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3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6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内窥镜下鼻咽腺体切除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耳鼻喉科收治的110例确诊为鼻咽腺体增殖肥大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50例。治疗组患者经口鼻内镜下行鼻咽腺体切除术,对照组患者行传统的鼻咽腺体刮除术。记录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临床症状缓解情况;追踪随访6个月,统计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和复发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术中出血量(32.2±2.4)mL,明显少于对照组(67.3±4.2)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899,P<0.05);治疗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复发率分别为1.67%(1/60)、0.00%(0/6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4.00%(7/50)、10.00%(5/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789、6.789,P<0.05)。结论内窥镜下鼻咽腺体切除术与传统的鼻咽腺体刮除术相比,术中出血少,术后并发症较少、复发少,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内窥镜下鼻咽腺体切除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耳鼻喉科收治的110例确诊为鼻咽腺体增殖肥大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50例。治疗组患者经口鼻内镜下行鼻咽腺体切除术,对照组患者行传统的鼻咽腺体刮除术。记录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临床症状缓解情况;追踪随访6个月,统计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和复发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术中出血量(32.2±2.4)mL,明显少于对照组(67.3±4.2)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899,P〈0.05);治疗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复发率分别为1.67%(1/60)、0.00%(0/6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4.00%(7/50)、10.00%(5/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789、6.789,P〈0.05)。结论内窥镜下鼻咽腺体切除术与传统的鼻咽腺体刮除术相比,术中出血少,术后并发症较少、复发少,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钟艳萍  黄东辉  陈俊曦 《新中医》2014,46(4):133-135
目的:观察通窍散枕用配合辨证分型治疗儿童急性鼻窦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8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8例采用辨证分型、鼻腔负压置换治疗,治疗组50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配合通窍散枕用治疗,疗程均为10天。观察2组治疗前后症状体征改善情况,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愈显率治疗组为84.00%,对照组为70.83%,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鼻塞及头痛症状改善迅速,在治疗3天时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10天时治疗组鼻塞、鼻涕、头痛症状积分均较对照组低,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通窍散枕用配合辨证分型治疗儿童急性鼻窦炎效果良好,并对鼻塞、头痛症状减轻作用迅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鼻中隔偏曲变应性鼻炎鼻腔扩容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对90例2005至2010年广东佛山市中医院收治的90例变应性鼻炎并鼻中隔偏曲患者行鼻腔扩容术。结果:全部患者随访12个月以上,术后2个月,显效84例、有效6例,总有效率100%;术后12个月,显效78例、有效5例,总有效率92%。结论:鼻中隔黏膜软骨膜下功能矫正术+下鼻甲成型术通过改变鼻腔通气构造及神经敏感性,对变应性鼻炎具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真武汤加减联合艾灸治疗肾阳虚型变异性鼻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3月佛山市中医院收治的肾阳虚型变应性鼻炎患者132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真武汤加减联合艾灸治疗,疗程为4周。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积分、鼻炎症状评分、鼻结膜炎生命质量调查问卷(RQLQ)、血清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5(IL-5)、白细胞介素-10(IL-10)、白细胞介素-17(IL-17)、γ干扰素(IFN-γ)、免疫球蛋白(IgE)、CD4+、CD8+、CD4+/CD8+水平和鼻腔黏膜分泌物嗜酸性粒细胞(EOS)计数。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2组的中医证候积分、鼻炎症状评分、RQLQ评分及IL-4、IL-5、IL-17、IgE、CD8+、EOS计数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均P<0.05);2组的IL-2、IL-10、IFN-γ、CD4+、CD4+/CD8+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真武汤加减联合艾灸治疗肾阳虚型变应性鼻炎可以改善临床症状,提高生命质量,调节Th1/Th2、Th17/Treg、CD4+/CD8+免疫平衡。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川芎茶调散合苍耳子散加减治疗鼻渊所致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96例鼻渊患者均给予川芎茶调散合苍耳子散(川芎、白芷、羌活、苍耳子等,日1剂)治疗.结果:川芎茶调散合苍耳子散加减可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总有效率97.9%.结论:川芎茶调散合苍耳子散加减治疗鼻渊引起的头痛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7.
1临床资料例1女,55岁。2000年5月起发现右侧内眼角肿物伴流泪。无疼痛,曾到医院治疗,症状无明显改善。门诊拟“右侧内眦部肿物(性质待定)、右侧慢性泪囊炎伴泪囊囊肿”收入眼科治疗。查体:VOD0.8,VOS1.0,双侧眼底正常,右侧鼻根部可触及一边界清楚的囊性肿物,泪道冲洗时有少许冲洗液流入咽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AIDET沟通模式在耳鼻喉科专科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及效果。方法:将120例耳鼻喉科专科手术患者按干预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沟通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和沟通方式,沟通组在此基础上实施AIDET沟通模式,比较两组的情绪状态、疼痛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满意度。结果:两组术后、出院时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低于入院时(P<0.05),沟通组术后、出院时SAS、SDS、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沟通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出院时纽卡斯尔护理服务满意度量表(NSN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AIDET沟通模式可有效改善耳鼻喉科专科手术患者的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缓解疼痛,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肺脾气虚证慢性鼻窦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9年3月收治的98例肺脾气虚证慢性鼻窦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9例,对照组给予鼻内窥镜手术治疗联合桉柠蒎肠溶软胶囊口服,研究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疗程为8周。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积分、鼻腔鼻窦结局测试-20(the Sino-nasal Outcome Test-20,SNOT-20)生活质量评分、临床症状评分、鼻内镜Lund-Kennedy评分、鼻气道阻力、嗅觉功能、鼻黏膜纤毛输送率(Mucociliary Transport Rate,MTR)、鼻黏膜纤毛清除率(MTC)、血清总免疫球蛋白E(Total Immunoglobulin E,TIgE)、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Secretory Immunoglobulin A,SIgA)、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osinophil Cationic Protein,ECP)、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ɑ,TNF-ɑ)、血清白介素(Interleukin,IL)-2、IL-6、IL-8、CD4^+、CD8^+、CD4^+/CD8^+水平。结果:治疗后,研究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中医证候积分、SNOT-20生活质量评分、临床症状(流涕、鼻塞、面颊胀痛、头痛、嗅觉减退)评分、鼻内镜Lund-Kennedy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鼻气道阻力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嗅觉功能、MTR、MTC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TIgE、ECP、TNF-ɑ、IL-2、IL-6、IL-8、CD8^+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SIgA、CD4^+、CD4^+/CD8^+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肺脾气虚证慢性鼻窦炎可以改善临床症状,增强鼻黏膜纤毛功能,提高生活质量,改善免疫功能,抑制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鼻内镜手术治疗非侵袭型霉菌性鼻窦炎的手术方法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非侵袭型霉菌性鼻窦炎3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2例均治愈,无并发症发生,无复发。结论:经鼻内镜手术是治疗非侵袭型霉菌性鼻窦炎的有效方法,术后随访换药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