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妇产科学   3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5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目的观察金月子暖宫贴降低药物流产的清宫率。方法以478例早孕患者作为对照组,只予药物流产;以507例早孕患者作为研究组,药物流产的同时以予下腹部贴1贴金月子,比较两组的清宫率。结果对照组有65例清宫,清宫率为13.598%,研究组有20例清宫,清宫率为3.960%,两组的清宫率比较,(p0.01),有显著差异性。结论金月子可显著降低药物流产的清宫率,从而提高药物流产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2.
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中的免疫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是妇科常见病、多发病,但其发病机制至今未明。近年来对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宿主防御机制的研究呈渐增趋势,包括细胞免疫、体液免疫,以及新近提出的先天免疫。虽然目前尚停留在动物实验阶段,且对此机制了解甚少,但颇具前景,将对此病免疫治疗起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对阴道假丝酵母菌病小鼠模型血液和阴道灌洗液中多形核中性粒细胞(PMNS)与cfu(菌落形成单位)计数的研究,探讨PMNS代表的先天免疫在小鼠阴道假丝酵母菌病中的作用。方法:构建1次感染和2次感染阴道假丝酵母菌病小鼠模型,在感染后的第2、7、14天检测小鼠血液和阴道灌洗液中PMNS和cfu计数。对照组为正常小鼠。结果:无论是1次感染还是2次感染的小鼠,阴道灌洗液及血液中PMNS(在白细胞中的比例)和cfu计数均在感染后的第7天最高。对感染后的相同时间进行比较,接受2次感染的小鼠,其阴道灌洗液及血液中PMNS和cfu计数比接受1次感染小鼠的含量均增高,而且阴道灌洗液中的含量均高于血液。对照组阴道灌洗液PMNS和cfu计数均未检测到,血液中的含量低于其他两组。结论:PMNS在对抗阴道假丝酵母菌病中起保护作用,特别是对于2次感染,且局部作用大于系统作用。说明PMNS所代表的先天免疫在宿主防御机制中起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阴道假丝酵母菌小鼠模型血液和阴道灌洗液中单核巨噬细胞百分比含量变化和cfu(菌落形成单位)计数,探讨单核巨噬细胞代表的先天免疫抗小鼠阴道假丝酵母菌感染的作用。方法:构建1次感染和2次感染阴道假丝酵母菌病小鼠模型,在感染后的2、7、14天检测小鼠血液和阴道灌洗液中单核巨噬细胞百分比含量和cfu计数。对照组为正常小鼠。结果:1次感染和2次感染小鼠的阴道灌洗液及血液中单核巨噬细胞百分比含量(在白细胞中的比重)和cfu计数均在感染后的第7天最高(P<0.05)。与感染后的相同时间进行比较,接受2次感染小鼠的阴道灌洗液及血液中单核巨噬细胞百分比含量和cfu计数均比接受1次感染的含量增高(P<0.05),而且阴道灌洗液中的含量高于血液(P<0.05)。对照组阴道灌洗液单核巨噬细胞百分比含量和cfu计数几乎为零,血液中的含量低于实验组(P<0.001)。结论:单核巨噬细胞在对抗小鼠阴道假丝酵母菌感染中起保护作用,特别是对2次感染的小鼠,且局部作用大于系统作用。  相似文献   
5.
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是妇科常见病、多发病,但其发病机制至今未明.近年来对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宿主防御机制的研究呈渐增趋势,包括细胞免疫、体液免疫,以及新近提出的先天免疫.虽然目前尚停留在动物实验阶段,且对此机制了解甚少,但颇具前景,将对此病免疫治疗起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对小鼠阴道白色假丝酵母菌病感染过程中受激活调节正常T细胞表达和分泌因子(RANTESF)的变化,探讨其在阴道白色假丝酵母菌病局部免疫中的作用。方法将雌性63只8—10周龄小鼠分为3组,分别为对照组、一次感染组,二次感染组,通过小鼠阴道种植白色假丝酵母菌制做小鼠阴道白色假丝酵母菌感染模型,分别于2、7、14d取小鼠阴道灌洗液及血液测RANTESF因子的含量,并留取部分阴道灌洗液做真菌培养。结果第一次感染组及第二次感染组血液及阴道灌洗液中的RAN-TESF因子的含量在感染第7天达到高峰,感染第2天及第14天含量无显著变化,含量均高于对照组。第二次感染组同时期RAN—TESF因子含量较第一次感染组显著增多。第一次感染组及第二次感染组同时期阴道灌洗液中RANTESF因子含量较血液中显著增多。阴道灌洗液真菌培养显示第一次、第二次感染组cfu计数于第7天达到高峰,第14天与第2天无显著差异。第二次感染组同时期真菌培养cfu计数比第一次感染组显著增多。结论RANTESF因子在抗白色假丝酵母菌的感染过程中发挥了作用,主要是通过阴道局部黏膜免疫发挥作用。且在再次感染过程中发挥较大作用。  相似文献   
7.
外阴阴道念珠菌病病因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外阴阴道念珠菌病(VVC)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疾病,主要累及阴道黏膜,以往称之为霉菌性阴道炎、念珠菌性阴道炎等,该病以外阴瘙痒、灼痛、豆腐渣样分泌物为主要临床表现.复发性念珠菌阴道炎(RVVC)是指念珠菌阴道炎经过治疗,临床症状和体征消失,真菌学检查连续3个周期均为阴性后临床症状重现,真菌学检查又为阳性,属于复发,1年中如有4次复发,则称为RVVC.据估计有75%的育龄女性至少患过1次念珠菌性阴道炎,40%~50%的患者有再次发作的经历,而5%~10%的妇女则发展为复发性念珠菌阴道炎[1,2].外阴阴道念珠菌病发病率很高且治疗后极易复发,严重威胁着全球数以万计妇女的身心健康.外阴阴道念珠菌病的病因复杂,揭示其发病机制,将对其防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以及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是妇科常见病、多发病,但对其宿主防御机制了解甚少.体液免疫在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中的作用,虽然长期反复评价却始终存在争议的观点.但在动物试验和临床研究中,发现了某些特异抗体的保护作用,极有可能提供一种新的治疗方案-免疫介入治疗,以弥补常规药物治疗的不足.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对小鼠阴道白假丝酵母菌病感染过程中IL-2的变化,探讨其在阴道白假丝酵母菌病细胞免疫中的作用。方法:将试验小鼠分为3组,分别为一次感染组(A组)、二次感染组(B组)、对照组(C组),通过小鼠阴道种植白假丝酵母菌制做小鼠阴道白假丝酵母菌感染模型,分别于2、7、14天取小鼠阴道灌洗液及血液测IL-2的含量,并留取部分阴道灌洗液做真菌培养,观察两者之间的联系。结果:A组与B组血液及阴道灌洗液中IL-2含量在感染第7天达到高峰,感染第2天及第14天含量无显著变化,含量均高于对照组。B组同时期IL-2含量较A组显著增多。A组及B组同时期阴道灌洗液中IL-2含量较血液中显著增多。阴道灌洗液真菌培养显示A、B组CFU计数于第7天达到高峰,第14天与第2天无显著差异。B组同时期真菌培养CFU计数比A组显著增多。结论:IL-2在抗白假丝酵母菌的感染过程中发挥了作用,主要是通过阴道局部粘膜免疫发挥作用,且在再次感染过程中发挥较大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通过对阴道假丝酵母菌小鼠模型血液和阴道灌洗液中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在感染过程中的含量变化研究以及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对模型的干预,探讨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在小鼠阴道假丝酵母菌感染中的作用.方法 构建1次感染和2次感染阴道假丝酵母菌病小鼠模型,在感染后的第2、7和14天检测小鼠血液和阴道灌洗液中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含量.并给予斯皮仁诺灌胃或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腹腔注射,连用3天后行阴道灌洗液菌落形成单位计数.结果 无论是1次感染还是2次感染的小鼠,阴道灌洗液及血液中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含量在感染后的第7天最高,分别为207.50±29.64pg/mL和251.25±41.12pg/mL,经两组对比分析,感染后第2天、第7天、第14天t值分别为3.024、2.255、2.345,均P<0.05.对感染后的相同时间进行比较,接受2次感染的小鼠,其阴道灌洗液及血液中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含量比接受1次感染小鼠的含量均增高,且阴道灌洗液中的含量高于血液中含量.接受斯皮仁诺灌胃的小鼠均被治愈,接受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腹腔注射的8只小鼠中有6只治愈.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在对照组阴道灌洗液中含量极微小,在血液中的含量均低于感染组.结论 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在对抗阴道假丝酵母菌感染中起保护作用,特别是对于2次感染,且局部作用大于系统作用.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对该疾病有一定的治疗效果,可考虑其作为一种新的辅助治疗.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