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篇
中国医学   8篇
  1997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3年   2篇
  1975年   1篇
  1974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胃下垂是一种常见慢性病。两年多来,我们在毛主席无产阶级革命路线的指引下,在我院党支部、革委会的领导与支持下,试制“蓖倍膏”贴百会穴治疗本病,取得初步疗效。现汇报于下:  相似文献   
2.
内关是手厥阴心包絡經之絡穴,主治心胸脾胃疾息,历代医家对它非常重用。但还很少见到采用内关治疗頭痛和癔病的报导。笔者在工作中曾用它治愈过头痛和癔病,效果满意。现将治疗头痛經驗介紹于后。 1.沈××,女,31岁,上海市崇明县国营东平农埸一大队一管区埸员。 1963年8月中旬起,两侧顳顬部剧烈搏动,好象有一种东西在里面乱撞,头痛頗甚。睡卧时搏动更加剧烈,几乎昼夜不停,痛苦不堪。数度就医,給服止痛药物,未見减輕。8月26日来我院就诊。  相似文献   
3.
编辑同志:贵刊创刊号发表陈汉平医师的《关于针灸经络研究的一些想法》一文,我拜读之后颇感兴趣,现在谈谈我的想法。一.从从刺膏肓俞立止疟疾寒颤并获得远期疗效谈起1955年9月崇明纱厂北工场施成法之子施雪江,3岁,感染间日疟已半月左右,屡抱至纱厂医院就医,确诊为间日疟,给服奎宁,由于病孩哭喊,服后即吐,无法服药,遂要求针灸治疗。当时我想针治疟疾,一般取大椎、陶道、间使、后溪等穴,在发作前1~2小时施术。病孩抱来时正在寒颤,此法恐无效,乃考虑膏肓俞有扶正祛邪之功,爱为试刺双侧膏肓俞,讵知针甫下,略加施捻,寒颤立止。1958年秋又遇一例间日疟病孩施文秀,12岁,在寒颤时亦刺双侧膏肓俞立愈。1964年堡镇一带间日疟流行,有十  相似文献   
4.
四肢韧带及周围组织损伤,用针灸治疗,效果很好,一般取穴为局部与邻近配合。经同事介绍取外关、液门二穴治疗四肢扭伤,尤以腕关节、踝关节扭伤奏效更著。我们在三个月中试治50例,疗效确较局部与邻近配合取穴法好得多。每多针刺一次即能基本痊愈或显著减轻,1~2天后复原,很少再来复诊。取穴法及操作:左侧手足扭伤刺右外关、右液门、右侧手足扭伤刺左外关、左液门。一般留针20~30分钟,每5分钟旋捻一次,手法视症状轻重及体质强弱而定,症状重体质强者用强刺激,反之手法宜轻。  相似文献   
5.
足阳明胃经自头面行向胸腹、下肢的循行路线,各书记颇有出入,有的说是交叉循行,有的说是同侧循行,孰是孰非,值得研讨。兹略陈管见于下。元代滑寿著、承淡安校注《十四经发挥》(1956年8月第1版,20页,上海卫生出版社)载足阳明胃经图示意:从左脸下行,在右大迎穴前行向右侧胸腹、下肢。此图似系承氏从滑氏原著中影印或描绘而来,影描之图,不如文字转抄、排刻之易生舛误,所以可认为这种交叉循行路线系滑氏承先启后之宝贵经验。承氏校往记载:“足阳明之脉,……卻(承氏用此字)循颐后下廉,……”他给“卻”字作注:“是退转的意思。”认为行至承浆穴后退转循行,但图上循行路线,仍依滑氏原样,没有退转,继续向对侧循行,似有文不对  相似文献   
6.
自我们在《新医药学杂志》(原《中医杂志》)1974年第2期、1975年第8期发表了“蓖倍膏外治胃下垂61例小结”及“补充说明”后,20多年来经同道们应用提高、报道推广,解除了众多患者的痛苦。近几年来偶见各地编辑的秘方、验方之类书籍收录此法,可惜有的过于简易,又不注明出处,致使患者难于应用,无法查考。此法传已多年,内容出入在所难免。我们续后一些改进方法又未补充发表。为补救这些缺点,爱旧事重提,敬请同道们指教。  相似文献   
7.
编辑同志: 自“蓖倍膏外治胃下垂61例小结”一文在你刊1974年第2期发表后,收到不少读者来信,现结合近年来的一些工作改进,择要答复如下: 一、药物制备、用法:原文“蓖麻子仁98%,五倍子末2%”,系指重量言。如以每块药饼10克言,则其中含蓖麻子仁9.8克,五倍子末2克。依次类推。现所用的每颗药饼直径约3厘  相似文献   
8.
下病上刺3则     
下肢伤痛是较为多见的疾患,我在临床上采用“下病上刺”法治疗,取穴少,奏效快,录此供同道们参考。例1、吴××,男,73岁,农民。半月前劳动时,左膝不慎跌伤。局部疼痛,屈伸不利,行走不便。针刺左少海穴、外关穴,中度刺激,留针20分钟,每  相似文献   
9.
蠡沟、中都是足厥阴肝经在小腿内侧的两个经穴,对其位置,各书说法不甚一致,似有讨论之必要。兹就我在学习和临床中的体会,略述于下。当代编著的各种针灸书籍上对蠡沟、中都二穴的位置大别之有三种说法。1.二穴均定在胫骨内侧面后缘,内踝上5寸为蠡沟:内踝上7寸为中都。由于胫骨内侧面后缘肌肉丰厚,针刺深度定为直刺1~1.5寸。2.二穴在胫骨内侧面近后缘,内踝上5寸为蠡沟:内踝上7寸为中都。由于胫骨内侧面近后缘肌肉较厚,针刺深度定为直刺0.8寸左右。3.二穴均定在胫骨内侧面中部,内踝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