<0.05),8 h内PCA按压次数明显少于C组(P<0.01)。LM组术后2 h的Ramsay评分高于C组(P<0.01)和LT组(P<0.05),LT组高于C组(P<0.05)。LM组和LT组术后8 h内恶心发生率均为66.7%、明显高于C组的25%(P<0.01),但LT组呕吐发生率为50%、明显高于C组的16.7%(P<0.01)和LM组的33.3%(P<0.05),均未见呼吸抑制及SpO2下降。结论氯诺昔康联合吗啡或曲马多肌注可有效抑制手术后4 h内的疼痛,减少术后8h内PCA的按压次数及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地佐辛与舒芬太尼静脉辅助用药预防硬膜外麻醉下阑尾切除术中内脏牵拉反应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40例拟行阑尾切除术的ASAⅠ~Ⅱ级患者,随机分为地佐辛组(D)和舒芬太尼组(S),每组20例。经T11~12椎间隙行硬膜外穿刺置管,麻醉平面固定后,切皮前D组静注地佐辛0.1 mg/kg,S组静注舒芬太尼0.2μg/kg。两组均不吸氧。记录用药前后SPO2变化及牵拉腹膜、阑尾,擦拭腹腔时的牵拉痛、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并评估二者预防内脏牵拉反应的效果及安全性。结果 D组及S组预防内脏牵拉反应的效果均良好,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后5 min S组患者的SPO2低于D组(P<0.05)。结论地佐辛与舒芬太尼预防内脏牵拉反应的效果良好,且作用相当,但地佐辛的呼吸抑制作用轻,相对安全。  相似文献   
9.
10.
黄波  刘安林  陈明富  林小玲  陈爱文  郭超 《海南医学》2013,24(16):2430-2431
目的观察盐酸戊乙奎醚麻醉前用药对既往和术前未经系统治疗的高血压患者的降压作用。方法 78例ASAⅠ~Ⅱ级急诊全麻行腹部手术的高血压患者,既往和术前未进行系统抗高血压治疗,随机分入A组(戊乙奎醚0.1mg/kg)、B组(戊乙奎醚0.2mg/kg)和C组(对照组0.9%生理盐水5ml),每组26例,均于麻醉前30min静脉用药。记录用药前、用药后5min、10min、20min和30min时三组患者的血压。结果用药后5min、10min、20min和30min时A组和B组患者的血压与用药前比较均有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用药后5min、10min、20min和30min时A组和B组患者的血压明显低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用药后10min和20min时B组患者的血压明显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盐酸戊乙奎醚麻醉前用药明显降低未经系统治疗高血压患者的血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