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中国医学   1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复方中药联合中医整脊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疗效。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治疗组采用复方中药联合中医整脊治疗,对照组给予服用多潘立酮,4周后观察两组患者总有效率及血浆胃动素(MTL)含量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治疗后总有效率及MTL含量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复方中药联合中医整脊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疗效显著,能有效提高血浆MTL水平并改善症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耿初伟  郭六雷 《中医研究》2010,23(11):53-54
<正>上呼吸道感染是鼻腔、咽喉部的急性炎症,多由病毒、细菌引起,临床早期多见咽痛或不适,继而出现喷嚏、流涕、鼻塞、发热等症状。2008-10—2010-01,笔者采用自拟三黄附子汤治疗上呼吸道感染咽痛60例,疗效满意,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郭六雷 《中医研究》2023,(10):23-26
失眠是指在睡眠条件尚可,但仍出现睡眠启动和维持困难、睡眠质量下降的临床表现,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失眠属中医学“不寐”范畴。基于对阴阳平衡的理解,从互为表里的阴阳经脉出发,探讨不寐的中医学病因病机及相关诊治。通过研究,得到以下结论:经络系统中经脉为主导地位,经脉、脏腑各有阴阳,脏腑平衡是以经脉平衡为基础,阴阳平衡是经脉平衡和脏腑平衡的理论升华。临床运用脉口、人迎对比诊法来判断病变经脉,发现三阳经盛、三阴经虚的阴阳失衡可导致失眠。在互为表里的阴阳经脉中,足太阳与足少阴互为表里的经脉失衡而出现失眠最为多见。将平衡阴阳经脉具体化以改善睡眠障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5.
《黄帝内经》是中医四大经典之一,内容包括《灵枢》《素问》。《灵枢》成书早于《素问》,是一部针灸典籍,已经具备较为完整的针刺理论体系;《素问》是在其基础上加以应用总结,补充完善相关内容。其内容至今仍在针灸临床中具有权威性的指导意义。因其成书距今年代久远,古意深奥难懂,故其中部分重点针刺理论现已失传。笔者多年来对其原文反复研读,并认真体会“善用针者,从阴引阳,从阳引阴”出自《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的该段经文,并且与《灵枢·终始》中讲的“谨奉天道,请言终始,终始者,经脉为纪,持其脉口人迎,以知阴阳有余不足,平与不平,天道毕矣。”调整阴阳经脉平衡是针刺之道。领悟“善用针者,从阴引阳,从阳引阴”的目的是平衡失调的阴阳经脉,阐明了“从阴引阳,从阳引阴”的临床指导意义,总结出平衡阴阳经脉针法。平衡阴阳经脉针法的核心是脉口人迎对比诊法,其作用:①采用脉口人迎对比诊法明确失衡的阴阳经脉。②采用该针法后判断阴阳经脉平衡与否。③判断起针的标准。运用《内经》中的针刺补泻手法(开阖补泻、徐疾补泻、呼吸补泻)从临床运用的角度明确补泻的经脉、取穴的数量、针刺的频率、针刺的深浅、起针的标准。调整失衡的阴阳经脉,达到阴阳不相移,虚实不相倾,阴阳经脉平衡。通过本文的研究得出平衡阴阳经脉针法的特点:取穴少,操作简单,见效快,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自制暖胃贴治疗虚寒型胃脘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60例虚寒型胃脘痛患者给予自制暖胃贴(生半夏、干姜、肉桂、丁香、白胡椒、阿魏)外贴,每次贴2~4 h,隔日1次,2周为1个疗程,治疗1个疗程后判定疗效。结果:显效42例,有效18例,无效0例,有效率为100%。结论:自制暖胃贴治疗虚寒型胃脘痛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7.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是中老年人膝关节疼痛常见原因之一,以膝关节疼痛、功能障碍为主要临床表现。该病病程长,病情易反复,目前尚未有特别有效的治疗方法。2009年1月—2010年11月,  相似文献   
8.
棘突捶正法是笔者根据多年临证经验、立足于中医整体观总结而出的一种整脊疗法,适用于颈5到腰5之间的脊柱关节紊乱、脊柱侧弯,要求医生根据症状查体、影像诊断、触诊定位,明确诊断为脊柱病后方可运用。该疗法省时省力,定位准确,见效快,并可配合小针刀、埋线等疗法。笔者临证时紧抓脊柱病的病因病机,重视整体治疗,采用棘突捶正法治疗脊柱病,常获良效。  相似文献   
9.
郭六雷  耿初伟 《中医研究》2010,23(7):F0003-F0004
脊柱为督脉所过,脊柱病可看作督脉不通。脊柱病是脊柱发生病变进而压迫牵引刺激脊髓、脊神经、血管、植物神经,从而出现复杂多样的症状。在脊柱病变中,脊柱关节紊乱及其周围软组织损伤最为常见,两者是导致颈椎病、胸椎病、腰椎病以及脊柱相关疾病的内在因素。笔者把脊柱关节紊乱和软组织急慢性损伤等看作病之本,疼痛、麻木、眩晕等症状看作病之标。该病多缠绵难愈,易复发,患病人数呈上升趋势,发病年龄呈下降趋势。笔者采用针刀、埋线、正脊疗法治疗本病,疗效满意,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耿初伟  郭六雷 《中医研究》2011,24(10):72-73
由于学习竞争压力的增大,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争上名校的风气日盛,考前综合征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对这类混合型神经症的诊断和治疗越来越受到重视,以便让考生能从容应试。2008年6月1日—2010年6月1日,笔者采用针刺配合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