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4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早孕因子在妇产科领域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早孕因子(early pregnancy factor,EPF)是受精后从母体血清检测出的与妊娠相关的蛋白之一。1974年由澳大利亚学者Morton等在孕鼠血清中首次发现,并命名为早孕因子。EPF作为具有免疫抑制潘陛和生长调节活性的妊娠相关蛋白,目前被认为是最早能确认妊娠的生化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坤泰胶囊联合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人工流产后月经减少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人工流产后月经减少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治疗组予坤泰胶囊联合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对照组予雌激素一孕激素序贯治疗。两组疗程均为3个月经周期,观察临床疗效及子宫内膜厚度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65.7%、82.8%;组间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子宫内膜厚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治疗后比较,子宫内膜厚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坤泰胶囊联合生物反馈电刺激可有效治疗人工流产后月经减少。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应用综合治疗方法对防治终止妊娠产后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2009年9月至2012年9月的150例(15~28)周终止妊娠分娩的产妇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的75例采用常规疗法进行治疗(催产素针20U官颈注射);而治疗组的75例则应用综合疗法进行治疗(合用卡孕栓、催产素以及子宫按摩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产妇产时、产后24h的出血量并计算不同方法对孕妇终止妊娠产后出血的总有效率,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产妇产时、产后24h的出血量均低于对照组,经检验两者具显著性差异(P<0.05);另外,治疗组产妇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7.33%,而对照组则为82.67%,可见治疗组产妇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经检验两者也具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合用卡孕栓、中药以及子宫按摩治疗等综合治疗方法对防治孕妇终止妊娠产后出血的临床疗效显著,不但可以减少产时、产后出血量,而且还可以有效提高治疗有效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临床上采用三联法治疗难治性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9年11月2013年11月收治的难治性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随机分成三联法治疗组和对照组,前者采用三联疗法(卡孕栓、缩宫素和欣母沛)治疗,对照组仅用缩宫素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产后出血情况和子宫收缩程度。结果给药后,三联法治疗组患者产后2h出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三联法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研究中采用的三联法治疗难治性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能显著减少出血量,有助于促进子宫收缩,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社会因素引起剖宫产母婴的健康状况和正常分娩的差异,从而为待产妇女提供正确的反面意见及方式。方法:选取2008年1月至2011年12月在妇产科进行剖宫产的孕妇256例,同期正常产道分娩产妇600例,按照1比2的配对原则从中选取512例与剖宫产组形成对照组;观察对比两组产妇产后母婴结局的差异。结果:两组在年龄、体重指数(BMI)上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剖宫产组和产道分娩组进行产后母婴结局比较,结果产后出血发生率、产前及产后血红蛋白水平差值、贫血发生率、新生儿体重异常在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剖宫产组的产后出血发生率、贫血发生率、新生儿体重异常的相对危险度分别是产道分娩组的0.323、0.411、6.246倍。两组产褥病发病率、母乳喂养率、新生儿窒息发生率、1min Apgar评分、呼吸窘迫综合征在两组间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产妇的年龄及胎儿体重较大是选择剖宫产的主要因素,两组在母婴近期结局上母婴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DWI在宫颈癌诊断及预后检测的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100例宫颈癌患者。同期选择100例宫颈癌放疗后患者及100例健康体检者,对表观扩散系数值进行分析。结果与正常宫颈管腺体相比,宫颈纤维间质的表观扩散系数值为1.70±0.45×10~(-3)mm~2/s,对比分析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834,P0.05)。100例宫颈癌病灶在DWI均呈现高信号状态。根据患者侵犯深度,低信号的宫颈纤维间质将会出现消失。与正常宫颈对比分析后,宫颈癌患者的表观扩散系数值为1.02±0.32×10~(-3)mm~2/s,对比分析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412,P0.05)。与宫颈癌患者相比,预后恢复正常患者的表观扩散系数值为1.45±0.41×10~(-3)mm~2/s,对比分析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395,P0.05)。与初诊宫颈癌患者相比,宫颈癌复发患者的表观扩散系数值为0.82±0.20×10~(-3)mm~2/s,对比分析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295,P0.05)。结论 DWI能够显著的辨别正常宫颈及宫颈癌疾病,同时还能够显著地观察到放疗后宫颈组织变化,对宫颈癌的诊断及预后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