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2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8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7篇
肿瘤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2.
冠心病的基本病因笔者认为:是心、肾两脏亏虚, 但二者又非并列平行的关系,而是因果关系.即心脏虚损是导致冠心病发生的病理基础,而肾虚又是引起心损的根本原因.换言之,冠心病的本虚是:其本在心,其根在肾.至于气滞、血瘀、痰浊、寒凝等病之标, 则是心、肾虚损的病理产物,它们又反过来构成发病的外在条件.因此,对本病的治疗,总以补益心肾、固其根本为基本大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 原发性肝癌(PHC)在中国是第三位常见的肿瘤,肝癌起病隐匿,早期无临床症状,对肝癌患者血清生物标志物的检测成为早期诊断的手段.方法 对25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进行甲胎蛋白(AFP)、血清铁蛋白(FER)、α-L-岩藻糖苷岩藻糖水解酶(AFU)检测分析,探讨3项标志物在原发性肝癌中的单项及联合检测阳性率.结果 AFP、FER、AFU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HC患者AFP、FER、AFU检测的阳性率分别为68.0%、64.0%、56.0%,AFP、FER联合检测后,检出率明显提高,达84.0%,AFP、FER、AFU联合检测阳性率为92.0%.结论 联合检测能明显提高原发性肝癌的阳性检出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前路减压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伴截瘫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前路减压、Kane-da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伴截瘫30例。结果 30例均获得随访,时间6~24个月。脊髓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按Frankel分级:A级3例恢复至C级1例,2例无恢复;B级3例恢复至D级1例,C级2例;C级12例恢复至D级5例,E级4例,3例无恢复;D级12例恢复至E级10例,2例无恢复。结论前路减压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伴截瘫可直接有效地解除脊髓压迫,为神经功能恢复创造条件,是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伴截瘫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消痰化瘀中药对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大鼠脂质代谢和肝脏相关基因[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辅激活因子1α(PGC-1α)和磷酸烯醇式丙酮酸激酶(PEPCK) mRNA]表达的的影响,探讨其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作用机制。方法: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正常组、造型组(模型组)、东宝肝泰(阳性药)组以及消痰化瘀中药高、中、低剂量组,除正常组外各组通过高脂饲料喂养复制NAFLD大鼠模型,并给予相应药物治疗,8周后观察各组大鼠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游离脂肪酸(FFA)、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血糖(FBG)、胰岛素(FINS)和肝组织中TC、TG的含量改变,观察肝组织PGC-1α和PEPCK mRNA的表达变化以及肝组织病理形态学改变。结果:消瘀化痰中药能降低模型大鼠TC、TG、FFA、ALT、AST、FBG、FINS的含量或活性,促进PGC-1α和PEPCK mRNA的表达,改善胰岛素抵抗(IR)和肝组织的脂变程度。结论:消痰化瘀中药之所以具有治疗NAFLD的作用,可能与其能够调控PGC-1α和PEPCK mRNA表达,抑制糖异生、减少肝糖输出,改善体内胰岛素抵抗水平,纠正脂类物质代谢的紊乱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丹参、泽泻对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将60只Wista大鼠随机分为6组:正常组、模型组、东宝甘泰组和丹参水煎剂组、泽泻水煎剂组、丹参-泽泻(丹泽)水煎剂组.通过喂饲高脂饲料建立NAFLD模型,同时给予相应药物治疗.8周后,检测各组大鼠血清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游离脂肪酸(...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丹参不同组分对大鼠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治疗效果和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喂饲高脂饲料的方法复制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模型,实验分组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东宝肝泰对照组、丹参总酮组和丹参总酚酸组.用药8周后,检测各组大鼠血清TC、TG、ALT、AST和肝组织中TC、TG、FFA、SOD、MDA的含量或活性改变,并用HE染色法观察肝组织的形态学变化.结果:丹参总酮和总酚酸均能明显降低模型大鼠血清和肝组织中TC、TG、FFA、MDA的含量,降低血清ALT、AST的活性,增加肝组织SOD活性,改善肝组织病理形态学,且总体疗效以丹参总酚酸为佳.结论:丹参总酮和总酚酸防治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作用机制可能与促进脂质代谢、抗脂质过氧化有关.  相似文献   
8.
<正>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破裂是造成大多数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的主要原因,动脉粥样斑块的形成与血栓有关。斑块的不稳定与炎症程度相关。补体系统在ACS进展中起重要作用~([1])。脂联素是一类脂肪细胞与血红蛋白结合物~([2])。大多出现在受损动脉内~([3,4]),具有抗炎、抗动脉粥样硬化~([5,6])、抗糖尿病~([7,8])的特性。有研究发现,冠心病(CAD)患者有低水平的总脂联素(Total-APN)~([9])。近来报道,脂联素能结合血液中的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 评价非血缘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动员与采集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按照中华造血干细胞资料库制定的非血缘异基因干细胞动员方案,结合移植医院的动员要求及捐献者的体质情况制订合理的干细胞动员方案,对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2012年5月至2017年1月行非血缘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采集的64名健康供者,采用动员剂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5~10μg·kg-1·d-1,单次或分次皮下注射,3~4 d后使用COBE Spectra血细胞分离机进行外周血造血干细胞采集.对不同年龄、性别供者的动员、采集效果及不良反应进行分析.结果3 d或4 d动员方案均可达到采集要求,采集的单个核细胞数≥5.0×108/kg,CD34阳性细胞数≥2.0×106/kg.单次采集成功率(采集的单个核细胞及CD34阳性细胞数达标)为65%,采集效率为52%,可降低患者费用及供者的风险.年轻、体质好的供者采集的干细胞质量高于年龄偏大者.16名(25%)供者出现轻度不良反应,无需特殊处理.结论非血缘异基因干细胞动员、采集是安全的.从节省医疗资源、更多关注供者利益出发,采用3 d或4 d动员方案提高单次采集成功率是可行的.采集过程中应做好供者低血钙症状的观察并给予相应的健康教育,以缓解供者的紧张情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