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1篇
综合类   2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2篇
  201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目的:探讨吡格列酮二甲双胍联合参芪降糖颗粒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代谢综合征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3月至2021年7月德驭医疗马鞍山总医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合并代谢综合征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取吡格列酮二甲双胍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增加参芪降糖...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54例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NMOSD)患者的临床特点及证素证候分析,为阐明该病的中西医病因、诊断和证候间关系提供依据。方法:按照2015年国际视神经脊髓炎诊断小组(IPND)的诊断标准招募54例NMOSD患者,收集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四诊信息根据病位和病性证素予以整理并分析其特征。结果:研究对象男女比例为1:6.7,平均发病年龄(40.13±12.14)岁,AQP4-IgG阳性49例,合并自身免疫疾病抗体阳性的19例;家族史分布情况,肿瘤家族史占9.3%,自身免疫病家族占5.6%;平均发病病程为(3.91±4.60)年,平均发作为(5.91±4.56)次;最常见受累部位为视神经和颈胸髓;神经电生理检查异常18例。中医证素结果显示病位证素分布:脾>肝>肾>三焦>胃;病性实证分布为:湿>痰>血瘀>气滞>寒;虚性分布为:气虚>阴虚>阳虚>血虚>阳亢。结论:缓解期NMOSD患者发病以青中年女性为主,可合并自身免疫疾病,神经系统受累以视神经、视交叉和颈髓、胸髓最常见,周围血AQP4-IgG检测阳性率高,神经电生理诱发电位多异常。中医证素分析提示本病的病位证素在脾、肝、肾,本病的虚性证素多为气虚、阴虚、阳虚,实性证素多为湿、痰、瘀;病性本虚归纳为中焦气虚、肝肾阴虚、脾肾阳虚等,为本病发病基础,其实性证素多有痰湿、血瘀、气滞等兼证。  相似文献   
3.
朱俊  刘翔  郑谌 《海南医学》2014,(7):1012-1014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合并尿路感染(DM-UTI)患者的临床特点、常见致病菌种类及其耐药性。方法选取48例2型糖尿病合并尿路感染(DM-UTI)患者和50例尿路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纳入观察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点,病原菌分类的差异,分析观察组主要病原菌的耐药性。结果①观察组患者平均年龄(70.4±10.3)岁,女性比例更高,无症状细菌尿较为常见。观察组BUN、Cr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平均住院时间和2种以上的抗生素联合治疗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观察组尿液中培养出55株病原菌,以G-杆菌最多见(68.8%),共33株,主要包括大肠埃希菌24株,肺炎克雷伯茵5株,铜绿假单胞菌4株;其次为G+球菌15株(31.3%),真菌6株(12.5%)和支原体l株(2.1%);两组病原菌中G-杆菌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观察组病原菌中G+球菌,真菌以及2种病原菌混合感染的比例高于对照组,而支原体比例降低,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G-杆菌对各类药物均呈现不同程度的耐药性,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杆菌对氨苄西林高度耐药;两者均对亚胺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高度敏感,对头孢他啶较敏感;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较高,仅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敏感。结论2型糖尿病合并尿路感染患者多为高龄,且女性患者比例更高,无症状细菌尿较常见,临床多有肾功能受损,治疗时间较长,多需2种或2种以上抗生素联合治疗。  相似文献   
4.
任巢伟  朱俊  郑谌  许小明  孔丽莎   《成都医学院学报》2024,19(3):467-470+484
目的 探讨基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残余胆固醇(RC)协调性对2型糖尿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评估。方法 选择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德驭医疗马鞍山总医院126例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时LDL-C/RC协调性分为4组,A组(低LDL-C/低RC,n=30)、B组(低LDL-C/高RC,n=28)、C组(高LDL-C/低RC,n=36)和D组(高LDL-C/高RC,n=32)。再按照颈动脉内-中膜厚度(cIMT)将患者分为颈动脉硬化组和非颈动脉硬化组,比较各组一般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颈动脉硬化发生的相关因素。结果 4组在糖尿病病程、血脂异常、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甘油三酯(TG)、LDL-C、总胆固醇(TC)、RC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IMT和颈动脉硬化检出率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以D组cIMT值最大,颈动脉硬化检出率最高。与非颈动脉硬化组比较,颈动脉硬化组TG、LDL-C、TC、RC水平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低LDL-C/高RC(OR=2.546,95%CI:1.390~3.417)、高LDL-C/低RC(OR=2.328,95%CI:1.528~4.178)、高LDL-C/高RC(OR=3.113,95%CI:1.781~6.472)是2型糖尿病颈动脉硬化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LDL-C/RC协调性与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硬化的发生具有相关性,其中以高LDL-C/高RC的患者发生颈动脉硬化的危险性最高,临床应当兼顾检测与调控LDL-C、RC水平,以期降低2型糖尿病颈动脉硬化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