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0篇
  免费   73篇
  国内免费   26篇
儿科学   5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38篇
口腔科学   5篇
临床医学   80篇
内科学   35篇
神经病学   20篇
特种医学   28篇
外科学   87篇
综合类   170篇
预防医学   53篇
眼科学   17篇
药学   90篇
  1篇
中国医学   94篇
肿瘤学   15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48篇
  2022年   39篇
  2021年   38篇
  2020年   32篇
  2019年   29篇
  2018年   34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37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54篇
  2013年   56篇
  2012年   71篇
  2011年   63篇
  2010年   48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4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究老年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血脂谱部分指标及比值与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相关性。方法:纳入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间125例老年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行冠脉造影(CAG)及空腹血脂[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VLDL-C)]检测,根据CAG检测结果进行Gensini(GS)评分,并分为高分组(n=38)、中分组(n=45)、低分组(n=42)。比较三组患者血脂指标及血脂比值(TG、TC、HDL-C、LDL-C、VLDL-C、TC/TG、TG/HDL-C、TG/LDL-C、LDL-C/HDL-C),分析血脂指标、血脂比值与GS评分的相关性;以GS评分为因变量,血脂指标及血脂比值作为自变量,进行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筛选出经多因素校正后与GS评分仍存在相关性的指标。结果:低分组、中分组、高分组TC、LDL-C均依次升高(P<0.05),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TG、HDL-C、VLDL-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分组、中分组...  相似文献   
2.
快速型心律失常是临床常见的心律失常类型,发病急、致死率高,且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目前西医的治疗具有易复发、价格昂贵等局限性。中医药在治疗快速型心律失常方面疗效显著,此文从“心主血脉”失常的角度分析了快速型心律失常的病因病机,并据此提出补气温阳、养阴通脉、安神定悸的治法,方以人参四物汤加减治疗,验之临床收效甚佳,附验案1则以佐证。  相似文献   
3.
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一种临床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致病机制尚不明确,病情复杂多变,迁延难愈,治疗周期漫长,且无特效药。目前,UC的治疗多采用皮质类固醇、氨基水杨酸及生物制剂等西医手段,短时间起效快,疗效确切。但随着用药时间的延长,部分患者会出现耐药性和加剧病情发展,导致结肠癌的发生。有研究发现,氧化应激是UC重要的致病因素之一,影响着UC的发生、发展。氧化应激是机体内氧化产物与抗氧化系统不平衡的一种应激状态,丙二醛(MDA)、活性氧(ROS)、一氧化氮(NO)等氧化产物的过表达或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GSH)抗氧化酶的不足都会导致氧化应激的发生。值得注意的是,中医药作为我国独有的医学特色,运用中医药治疗UC疾病已经取得显著的成效。研究表明,中医药一方面通过抑制代谢产物的堆积,有效抑制UC发生,另一方面,通过提高抗氧化系统,达到拮抗UC发展的治疗效果。因此,以中医药调节氧化平衡状态作为诊疗思路,可能是未来治疗UC疾病的新手段、新方向。基于上述研究,该文总结了氧化应激关键致病蛋白与UC发生、发展的作用机制,归纳了中药有效成分、单味中药、中药复方、针灸调控氧化应激上下游靶点蛋白,减轻肠黏膜病理损害,降低结肠损伤指数,以及丰富肠道菌群,增加结肠长度,改善UC临床症状,以期为扩大中医药治疗UC疾病的应用范围,提供可靠的科学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膝骨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 KOA)风寒湿痹证素评分与膝骨关节炎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从课题组前期风寒湿痹证队列研究中筛选患者,从病例资料中提取患者的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中医证候、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指数(Western Ontario and McMaster Universities osteoarthritis index, WOMAC)评分和膝骨关节炎全器官磁共振成像评分(whole-organ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score, WORMS)。拟定包含25个证候条目的KOA风寒湿痹证素评分量表,并对入选患者进行证素评分。分析KOA风寒湿痹证素评分与WOMAC评分、WORMS的关系。结果:(1)一般情况。共纳入102例KOA患者,男22例、女80例;年龄47~73岁,中位数61岁;体质量指数17.87~31.14 kg·m-2,中位数23.43 kg·m-2;KOA风寒湿痹证素评分0~21分,中位数7分;WOMAC评分0~159.4分,中位数39....  相似文献   
5.
许多人都有过这样的体验,人若长期接融同一事物或从事同一工作,就会产生疲劳感。即使是一幅很美的画、一首很动听的乐曲,如果反复看、反复听,原先的美感也会逐渐消失,而代之以单调乏味的感觉。同样,对于毫无变化、索然无味的婚姻生活也会产生这样的心理反应,这就是“婚姻厌倦”心理。  相似文献   
6.
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临床常见的威胁人类健康的免疫性疾病,傣族人民在长期的防病治病和生活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临床治疗经验。针对不同的病情,傣医分为内治法与外治法。其中外治法治疗风湿性关节炎拥有丰富的文化内涵以及传统性和民族性,其具有操作简便、易于取材、方法多样、疗效独特、运用广泛的特点。通过综述傣医外治法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的理论研究、临床研究,以期对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科研及治疗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及治疗思路。  相似文献   
7.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祖师麻胶囊中祖师麻甲素的含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建立祖师麻胶囊质量标准。方法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Krom asil-C18色谱柱(4.6 mm×150 mm,5μm),流动相:甲醇-0.5%醋酸溶液(32∶68),流速0.5m.lm in-1,检测波长327 nm。结果祖师麻甲素在0.0353 0~0.423 6μg间呈很好的线性关系,r=0.999 9,回收率为101.75%,RSD=2.21%。结论该法操作简便,准确,可作为该制剂的含量测定方法。  相似文献   
8.
正非特异性下腰痛(Non-specific Low Back Pain,NLBP)是指始发于腰部,出现下腰部、腰骶部、骶髂、臀部或腿部疼痛等临床症状,既没有明显的神经根受累也没有严重潜在疾患的下腰痛~([1])。作为临床的常见病、多发病,其临床症状表现多样,无特异性体征,缺乏影像学支撑,因而关于非特异下腰痛的病因至今尚没有清晰、统一的认识。解剖结构上看,腰骶部是人体躯干与下肢的结合处、转合点,是躯干经骨盆与自由下肢连接的桥梁,是腰椎最大的受力单元,且该处韧带结构  相似文献   
9.
陈博  郑晔  张顺镇 《中国CT和MRI杂志》2022,(11):135-136+153
目的 探究卵巢肿瘤增强CT与MRI影像表现与病理结果 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我院影像科诊治的80例卵巢颗粒细胞瘤患者进行研究。患者均进行增强CT与MRI扫描,与病理结果 比较,评估CT联合MRI诊断价值。结果 增强CT扫描卵巢颗粒细胞瘤可见实性部分、囊壁呈明显强化;肿瘤增强后实性成分、多囊呈蜂窝状变化,且包膜、多囊间分隔结构清晰;MRI扫描可见T1WI囊腔呈低信号、部分囊腔内可见局部病灶、成团状、片状高信号出血。增强CT诊断卵巢颗粒细胞瘤总准确率为70.02%,增强CT诊断结果与病理结果Kappa值为0.154,P=0.095;MIR诊断卵巢颗粒细胞瘤总准确率为83.81%,MIR诊断结果 与病理结果Kappa值为0.469,P<0.001;两种方式联合诊断卵巢颗粒细胞瘤总准确率为90.03%,两种方式联合诊断与病理结果Kappa值为0.612,P<0.001;两者联合诊断卵巢颗粒细胞瘤与病理结果的一致性优于单纯增强CT和MRI诊断。结论 增强CT联合MRI诊断卵巢肿瘤诊断准确率较高,优于单纯应用增强CT和MRI检查,且与...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诺和针头用于聚肌胞皮损内注射治疗扁平疣的效果。方法:收集2015年1月—2016年1月的扁平疣患者114例,均给予聚肌胞皮损内注射治疗。按注射针头不同,将患者随机分成诺和针头组(试验组)57例和注射器原针头组(对照组)57例。比较两组患者穿刺部位疼痛的感知评分、拔针后药液外流情况、注射成功率和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治愈率为91.23%(52/57),高于对照组的64.91%(37/57,P<0.05)。试验组治疗周期、疼痛感知评分及药液外流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注射成功率为98.25%(56/57),高于对照组的80.70%(46/57,P<0.05)。结论:诺和针头应用于聚肌胞皮损内注射治疗扁平疣效果较好,治愈率较高,能有效缩短疗程,减轻疼痛,注射成功率高,药液外流发生情况较少,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