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5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11篇
药学   14篇
中国医学   29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确定蒲黄炭饮片的最佳炮制工艺。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定量总黄酮,结合正交设计对蒲黄炭的炮制工艺进行研究。总黄酮测定的色谱条件为Waters Nove-Park C18色谱柱(150mm×3.9mm,4μm);流动相:甲醇-四氢呋喃-0.05%三氟乙酸水溶液(16∶24∶60);体积流量:0.8mL/min;柱温:30℃,检测波长:360nm。结果蒲黄炭炮制的最佳工艺为控制温度210℃,炒制8min。结论选择的最佳炮制工艺对于蒲黄炭的制备较为合理。  相似文献   
2.
蒲黄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蒲黄的化学成分.方法 通过硅胶层析分离得到5个化合物并用各种波谱方法鉴定了结构.结果 5个化合物分别是二十烷酸(Ⅰ)、十八烷酸(Ⅱ)、β-谷甾醇(Ⅲ)、香草酸(Ⅳ)、嘧啶-2,4(1H,3H)-二酮(Ⅴ).结论 化合物Ⅴ是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得的化合物.  相似文献   
3.
中药化学实验课程是运用现代化学技术方法、经验理论来研究中药化学成分的一门实践性学科。该课程教学实践及改革旨在提升教学效果、加强人才培养、完善中药学科建设。该教研团队始终秉承以学生培养为核心目的,从改革教学方法、构建网络教学模式、实验项目预习与改进、实验记录的撰写、实验操作规范与安全、实验考核评价6个方面探讨中药化学实验教学实践与改革的具体措施,为完善实验教学项目设置、丰富教学改革内容、培养符合现代医学要求的高素质人才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4.
巢蕾  曹雨诞  陈佩东 《安徽医药》2015,19(12):2292-2295
目的:研究黄芩汤水煎液中主要成分及对2,4,6-三硝基苯磺酸钠( TNBS)造模balb/c小鼠的溃疡性结肠炎的作用。方法 HPLC-MS法分析水煎液成分。雄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TNBS模型组,柳氮磺嘧啶阳性对照组(500 mg · kg-1),黄芩汤水煎液1,2,4 g· kg-1治疗组。 TNBS造模7 d后,研究各组小鼠的结肠病理评分、微观评分、体质量、小鼠结肠长度和血清髓过氧化物酶( MPO)。结果与标准品对照,黄芩汤水煎液中含有复方中主要成分,黄芩汤水煎液可使TNBS造模balb/c小鼠的体质量明显增加,改善身体的一般状况和小鼠结肠黏膜的损伤,下调MPO。结论黄芩汤水煎液中含有各药物的主要成分,对TNBS诱导的小鼠溃疡性结肠炎具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考证白茅根的历代炮制情况。方法查阅从汉代至今的本草和医学文献,进行归纳整理。结果白茅根的炮制始载于(备急千金要方》,要求“细切”,至今均要求“净制”。其炮制方法多样,以炙(炒)者居多。结论白茅根古今均有炮制要求。  相似文献   
6.
陈佩东  梁敬钰 《中草药》2006,37(6):816-818
目的研究产于中国东北山杨Populusdavidiana树皮的化学成分。方法用色谱方法分离山杨树皮的乙醇提取物。结果共分离得到16个化合物,用波谱法和化学方法鉴定了其中的12个。分别是3β-乙酰氧基-12-乌苏烯-28酸(3β-acetoxyurs-12-en-28-oicacid,)、β-谷甾醇(β-sitosterol,)、对甲氧基苯酚(4-methoxyphenol,)、间甲氧基苯酚(3-methoxyphenol,)、樱花素(sakuranetin,)、东莨菪素(scopoletin,)、7-甲氧基-2R,3R-二氢山柰酚(2R,3R-dihydro-7-methoxykaempferol,)、7-水杨酰颤杨苷(salicyloyltremuloidin,)、颤杨苷(tremuloidin,)、β-胡萝卜苷(β-sitosterol-3-O-glucoside,)、匍匐柳苷(salireposide,)、樱花苷(sakuranin,)。结论化合物、、、是从杨属植物中首次分得。  相似文献   
7.
目的:考察蒲黄、蒲黄炭分别与五灵脂配伍对血瘀模型大鼠血小板参数的影响。方法:以云南白药为阳性药,空白组与模型组灌胃0.5%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溶液,云南白药组与生品复方、炭品复方高(7.2 g·kg-1)、中(3.6 g·kg-1)、低(1.8 g·kg-1)剂量组灌胃相应的药物,连续给药7 d,第7天给药后皮下注射肾上腺素加冰水浸泡,复制大鼠急性血瘀模型,采用Born比浊法测定盐酸肾上腺素(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采用ELISA法测定血淤模型大鼠血浆中TXB2、6-keto-PGF1α水平。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小板聚集率显著提高(P0.01),TXB2显著增加(P0.01),6-keto-PGF1α显著减少(P0.01)。与模型组比较,阳性药可显著抑制血瘀模型大鼠血小板聚集率(P0.01),使TXB2显著减少(P0.01),6-keto-PGF1α显著增加(P0.01);生品复方高、中、低剂量组可显著抑制血瘀模型大鼠血小板聚集率(P0.01,P0.05);炭品复方高剂量组可显著促进血瘀模型大鼠血小板聚集率(P0.01);生品复方高、中、低剂量组,炭品复方中、低剂量组均能使血瘀模型大鼠TXB2显著减少,6-keto-PGF1α显著增加(P0.01,P0.05)。与相同剂量下蒲黄炭品复方比较,蒲黄生品复方使血瘀模型大鼠TXB2显著减少,6-keto-PGF1α显著增加(P0.01,P0.05)。结论:蒲黄生品复方高、中、低剂量组,炭品复方低剂量组均可抑制血瘀模型大鼠的血小板聚集率,改善血浆中TXB2、6-keto-PGF1水平,从而表现出一定的活血作用,且相同剂量下生品复方作用优于炭品复方。炭品复方中、高剂量组可提高血瘀模型大鼠的血小板聚集率,这与蒲黄生品行血,炒炭后活血作用减弱的传统炮制理论相符合,为蒲黄在临床上的生熟异用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8.
曹雨诞  和颖颖  张丽  陈佩东  丁安伟 《中草药》2010,41(9):1475-1477
目的考察白茅根炒炭前后5-羟甲基糠醛的变化。方法采用RP-HPLC法,Lichrospher5-C18色谱柱(150 mm×4.6 mm,5μm);流动相:甲醇-0.005%醋酸水溶液;梯度洗脱;柱温:30℃;体积流量:1 mL/min。结果 5-羟甲基糠醛在10.84~346.8 ng线性关系良好,r=0.999 9,平均回收率为99.39%,RSD为1.72%(n=6)。经炒炭后,炮制品中5-羟甲基糠醛增大了32倍。结论白茅根经炒炭后,5-羟甲基糠醛的量显著提高,为进一步研究茅根炭的质量控制和止血机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
UPLC-ESI-MS~n法分析白茅根中的化学成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应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法鉴定白茅根中的化学成分。方法:实验采用Acquity BEH C18色谱柱,流动相采用0.05%甲酸水溶液(A)和甲醇(B)梯度洗脱。结果:根据正、负离子模式下的准分子离子峰和二级质谱,通过与文献数据或部分标准品对照,鉴定了8个化合物,分别是1-咖啡酰奎尼酸(1-O-caffeoylquinic acid,1-CQA)、3-CQA、5-CQA、4-CQA、3-阿魏酰奎尼酸(3-O-feruloylquinic acid,3-FQA)、咖啡酸、二咖啡酰奎尼酸(diCQA)、4,7-二甲氧基-5-甲基香豆素(Siderin)。结论:在白茅根中首次发现含有1-CQA、3-CQA、4-CQA、3-FQA、diCQA。  相似文献   
10.
黄芩中黄酮类成分的分离鉴定及其体外对凝血系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佩东  徐丹洋  孔祥鹏  李芳  丁安伟 《中草药》2012,43(12):2333-2336
目的 研究黄芩Scutellaria baicalensis中的黄酮类成分及其对体外凝血系统的影响.方法 使用反复硅胶柱色谱进行分离纯化,并根据其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结构.通过测定黄酮类成分对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纤维蛋白量(FIB)的影响研究其体外凝血活性.结果 从黄芩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2个黄酮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黄芩素(1)、汉黄芩素(2)、千层纸素A(3)、韧黄芩素-Ⅰ (4)、黄芩黄酮-Ⅱ (5)、5,7,2′,5′-四羟基-8,6′-二甲基黄酮(6)、5,7-二羟基-6-甲氧基二氢黄酮(7)、5-甲氧基-7-羟基二氢黄酮(8)、黄芩苷(9)、汉黄芩素-7-O-β-D-葡萄糖醛酸甲酯(10)、汉黄芩素-7-O-β-D-葡萄糖醛酸丁酯(11)、木蝴蝶素A-7-O-β-D-葡萄糖醛酸丁酯(12).所有化合物均对FIB没有影响,部分化合物能显著缩短TT、PT,同时能显著延长APTT.结论 化合物11和12为新化合物.黄芩中黄酮类化合物体外对凝血系统有双向调节作用,其对凝血系统的不同作用体现在凝血过程的不同环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