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内科学   3篇
综合类   2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1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 研究丹红注射液经穴位注射及静脉注射对动脉瘤破裂致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手术后血管痉挛的疗效.方法 将2008年10月至2011年4月经手术治疗的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189例随机分为丹红注射液穴位注射组83例、丹红注射液静脉注射组56例及尼莫地平静脉注射组50例,分析三组病例脑血管痉挛的发生率及临床疗效.结果 189例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中,症状性脑血管痉挛的发生率为12.7%(24/189);丹红注射液穴位注射组11例,丹红注射液静脉注射组7例,尼莫地平组6例,三组症状性脑血管痉挛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47,P>0.05).三组GCS比较,丹红注射液穴位注射组良好62例,差16例,死亡5例,丹红注射液静脉注射组分别为43例、10例、3例,尼莫地平组分别为38例、10例、2例,三组GC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30,P>0.05).TCD测大脑中动脉流速三组用药前后自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用药后三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用药前后颅内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三组间治疗后差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丹红注射液穴位注射或静脉注射可减少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症状性脑血管痉挛的发生,经穴位注射或静脉注射丹红注射液治疗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均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丹红注射液经穴位注射防治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8年10月—2011年2月153例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丹红注射液穴位注射组93例,尼莫地平静脉注射组60例。分析两组病例的临床疗效及其脑血管痉挛发生率的相关性。结果 153例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中,症状性脑血管痉挛的发生率为12.42%,丹红注射液穴位注射组11例,尼莫地平组8例,两组症状性脑血管痉挛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76,P〉0.05)。GOS评分,丹红注射液穴位注射组良好(4分~5分)69例,差(2分~3分)18例,死亡(1分)6例。尼莫地平组良好45例,差12例,死亡3例,两组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经颅多普勒(TCD)测大脑中动脉流速,丹红注射液穴位注射组用药前(164±47)cm/s,治疗后降至(106±30)cm/s。尼莫地平组用药前(159±43)cm/s,治疗后降至(95±23)cm/s。两组用药前后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后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颅内压,丹红注射液穴位注射组治疗前(253.4±13.5)mmH2O,治疗后(157.3±6.4)mmH2O;尼莫地平组治疗前(261.2±12.8)mmH2O,治疗后(165.3±5.7)mmH2O,两组治疗前后差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红注射液可减少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症状性脑血管痉挛的发生,经穴位注射丹红注射液治疗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丹红注射液经穴位注射防治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8年10月—2011年2月153例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丹红注射液穴位注射组93例,尼莫地平静脉注射组60例。分析两组病例的临床疗效及其脑血管痉挛发生率的相关性。结果 153例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中,症状性脑血管痉挛的发生率为12.42%,丹红注射液穴位注射组11例,尼莫地平组8例,两组症状性脑血管痉挛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76,P>0.05)。GOS评分,丹红注射液穴位注射组良好(4分~5分)69例,差(2分~3分)18例,死亡(1分)6例。尼莫地平组良好45例,差12例,死亡3例,两组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经颅多普勒(TCD)测大脑中动脉流速,丹红注射液穴位注射组用药前(164±47)cm/s,治疗后降至(106±30)cm/s。尼莫地平组用药前(159±43)cm/s,治疗后降至(95±23)cm/s。两组用药前后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后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颅内压,丹红注射液穴位注射组治疗前(253.4±13.5)mmH2O,治疗后(157.3±6.4)mmH2O;尼莫地平组治疗前(261.2±12.8)mmH2O,治疗后(165.3±5.7)mmH2O,两组治疗前后差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红注射液可减少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症状性脑血管痉挛的发生,经穴位注射丹红注射液治疗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外伤患者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通过对336例急性重型颅脑外伤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36例中,恢复良好为61.9%,轻、中残8.6%,重残5.7%,植物生存1.1%,死亡率22.6%,结论:GCS评分以及颅内高压,低氧血症所致的继发损伤是患者死残的主要原因,及时解除颅内高压,改善脑循环有效地改善重型颅脑外伤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丹红注射液经穴位注射及静脉注射对动脉瘤破裂致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手术后血管痉挛的疗效。方法将2008年10月至2011年4月经手术治疗的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189例随机分为丹红注射液穴位注射组83例、丹红注射液静脉注射组56例及尼莫地平静脉注射组50例,分析三组病例脑血管痉挛的发生率及临床疗效。结果 189例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中,症状性脑血管痉挛的发生率为12.7%(24/189);丹红注射液穴位注射组11例,丹红注射液静脉注射组7例,尼莫地平组6例,三组症状性脑血管痉挛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χ=0.047,P>0.05)。三组GCS比较,丹红注射液穴位注射组良好62例,差16例,死亡5例,丹红注射液静脉注射组分别为43例、10例、3例,尼莫地平组分别为38例、10例、2例,三组GC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30,P>0.05)。TCD测大脑中动脉流速三组用药前后自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用药后三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用药前后颅内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三组间治疗后差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相似文献   
6.
目的:加深认识颅脑外伤死亡的原因,提高救治水平。方法:对75例颅脑外伤死亡病例的死亡原因及住院时间进行分析。结果:大部分病例死亡是因为伤情过重及缺乏有效的院前处理造成。结论:普及急救意识,加强培训,建立地区性的颅脑损伤急救网络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