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3篇
综合类   3篇
中国医学   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干燥综合征的病因病机多为外感燥邪、气滞瘀阻而致津液失布,或是火毒之邪灼伤阴液,耗气伤津,久则累及肝肾之精血,故以“散、润、清、补”四法为治疗大法。“散”涵盖散邪宣肺、理气活血;“润”即生津养液、濡润枯涸;“清”包含清热解毒、清营凉血;“补”为补脾助运、填补肝肾。临证时应重视辨证论治,据病机而活用四法。附验案1则以佐证。  相似文献   
2.
正痛风是一种单钠尿酸盐沉积于关节、皮下等部位而导致的急、慢性炎症和组织损伤,与嘌呤代谢紊乱和(或)尿酸排泄减少所致的高尿酸血症直接相关,属代谢性风湿病范畴。在我国,高尿酸血症的患病率为5.0%~23.4%,痛风患病率为1%~3%,并呈逐年上升趋势[1]。痛风可并发肾功能不全、高血压病、糖尿病,严重者可致关节残毁,影响预后。现代医学一般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降尿酸药、秋水仙碱及激素等药物治疗,但这些药物不良反应较多[2]。运用中医药治疗痛风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王新昌教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价益气养阴祛瘀方治疗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rimary Sj?gren’s syndrome,pSS)的疗效,并通过全基因组甲基化测序(whole genome bisulfite sequencing,WGBS)技术研究中医药疗效相关的表观遗传标志。[方法] 纳入50例pSS患者,分为中药组30例和西药组20例,对治疗前及治疗12周后的临床信息进行病情评估,并分析疗效。从中药组中选取3例有效患者,对其中药治疗前后的全血样本进行WGBS,通过甲基化位点分析,差异甲基化关联基因的基因本体(gene ontology,GO)、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和分子特征数据库(The Molecular Signatures Database,MSigDB)富集分析等,研究疗效相关差异甲基化基因及路径。[结果] 与中药治疗前组比较,中药治疗12周后组干燥综合征疾病活动指数(Sj?gren’s syndrome disease activity index,SSDAI)、血沉(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免疫球蛋白G(immunoglobulin G,IgG)水平显著降低(P<0.05);与西药治疗前组相比,西药治疗12周后组SSDAI、ESR水平明显下降(P<0.05)。中药治疗12周后组与西药治疗12周后组比较,SSDAI、ESR等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WGBS共识别到29个差异甲基化区域(differentially methylated regions,DMRs),主要集中在重复元件和蛋白编码基因的位点上,共覆盖了68 个基因,包括了mRNA、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和circRNA三种RNA类别。富集分析提示,治疗作用与抗原处理和呈递、干扰素相关通路、辅助性T细胞(helper T cell,Th)1和Th2细胞分化等路径密切相关。[结论] 益气养阴祛瘀方能调节DNA甲基化,从而抑制pSS患者体内免疫应答反应,发挥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4.
风湿疾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复杂多样,目前仍缺乏有效的诊疗措施。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报告了在风湿性疾病中表观遗传模式的改变。作为表观遗传学的重要组成部分,DNA甲基化修饰影响基因表达转录,与风湿性疾病的发病、疾病进展和治疗反应的具有密切的关联。本综述以系统性红斑狼疮、干燥综合征、类风湿性关节炎三个典型风湿性疾病为例,汇集了近年来国内外DNA甲基化在风湿性疾病中的相关研究并进行探讨,旨在为风湿性疾病的基础研究和临床诊疗提供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5.
浅议从湿论治干燥综合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主要从"湿阻气机"和"湿伤脾"两方面对湿邪导致干燥综合征的病机进行分析,通过临床应用疗效予以佐证,由此展开其在理法方药运用方面对中医临床治疗干燥综合征的启发,并进一步阐述湿邪与燥邪之间的辩证关系,以探讨湿邪在干燥综合征发病和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多中心大样本资料,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患者病情稳定后复发的情况,探究影响SLE患者病情复发的因素,构建预测模型,为SLE的防治提供循证医学证据。[方法] 2020至2023年,从全国21家医院收集SLE患者1 209例,建立SLE列队研究人群。选择其中48例复发患者作为病例组,根据其年龄、性别分布情况,以1:2的比例从队列中选取96例未复发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分析复发的相关因素,通过Logistic分析及列线图构建复发预测模型,并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校准图及决策曲线分析(decision curve analysis,DCA)评估模型的准确性及适用性。[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SLE病情活动指数(SLE disease activity index,SLEDAI)[优势比(odds ratio,OR)=2.40]、肾脏损伤(OR=2.39)、抗U1核糖核蛋白(U1 ribonucleoprotein,...  相似文献   
7.
陆定其  冯波  胡文秀  王新昌 《新中医》2020,52(7):176-178
"开阖枢"理论肇始于《黄帝内经》,经仲景发挥,由后世医家不断完善,指导着中医药的临床实践,是中医基础理论的精华所在。从"开阖枢"角度探析痹证病因病机关键,求本溯源,从痹证不同病程阶段的矛盾解析其治疗要义,进一步理解治痹经典方剂的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观察益气养阴祛瘀方治疗前后干燥综合征(SS)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干扰素调节因子7(IRF7)、黏液病毒抗性蛋白1(MxA)、干扰素诱导蛋白44样(IFI44L)3个干扰素(IFN)特征基因mRNA表达与积分的改变,探讨该方的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收集31例SS患者分为SS治疗前组和SS治疗后组,18名健康人为健康对照组。观察治疗前后SS患者的各项临床症状评分及实验室指标,通过RT-PCR法检测健康对照、SS患者治疗前后PBMC中IRF7、Mx A、IFI44L mRNA表达,计算Ⅰ型IFN积分,比较其差异。结果:与SS治疗前组比较,SS治疗后组患者ESR、IgG显著下降(P<0.05),SSDAI、中医证候评分、ESSPRI评分显著改善(P<0.05),IRF7、MxA、IFI44L mRNA表达水平及Ⅰ型IFN积分均显著下降(P<0.05)。结论:益气养阴祛瘀方能够有效改善SS患者的临床症状,下调IRF7、Mx A、IFI44L等IFN基因m RNA表达,调节SS患者整体I型IFN表达特征。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