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篇
中国医学   9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1心阳欲脱证徐某某,男,65岁,1987年8月20日诊。3个月前操劳过度,而致头痛、心悸、心痛等旧病发作,服“心宝”等中西药无效。近3、4d坐卧时也大汗淋漓,肢软无力,而求于针灸。询知患者早年参战,涉水冒寒、背负重物,致背脊形成一老伤肿块,时或隐痛,...  相似文献   
2.
王××,女,6岁,本县桃江公社人,1982年7月3日会诊。患儿高热、昏迷、抽搐6天,呼吸衰竭2天。10余天前,鼻翼部长小节子10余个,后突发高热不退、嗜睡,进而昏迷,抽搐,住本院内科观察室。投以大剂量抗病毒、抗菌药物,并对症处理,冰敷头颈等处。近二天,患儿痰涎日多,牙关紧闭,频频予以吸痰,给氧,至7月3日出现间歇叹息状呼吸,时有歇止,投可拉明、洛比林,并鼻饲安宫牛黄丸、紫雪丹、猴枣散,痰涎稍减,而呼吸仍然频停,每停即施以人工呼吸,而得复续,续而又止,如此每10—20分钟必施人工呼吸一次,才得暂续。今会诊所见:深度昏迷,形体瘦削,面色(白光)白,瞳孔左大于右,呼吸急促,痰声漉漉,  相似文献   
3.
明代医家虞搏在《医学正传》中指出:“然至虚有盛候,则有假实矣。”确为经验之谈。临床上常有寒热虚实,真假混淆,如施治失误生死易如反掌。笔者曾诊治一几度误诊误治的真虚假实证,印象至深,现摘录于下。  相似文献   
4.
钟彦华 《浙江中医杂志》2002,37(12):533-533
早在十余年前,笔者曾在全国性学术会议上发表"斡旋中焦在急症针灸中的运用"一文,引起与会者一定反响.此后又经长期的临床实践,证明这一方法确能救急拯危,是急症针灸中不可或缺的一大法则.现再予详述如下.  相似文献   
5.
犊鼻一穴,文献记载一般治膝关节局部病变。我在临床实践中,用此穴以毫针针刺为主,根据需要分别采用不同补泻手法或配合用灸,治疗多种疾患50例,包括:腹部手术后腹胀,痢疾,胆道蛔虫症,头额痛,乳房痛,背脊痛,肛痔痛,股膝痛,滞产腹痛,呃逆,心悸胸闷等,有45例获得了程度不同疗效,仅5例无效(症状无变化)。证明此穴对远隔部病变,也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6.
从我院内科急诊室随机抽样20例患者,包括急腹症等10多个病种,然后用中医四诊辨证,发现全部患者,均与中焦功能失常有关,其中因脾胃失和罹病者7例,由病邪郁久或其它脏器先病而涉及中焦者13例。我在临床急诊中采用的斡旋中焦法是:①取穴以调理脾胃为主,常用中脘、内关、足三里、三阴交、丰隆、脾俞、胃俞、天枢、合谷等,根据病情,每次选用其中3—5穴,再适当加用其它穴位。②用毫针刺为主,按需要给予补泻或加灸。用上法曾治一溺水患者,有昏迷,四肢抽搐,腹胀如鼓等症,针二次诸证平复。又治一饮酒过量,卒然昏倒,腹胀而按之坚硬患者,亦用上法而愈。一胆结石患者,腹绞痛.大便不通,针2次而腹痛止,大便通。一食道癌患者,呕吐频  相似文献   
7.
子午流注法治疗颅脑损伤后遗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8.
颅脑外伤昏迷17天针刺验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颅脑外伤昏迷17天针刺验案钟彦华(江西省龙南县人民医院341700)关键词脑外伤昏迷,针灸治疗曾某,男,16岁,龙南籍,住本县汶龙乡。1984年4月22日诊治。患者于今年4月6日下午1时许,在采钨现场被山顶飞落的大石头砸伤左侧头部及左上臂,当即昏迷,...  相似文献   
9.
痧症民间采用刮痧,刺痧等疗法,对于某些急重病症,往往应手得效。笔者用治夏秋季的暑湿痧闭而引起的经腧不利、顽麻痹着诸症,疗效尚好,现作一小结。病例选择:1.凡夏秋季节出现的暑湿痧闭症,查其肘窝、胸窝上下可见痧筋。2.有痧闭经络的症状:如突然发作的肢体疼痛,顽麻冷痹,疲乏困重,屈伸不利,若刮之可见  相似文献   
10.
“宛陈则除之”一词,见于《灵枢·九针十二原》:“凡用针者,虚则实之,满则泄之,宛陈则除之,……”。这里的“宛”,通郁,积滞也;“陈”,久也;“宛陈则除之”,就是对于气血郁积,陈陈日久的病证,采用砭刺泻血,直清其源的治疗大法。正如《素问·针解篇》所指出的:“宛陈则除之者,出恶血也。”也合“病在血,调之脉”之旨,使源流得清,邪无余蕴。至于放血泄邪的具体应用,《内经》有大量篇幅载及。如《灵枢·寿夭刚柔》篇云:“久痹不去身者,视其血络,尽出其血”。《素问·缪刺论》载有“凡刺之数……因视其皮部有血络者,尽取之,……”。此外,《灵枢·终始篇》更进一步指出:“久病者,邪气入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