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6篇
中国医学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 通过网络药理学及实验验证,探究芩柏四物合剂对坏死性筋膜炎(necrotizing fasciitis, NF)术后小鼠模型炎症反应及高凝状态的影响。方法 利用网络药理学方法对芩柏四物合剂-NF相关炎性反应及高凝状态的共同作用靶点进行GO及KEGG富集分析,获取芩柏四物合剂治疗NF的潜在作用机制。将48只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芩柏四物合剂组、低分子肝素钠组、模型组。芩柏四物合剂组以芩柏四物合剂水煎液灌胃,空白组和模型组予等体积的生理盐水灌胃,低分子肝素钠组以低分子肝素钠注射液经腹壁皮下注射给药。通过HE染色观察肉芽组织病理形态;利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全血中的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D二聚体(D-dimer, D-D)、血小板(platelet, PLT);ELISA检测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alfa, TNF-α)、白细胞介素-1β(iinterleukin-1 beta, IL-1β)、白细胞介素-6(iinterleukin-6, IL-6)。结果 网络药理学预测发现芩柏四物合剂干预NF主要与IL-17信...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破壁松花粉联合美沙拉嗪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55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分为美沙拉嗪组27例和破壁松花粉联合组28例,美沙拉嗪组给予美沙拉嗪口服,破壁松花粉联合组给予破壁松花粉联合美沙拉嗪口服。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疗效情况。结果与美沙拉嗪组比较,破壁松花粉联合组总有效率显著增高(P<0.05);结肠黏膜病变、疾病活动度、免疫功能均明显改善(P<0.05)。两组患者均未发生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破壁松花粉联合美沙拉嗪能改善UC肠道黏膜炎症,有效控制疾病活动症状,促进机体免疫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芩柏加减方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7月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肛肠科收治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104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2例。对照组采用西药美沙拉嗪治疗,观察组采用美沙拉嗪结合芩柏加减方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与对照组(84.62%)比较,观察组有效率(96.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患者中医证候(腹泻腹痛、腹胀血便、里急后重、纳呆乏力等)积分、肠镜黏膜Baron积分变化、组织病理学Geboes评分、白细胞介素-10(IL-10)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指标均改善,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不良反应率(1.92%)与观察组(0.00%)均较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6个月复发率(0.00%)低于对照组(7.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芩柏加减方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效果佳,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复方芩柏颗粒剂对溃疡性结肠炎大鼠p38MAPK通路的影响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将8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阻断剂组和中药组,每组各20只。对除正常组外的其余组大鼠采用TNBS法制备溃疡性结肠炎大鼠模型,造模2周后各组分别予相应药物进行灌胃,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结肠组织中p-p38MAPK、CK2的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阻断剂组、中药组中p-p38MAPK、CK2的表达水平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组比较,阻断剂组、中药组中p-p38MAPK、CK2的表达水平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阻断剂组与中药组p-p38MAPK、CK2的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芩柏颗粒剂可能是通过抑制相关蛋白CK2的表达以弱化p38MAPK通路来发挥对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通过网络药理学和动物实验探讨芩柏加减方通过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 NF-κB)/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 TNF-α)信号通路对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 UC)的保护机制。方法 将48只SPF级SD大鼠利用2,4,6-三硝基苯磺酸(trinitrobenzene sulfonic acid, TNBS)建立UC模型,造模成功后随机分为模型组(以生理盐水灌肠)、奥沙拉嗪组(以200 mg/kg奥沙拉嗪灌肠)、芩柏加减方低剂量组(以1.43 g/kg芩柏加减方灌肠)和芩柏加减方高剂量组(以2.86 g/kg芩柏加减方灌肠),每组12只,每天灌肠2次,连续14 d,另取12只正常饲养的SD大鼠作为正常对照组。于给药第1、7、14天每组随机取4只大鼠进行麻醉采血并取结肠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结肠组织中核因子κB亚基p65亲和肽(nuclear factorκB p65, NF-κB p65)、TNF-α、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 IL-10)、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索多学科诊疗(multi-disciplinary treatment,MDT)联合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problem-based learning,PBL)模式在中医肛肠规培教学中的可行性。方法 选取2021年7月至2022年6月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中医肛肠专业规培生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采用多学科诊疗(multi-disciplinary treatment,MDT)联合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problem-based learning,PBL)模式,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模式;对学生成绩进行考核,完善中医肛肠带教老师教学能力评估表和中医肛肠规培生自我评价调查表。结果 在成绩考核方面,试验组成绩更优秀,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教学评价方面,试验组能够提供更好的教学质量和学习环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自我评价方面,试验组较对照组能够更好地提升自己能力、知识、思维,认可度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DT联合PBL模式应用于中医肛肠专业规培生教育能综合提高学生能力。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复方芩柏颗粒剂对溃疡性结肠炎(UC)实验大鼠的治疗作用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TNBS法制备UC大鼠模型,将造模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奥沙拉嗪组和复方芩柏颗粒剂组,每组20只;另选取20只健康大鼠为正常组,各组分别灌肠给药,连续3周。镜下观察结肠组织病理切片并进行病理学分级,免疫组化检测NF-κB p65的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NF-κB p65的表达及病理分级评分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组比较,西药组、中药组NF-κB p65的表达及病理分级评分均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西药组和中药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芩柏颗粒剂保留灌肠对UC实验大鼠有良好的治疗作用,其可能是通过抑制NF-κB p65表达的上调来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究以病例为基础的教学法(case–based learning,CBL)联合研讨会(Seminar)教学法在中医肛肠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2020年10月至2021年10月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肛肠科本科实习生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试验组采用CBL+Seminar混合式教学法,对照组采取传统讲授式教学法,教学周期为2个月,实验结束后对两组进行综合成绩考核及教学质量评价(学生对教师教学能力评估、学生学习能力自我评价和带教老师对学生临床岗位胜任力评价)。结果 试验组学生的综合成绩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水平、教学氛围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学习兴趣、学习效率、解决问题能力、临床实践能力、知识面拓宽、临床基本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学术研究能力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学生的职业精神与素质、医患沟通能力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BL联合Seminar混合式教学模式能够提高中医肛肠科实习生的综合素质,有利于培养具备岗位胜任力的专业型人才,能够实现教学相长,适宜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定向挂线技术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84例高位复杂性肛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2例,观察组采用定向挂线技术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切开挂线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创面疼痛程度、橡皮筋脱落时间、创面愈合时间、肛门功能[术前及术后3个月的Wexner肛门功能评分、肛管静息压(anal resting pressure,ARP)、肛管最大收缩压(anal maximal contraction pressure,AMCP)值]及后遗症与复发情况。结果:治疗组术后1个月疼痛程度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橡皮筋脱落时间及创面愈合时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组术后肛门功能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后遗症发生率与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定向挂线技术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在减轻患者术后疼痛、保护肛门功能、降低复发率与减少后遗症发生等方面具备优势,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采用网络药理学预测生血通便颗粒治疗慢传输型便秘(slow transit constipation,STC)的潜在作用机制,并进行动物实验验证。方法 利用TCMSP数据库和BATMAN-TCM数据库筛选生血通便颗粒的活性成分及作用靶点,通过GeneCards数据库和OMIM数据库筛选STC疾病相关靶点,构建“活性成分-疾病靶点”网络,使用R语言对交集基因进行GO及KEGG富集分析。大鼠采用盐酸洛哌丁胺混悬液[3 mg/(kg·d)]灌胃建立STC模型。将大鼠分为正常组(等体积蒸馏水)、模型组(等体积蒸馏水)、莫沙比利组[1.35 mg/(kg·d)]、生血通便颗粒低剂量组[1.44 g/(kg·d)]、生血通便颗粒高剂量组[2.88 g/(kg·d)],每组8只,每日灌胃1次,连续治疗14 d。记录治疗后肠道推进率;HE染色观察结肠组织病理学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结肠组织酪氨酸激酶受体(tyrosine kinase receptor, c-Kit)表达;TUNEL染色检测结肠组织Cajal间质细胞(interstitial cells of Cajal, ICC)凋亡情况;W...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