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1篇
内科学   3篇
皮肤病学   1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6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患者医院-社区-家庭一体化管理模式的效果。方法将我院2007年6月—2010年6月125例患者随机分为医院-社区-家庭一体化管理组(简称实验组,63例)和对照组(62例)。实验组进行医院-社区-家庭一体化管理,对照组行常规管理。比较两组术后第3、9个月的ADL评分。结果康复组第3、9个月ADL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 医院-社区-家庭一体化管理有利于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2.
长期以来,麻风病人遭受着不公正、非人道的待遇。直至今天,仍有许多麻风病人不能像一个普通人那样正常地生活,不能享受人的权利。我们作为医学伦理学工作者,有责任向全社会呼吁:更人道地对待麻风病人!给他们以人的权利,生存  相似文献   
3.
4.
目的 研究重型颅脑损伤术后早期气管切开对防治肺部感染的影响.方法 选取重型颅脑损伤经手术治疗,开颅术后≤24h行气管切开患者52例,另急诊开颅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术后未行气管切开或切开时间>24h的患者52例.所有患者均以三代头孢及半合成青霉素静脉滴注预防感染,出现肺部感染者均行痰液培养及药敏试验,选择敏感抗生素进行治疗.结果 65例出现肺部感染,其中实验组26例,有18例控制,感染控制时间为4~12d;对照组39例,有24例控制,感染控制时间9.6~26d;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后早期气管切开肺部感染和控制感染平均时间均显著低于未行早期气管切开患者;而感染控制率明显高于未早期切开者.结论 早期气管切开能有效防治重型颅脑损伤术后并发肺部感染.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微伏T波交替对缺血性心脏病患者伴发室性心律失常危险的预测价值。方法纳入2012年1月至2013年11月在肇庆医专附属医院心内科确诊为缺血性心脏病患者100例,均通过微伏T波交替检测,根据结果分为微伏T波交替阳性组53例及微伏T波交替阴性组47例,同时选取在本院体检中心就诊经心电图、X胸片、心脏彩超检测均正常的对照组50例。分别对三组研究对象于住院期间行心电监护监测,患者出院后继续随访1年,复查动态心电图观察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病情况。结果微伏T波交替阳性组和阴性组缺血性心脏病患者的心率、心功能、射血分数等指标与对照组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未发生室性心律失常,微伏T波交替阳性组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为84.91%,高于微伏T波交替阴性组(48.94%),且两组间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微伏T波交替预测室性心律失常的灵敏度66.17%,特异性75.0%,阳性预测值84.91%,阴性预测值51.06%。结论缺血性心脏病患者微伏T波交替阳性与室性心律失常发生密切相关,对室性心律失常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热砭锥疗法治疗恢复期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恢复期周围性面瘫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治疗,治疗组在常规针刺基础上,加用热砭锥手法治疗,10天1个疗程,共观察2个疗程。使用House-Brackmann量表及日本神经研究会提议的“40分法”对患者治疗前后面神经麻痹程度进行判定评分。结果:2个疗程后,对照组愈显率为86.7%,治疗组愈显率为93.3%,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40分法”的各项评分均较治疗前增高( P<0.05);第1疗程结束后,治疗组在吹哨、蹙额、示齿、口呈一字等4个项目分值差高于对照组(P<0.05),余各项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常规针刺治疗比较,针刺配合热砭锥疗法对恢复期周围性面瘫的症状治愈率更高,对临床症状特别是吹哨、蹙额、示齿、口呈一字等,改善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重型颅脑损伤(severe craniocerebral injury,SCCI)术后二次脑损伤(secondary.braininjury,SBI)因素对手术效果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对近年来的134例SCCI手术病例进行回顾分析,找出二次脑损伤因素与手术效果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根据出院时GOS评定结果,良好72例(53.73%),中残15例(11.19%),重残13例(9.70%),植物生存9例(6.72%),死亡 25例(18.66%).结论 重型颅脑损伤术后,二次脑损伤因素的异常波动是导致SCCI患者二次脑损伤的重要因素,其中术后低血压休克、低血容量所致的脉率加快、伤后ICP异常升高以及术后高热等对手术效果影响巨大,严重影响预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循证护理在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HFNC)联合振动网筛雾化器治疗脑卒中非人工气道患者中的效果,为提高脑卒中的临床治疗效果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21年6月至2022年6月期间深圳市宝安区石岩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脑卒中非人工气道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30例。两组患者均接受HFNC+雾化治疗,其中对照组患者使用普通氧气气流喷射雾化器,试验组患者使用振动网筛雾化器,两组均进行为期1周的治疗,治疗期间均进行循证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主动咳嗽力量分级,治疗前后排痰难度评分、排痰量、痰液黏稠度,以及治疗前、治疗后72 h动脉血气分析指标。结果 治疗后试验组患者咳嗽力量评估0级患者占比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排痰难度评分、排痰量和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较治疗前显著降低,试验组显著低于对照组;血氧饱和度(SpO2)、动脉血氧分压(PaO2)显著升高,且试验组高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排痰黏稠度为Ⅰ、Ⅱ度患者占比升高,Ⅲ度患者占比降低,但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脑卒中非人工气道患者气道湿化中,采用HFNC与振...  相似文献   
9.
陈春林  何汉杰  黄志勇  陈力行 《现代预防医学》2006,33(6):1037-1037,1040
目的:探讨急性外伤性颅内血肿清除术后,如何及时发现颅内迟发性血肿并及时处理、提高疗效。方法:对25例颅内血肿清除术后有瞳孔和意识改变的患者及时行CT检查。结果:CT检查后均发现迟发性颅内血肿,再次手术清除颅内血肿18例,保守治疗7例,治愈11例,轻残3例,重残3例。植物生存4例,死亡4例。结论:对首次CT提示颅内血肿伴脑挫裂伤或小出血灶、术后病情有变化者应考虑有迟发性颅内血肿形成,宜动态复查CT,早诊早治以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0.
登革热是由登革病毒引起的心、肝、肾、肺等多器官功能障碍的临床综合征.2019年9月我院收治1例登革热患者,因胸痛入院,既往有心房颤动病史,查肌钙蛋白升高,冠脉造影检查提示前降支中段心肌桥,住院期间出现心室颤动、室性心动过速,予心脏电除颤、电复律后转为窦性心律,随后转为心房颤动心律,考虑为登革热心肌炎,予隔离,抗心律失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