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0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脑出血40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我院2000年1月~2001年12月应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急性高血压脑出血40例,临床疗效较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陶世行  陈兴泉 《四川中医》2003,21(11):40-41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方法:设立治疗组与对照组,对照组常规西药降颅压,控制血压,应用降纤酶、脑细胞活化液治疗。治疗组除用对照组治疗方法外加用中药“活络开塞灵”口服或鼻饲。10—14天为一疗程。结果: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理想,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脑梗死能显著改善临床症状、缩短治疗疗程、减少致残率.  相似文献   
3.
通下法在温病治疗上是占有重要地位的。凡温病有形实邪内结,如:结热、燥屎、积滞、瘀血等证,皆可运用通下法。使其病邪从下而解,起到迅速控制病情的传变,这样对于缩短疗程,提高治愈率,减少后遗症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运用下法时也应看到在临床中的证候表现是复杂的,病变  相似文献   
4.
以往对致病性大肠杆菌的诊断,传统的培养法需要2~3天,如果进行型别的鉴定则需时间更长。我们利用SPA(葡萄球菌A蛋白)协同凝集试验对致病性大肠杆菌进行快速诊断,同时也对400例正常人群粪便进行调查,八小时内可准确报出结果。现将试验方法、调查结果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陈兴泉 《四川中医》2000,18(7):37-38
卵巢囊肿多见于青壮年妇女,一般采取手术治疗为主,但多有复发和后遗证出现。自1999年以来笔者运用中药治疗不愿手术的卵巢囊肿(良性)病人36例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36例年龄25~43岁,病程1~8年,囊肿直径10~20cm15例,30~50cm16例,50cm以上5例,伴有不同程度的月经不调、痛经、白带增多、下腹坠胀感17例,无症状者19例,无论有无症状均以B超检查确诊。2 治疗方法内服中药:柴胡6g,白芍18g,薤白、炮穿山甲、小茴香各10g,茯苓、益母草、当归各12g,炒白术、浙贝母、三棱、法半夏、路路通各15g。伴痛经、下腹坠胀加…  相似文献   
6.
武夷山市为1996/1997周期项目县,自项目启动以来,明显地改善了我市的医疗设备与技术水平,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尤其是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的建立,在我市发挥了作用。本文只对新生儿保健医疗作一回顾。1建立健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项目实施伊始,我院对原有的新生儿...  相似文献   
7.
新生儿纳络酮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兴泉 《中国保健》2005,13(16):59-60
  相似文献   
8.
“妈咪爱”辅助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辅以妈咪爱治疗新生儿黄疸,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对象和方法1.1对象我院住院患儿106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6例,男30例,女26例;日龄1~28(平均7.3)d;出生体重(2 869±250)g;胎龄(38.2±3.8)周。对照组50例,男24例,女26例;日龄1~28(平均6.8)d;出生体重(2 906±246)g,胎龄(37.5±3.9)周。两组患儿在发病日龄、性别、胎龄、出生体重、原发病和病情轻重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具有可比性。1.2治疗方法对照组:(1)蓝光治疗:根据黄疸程度,每天给用8~12 h蓝光照射;(2)酶诱导剂:鲁米那5~8 m g/(kg·d),分3次口服…  相似文献   
9.
笔者自2001年1月至2003年12月间,运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偏头痛32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四时常见的疾病中以外感病为多见,而发热又是各种外感性疾病的常见症状,是正邪相搏,正气奋起抗邪的一种生理、病理性反应。发热具有正气可能战胜病邪的有利的一面;但是,发热必然要消耗机体的津气,损害机体,因而也有不利的一面。外感病的病因有六淫(风、寒、暑、湿、燥、火)以及疠气等。六淫致病多有明显的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