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9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33篇
预防医学   17篇
眼科学   3篇
药学   7篇
中国医学   4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7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0%四氯化碳致大鼠慢性肝损伤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10%四氯化碳致大鼠慢性肝损伤中间病理变化,为建立10%四氯化碳慢性肝损伤模型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雄性Wistar大鼠8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动物各40只。正常对照组腹腔注射玉米油,0.1ml/100g.bw;实验组腹腔注射10%四氯化碳,0.1ml/100g.bw。于实验期的第1、3、6和8周,两组动物分别腹腔注射玉米油和四氯化碳后48h放血处死,取肝组织作组织病理学观察。结果:实验组染毒1周后,肝小叶中央静脉周围大量细胞脂肪变性,肝小叶中央区有少量细胞气球样变;实验组染毒3周后,肝小叶中央静脉周围大量细胞脂肪变性,肝小叶中央区有少量细胞气球样变;实验组染毒3周后.肝小叶中央静脉周围大量细胞脂肪变性,肝小叶中央区有少量细胞气球样变;实验组染毒3周后,肝小叶中央静脉周围肝细胞气球样变加重;实验组染毒6周后,肝小叶中央静脉周围开始出现少量细胞坏死;实验组染毒第8周后,出现肝纤维化,未达到肝硬化。结论:建议少用该模型鉴定药物和保健食品对慢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
骨痛宁搽剂活血止痛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骨痛宁搽剂的活血止痛作用.方法:在体视显微镜下观察测量小鼠耳廓中央静脉第3分枝处管径变化;热板法观察骨痛宁擦剂的止痛作用.结果:骨痛宁能显著扩张小鼠耳廓静脉管径,还能提高小鼠痛阈值.结论:骨痛宁搽剂具有活血止痛作用.  相似文献   
3.
秦伯未根据《黄帝内经》思想,将各脏腑生理功能与病理表现相结合,认为水肿之为病,以肺、脾、肾三脏为主,涉及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等脏,因而提出利尿、逐水、发汗、燥湿、温化、理气六大基本治法。同时认为此六法可因具体情况而出入变通,多种治法相结合,以发挥更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4.
以《内经》中“肾治于里”与“肾为之主外”两句有异经文为基础,从原文环境、后世注家争议、类似经文有异之处三个方面进行思考,认为要切实从《内经》原文出发,理解经文主旨,结合注家,找出出现不同观点的原因所在,正确看待这些有异甚至观点相悖的经文,客观分析后世注家的争议之处,立足《内经》不同学术观点,从各家学说角度研究《内经》。  相似文献   
5.
中医理论文献研究是中医科学研究中重要的内容,目前中医理论文献研究在结果报告方面缺少相对统一的报告规范。通过讨论中医理论文献研究报告的意义及所需报告的要点,探讨了中医文献理论研究规范化报告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本文阐述的规范化报告方案包括7个部分、19个条目,具体为(1)摘要;(2)背景;(3)方法(研究思路的介绍;抽样的方法;样本的描述;辅助工具的介绍;分析过程的描述;质量控制的方式;原始资料的保存);(4)结果(结果描述性报告;重要的标注、主题、归纳的集合;结果的可视化展示);(5)讨论(回答的科学问题;创新性;局限性);(6)结论;(7)致谢、资助、参考文献。规范化的报告能够提高中医理论文献研究的信度,降低研究中存在的偏移,对中医文献理论的研究及中医理论的传承、发展和传播均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巴曲酶和尿激酶联合使用能否减少颅内出血并发症。方法 采用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线栓法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假手术组、单独或联合使用巴曲酶和尿激酶组,共9组,每组15只。观察颅内出血、脑梗塞体积和神经功能缺损情况。结果 尿激酶5000U/kg组有5只颅内出血。巴曲酶5BU/kg(2h) 尿激酶5000U/kg(2h)组有4只颅内出血,巴曲酶5BU/kg(1h) 尿激酶5000U/kg(2h)组有1只颅内出血。巴曲酶5BU/kg(2h)组、巴曲酶10BU/kg(2h) 尿激酶2500U/kg(2h)组可缩小梗塞体积比。各组神经功能缺损无明显差异。结论 5000U/kg尿激酶造成颅内出血增加。单独使用巴曲酶颅内出血不增加,巴曲酶和尿激酶联合应用不增加颅内出血。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冶金企业在职职工的健康状况.方法:通过内科常规体检及化验、B超、胸透对职工健康状况进行分析.结果:各项指标异常占46.91%,占前三位的是高血压、脂肪肝、心电图改变.结论:冶金企业职工健康状况较差,早期预防、治疗,加强自我保健和劳动保护对提高职工健康起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8.
清代医家王清任在《医林改错》中认为古人在论述脾的功能时动静前后矛盾,进而质疑自《内经》以来的脾宜动的学术观点,本文通过分析这些学术观点的来龙去脉,得出王清任所作的结论是错误的,认为王清任把脾的生理和病理弄混了,把动与静对立起来了,实际上前人所说的不宜动是指由于针刺误伤肌肉,进而伤脾,使得脾脏运化、升清作用失常,而出现的腹胀、心烦等症.恰恰是由于脾不动所造成的,也即是脾功能紊乱所致.而脾宜动是脾的生理现象,只有脾动,才能运化水谷,化生精、气、津液,运化水液,使气血生化有源,也只有脾动,才能完成脾主升清及统血的功能,使得七窍得养、卫外功能正常,能抗御外邪,使得血液运行于经脉之中.  相似文献   
9.
大鼠缺铜模型的建立及缺铜对大鼠重要脏器的损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建立大鼠缺铜模型,并考察缺铜对大鼠重要脏器的损伤.方法 选用27只5周龄断奶SD雄性大鼠,按体重随机分为3组(3×9),对照组1、对照组2和铜缺乏组(CuD),进行为期6周的饲养实验.对照组1饲喂铜含量为7.0 mg/kg的商品饲料,对照组2和缺铜组大鼠饲喂铜含量为0.73 mg/kg半纯合基础饲料;每天下午分别按体重的1%灌喂铜含量为0(对照组1),1.33(对照组2)和0 mg/ml(CuD)的硫酸铜溶液,因此对照组2摄入的饲料中理论铜水平为11.37 mg/,kg.所有大鼠均自由采食和自由饮用去离子水.在实验末处死所有大鼠,采集其血液和内脏样品,用于测定血浆铜蓝蛋白酶的含量(PPD值)及其活力(:PCP),红细胞Cu-Zn SOD酶活力(EC Cu-Zn SOD),肝脏铜(LC)和金属硫蛋白(LMT)含量.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大鼠肾脏、脑、心脏、肝脏、脾脏、肺、睾丸等内脏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 缺铜组大鼠的血浆PCP、PPD值、LC、LMT和EC Cu-Zn SOD都极显著低于对照组1和对照组2(EC Cu-Zn SOD除外);缺铜组部分大鼠的心肌纤维断裂,小灶性嗜酸性变,冠状动脉分支内皮细胞增生肿胀,内皮下间隙增宽,肺小动脉肌层肥厚,管腔狭窄闭塞,其余内脏没有观察到明显病变.结论 断乳大鼠经过饲喂低铜饲料6周即可成功地建立缺铜模型,缺铜组少数大鼠心肌及小动脉可见轻度异常病理学改变.  相似文献   
10.
结节病是一种原因未明的慢性肉芽肿疾病。在我国发病率很低,笔者在95年随师侍诊中,曾见导师王雪华教授用中药益气养阴法治疗一例结节病患者,并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特报告如下: 李××,女,29岁,1995—1—29来诊,患于1994—12无明显诱因出现咳嗽,咳少量粘痰,伴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