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篇
综合类   3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优选酒炙车前子的最佳炮制工艺,并对车前子生品、酒炙品、盐炙品进行对比研究。[方法] 以车前子中京尼平苷酸和毛蕊花糖苷的含量为考察指标,选择加酒量、闷润时间、炒制温度、炒制时间为考察因素,通过单因素实验优选车前子的最佳酒炙工艺。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检测器(HPLC-DAD)建立车前子水提液指纹图谱测定方法,通过指标成分含量、不同炮制品水提液的出膏率及指纹图谱相似度分析不同炮制品间的差异。[结果] 酒炙车前子的最佳炮制工艺为每100 g车前子加黄酒10 g,闷润60 min,150℃下炒制9 min。经盐炙和酒炙后,车前子中的京尼平苷酸和毛蕊花糖苷的含量均较生品显著增加,而两种炮制品并无统计学差异;在出膏率方面,盐炙和酒炙车前子的出膏率无明显差异,但均高于生车前子。高效液相色谱(HPLC)指纹图谱显示车前子生品、盐炙品和酒炙品具有很好的相似度。[结论] 优选出的车前子酒炙工艺稳定可行,并与盐车前子在成分上具有一致性,鉴于酒车前子已不再流通,在经典名方的开发研究中,可考虑用现行通用的盐车前子取代。  相似文献   
2.
基于生大黄与大黄炭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 UC)的药效差异,结合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联用(UPLC-QE-Orbitrap-MS)技术及网络药理学探索生大黄与大黄炭的差异成分及其作用机制。使用葡聚糖硫酸钠(dextran sulfate sodium, DSS)诱导的小鼠模型评价生大黄与大黄炭分别组方的芍药汤(Shaoyao Decoction, SYD)治疗UC的药效,结果表明生大黄与大黄炭分别组方的芍药汤均能在不同程度上改善小鼠UC疾病症状,大黄炭组方在减轻血性腹泻、降低炎症水平方面更具优势。采用UPLC-QE-Orbitrap-MS共鉴定出生大黄与大黄炭水煎液中78种小分子化合物,通过多元统计方法筛选得到炒炭后含量明显升高的7种成分包括5种游离蒽醌、没食子酸、5-羟甲基糠醛,炒炭后含量明显降低的9种成分为结合蒽醌、儿茶素类化合物等。网络药理学与分子对接结果表明游离蒽醌、没食子酸及5-羟甲基糠醛可能作用于B细胞淋巴瘤-2(B-cell lymphoma-2,BCL2)、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川芎嗪微乳递药系统的制备工艺,对其物理药剂学性质进行评价;以不同油相制备不同粒径大小的微乳,考察粒径因素对制剂释药行为的影响。方法以川芎嗪溶解度为指标,筛选油相、乳化剂、助乳化剂;采用伪三元相图法对微乳处方进行优化;采用超滤离心法对载药量、包封率进行研究;采用马尔文粒径仪对粒径、电位进行检测;采用透析袋法对不同粒径微乳的释药行为进行对比研究。结果成功制备了川芎嗪微乳,外观澄清透明,pH均值约为5.46;成功建立了微乳包封率的检测方法;川芎嗪载药量为1.2 mg/mL时,包封率为(87.43±0.20)%。通过改变油相(油酸乙酯、油酸、IPM)制备不同粒径的微乳,当载药量为1.2 mg/mL时3者的粒径分别为(16.80±0.91)、(129.50±1.21)、(18.51±0.24)nm。释放实验显示,在4 h内3者释放率均能达到90%以上,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成功制备了均一、稳定的川芎嗪微乳;不同粒径川芎嗪微乳的释药行为不受粒径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的建立白脉软膏的指纹图谱并测定其主要成分的含量,结合多元统计分析对其2个产地14个批次质量进行科学全面地评价,为其质量控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HPLC法对白脉软膏中的主要成分甘草苷、甘草酸铵、甘松新酮、姜黄素进行含量测定,建立了白脉软膏的指纹图谱,通过指纹图谱相似度分析、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PCA)和因子分析对2个产地的不同批次白脉软膏质量进行全面评价。结果甘草苷、甘草酸铵、甘松新酮、姜黄素的含量测定方法学考察符合要求,质量分数分别为0.051~0.200 mg/g、0.136~0.622 mg/g、0.030~0.345 mg/g、0.001~0.069 mg/g。建立的白脉软膏指纹图谱共标定17个共有峰,经对照品指认共鉴定出甘草苷、甘草酸铵、甘松新酮3个色谱峰,14批样品的相似度均大于0.975。聚类分析中2个产地14批白脉软膏可以分为4类,其中西藏林芝市生产的批次S1~S11聚为一类,甘肃省兰州市生产的S12聚为一类,S13聚为一类,S14聚为一类。PCA和因子分析结果显示甘肃省兰州市生产的3个批次S12~S14主成分综合得分均高于西藏林芝市生产的11个批次S1~S11,推测是因为产地生产条件或药材来源变化导致了质量的差异,与聚类分析结果一致。结论首次建立白脉软膏含量测定、指纹图谱结合多元统计分析的质量控制方法科学可靠,不但可以用于白脉软膏的质量控制,还可以对其不同产地批次质量进行全面评价,为白脉软膏质量标准的提高和中药批次间的质量评价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药材含量、药材水煎液特征图谱及出膏率表征不同产地白芍药材的质量属性,为其在经典名方中的应用提供质量评价方法。[方法]以2015版药典方法测定各批次白芍药材中芍药苷的含量;参考古法制备药材水煎液,摸索并建立其特征图谱,测定6个产地共21批白芍药材的水煎液特征图谱和出膏率,并进行相似度评价、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建立的白芍药材水煎液特征图谱,共标定6个共有峰,21批药材相似度介于0.829~0.999,可分为2类,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与相似度评价结果一致。[结论]以药材芍药苷含量、药材水煎液特征图谱及出膏率作为考察指标,通过化学计量学和成分分析可有效评价不同产地白芍药材的质量属性,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 优选酒洗红花的最佳炮制工艺,明确工艺参数,为酒洗红花的科学研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采用正交实验以羟基红花黄色素A及山奈素为指标,考察加酒量、浸吸时间和烘干温度对酒洗红花炮制工艺的影响,并对其炮制前后的含量差异及其水煎液指纹图谱进行对比。[结果] 最终确定较佳的酒洗方法为:加酒量为50%(每100 g药材加50 g黄酒),浸吸时间30 min,烘干温度40℃。炮制后羟基红花黄色素A与山奈素含量较生品降低,但差异较小;水煎液指纹图谱中大多数成分峰面积降低,小极性成分降低更明显。[结论] 优选的酒洗红花炮制工艺有较好的可行性和可控性,适用于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7.
[目的] 优选酒炙车前子的最佳炮制工艺,并对车前子生品、酒炙品、盐炙品进行对比研究。[方法] 以车前子中京尼平苷酸和毛蕊花糖苷的含量为考察指标,选择加酒量、闷润时间、炒制温度、炒制时间为考察因素,通过单因素实验优选车前子的最佳酒炙工艺。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检测器(HPLC-DAD)建立车前子水提液指纹图谱测定方法,通过指标成分含量、不同炮制品水提液的出膏率及指纹图谱相似度分析不同炮制品间的差异。[结果] 酒炙车前子的最佳炮制工艺为每100 g车前子加黄酒10 g,闷润60 min,150℃下炒制9 min。经盐炙和酒炙后,车前子中的京尼平苷酸和毛蕊花糖苷的含量均较生品显著增加,而两种炮制品并无统计学差异;在出膏率方面,盐炙和酒炙车前子的出膏率无明显差异,但均高于生车前子。高效液相色谱(HPLC)指纹图谱显示车前子生品、盐炙品和酒炙品具有很好的相似度。[结论] 优选出的车前子酒炙工艺稳定可行,并与盐车前子在成分上具有一致性,鉴于酒车前子已不再流通,在经典名方的开发研究中,可考虑用现行通用的盐车前子取代。  相似文献   
8.
白芍药材的质量属性研究及产地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通过药材含量、药材水煎液特征图谱及出膏率表征不同产地白芍药材的质量属性,为其在经典名方中的应用提供质量评价方法。[方法]以2015版药典方法测定各批次白芍药材中芍药苷的含量;参考古法制备药材水煎液,摸索并建立其特征图谱,测定6个产地共21批白芍药材的水煎液特征图谱和出膏率,并进行相似度评价、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建立的白芍药材水煎液特征图谱,共标定6个共有峰,21批药材相似度介于0.829~0.999,可分为2类,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与相似度评价结果一致。[结论]以药材芍药苷含量、药材水煎液特征图谱及出膏率作为考察指标,通过化学计量学和成分分析可有效评价不同产地白芍药材的质量属性,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古有“神农尝百草,一日而遇七十毒”,以神农氏为始的医药学家们通过“口尝”开始了辨药、用药的实践行动,本草之学由此兴焉。历代政府及众医药学家为进一步丰富、发展本草学,秉持着科学求实的态度,通过辨别药物真伪及临床效验,在继承前人整理的基础上删减、增补及校对本草,整理成籍。与此同时,对民间医药的挖掘为本草学发展注入了动力。可见,本草学以实践为基石,通过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螺旋上升中逐步完善和发展,使中医药学发展生生不息。  相似文献   
10.
神农尝百草后,治疗疾病的药物不断被发现,医药学家们逐渐认识到自然界万物皆可为药。本草学的发展过程就是人类不断认知万物的药物属性的过程。“有名未用”是医药学家不断在传承中验证中药认知的重要通道;“俟考访”是留待后世确认实名的本草符号;“显隐有时”则是本草于历史中浮沉的生命印记。万物皆药论是古代医药学家不断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创新成果,也是历代传承经典的结果,是本草学不断焕发新活力的重要源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