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6篇
神经病学   1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1篇
中国医学   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董舒齐  郑娴  李雪 《中国学校卫生》2022,43(8):1174-1178
  目的  分析大学生中医体质与心血管健康行为的相关性,为针对大学生群体开展体质管理与心血管疾病的一级预防提供参考。  方法  2021年8—11月,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法选取辽宁省3所高校(辽宁中医药大学、沈阳大学、辽东学院)的1 621名大学生为调查对象,应用中医体质分类判定量表及美国心脏病协会提出的心血管健康行为指标为标准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大学生中医体质与心血管健康行为的相关性。  结果  吸烟处于差的状态比例在男生(20.7%)、艺体类学生(27.3%)中偏高(χ2值分别为184.99,79.43,P值均 < 0.05);体质量指数(BMI)处于差的状态在男生(4.7%)、医学类学生(3.6%)中偏高(χ2值分别为64.11,15.38,P值均 < 0.05);体育锻炼处于差的状态在女生(39.6%)、医学专业(45.2%)、有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 CVD)家族史学生(33.4%)中偏高(χ2值分别为145.40,189.91,15.89,P值均 < 0.05);健康膳食处于差的状态在医学专业、无CVD家族史学生中(45.8%,43.1%)偏高(χ2值分别为33.13,15.57,P值均 < 0.05);不同性别、专业、CVD家族史大学生中医体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01.22,82.38,90.42,P值均 < 0.01)。健康膳食(理想)、体育锻炼(理想、一般)与气虚质呈负相关(OR值分别为0.48,0.19,0.63),体育锻炼(理想、一般)与阳虚质呈负相关(OR值分别为0.43,0.68),BMI(理想)、体育锻炼(理想)与痰湿质呈负相关(OR值分别为0.21,0.37),体育锻炼(理想)与湿热质、血瘀质呈负相关(OR值分别为0.34,0.20),体育锻炼(理想、一般)与气郁质呈负相关(OR值分别为0.34,0.51)(P值均 < 0.05)。  结论  中医体质与心血管健康行为具有相关性,且心血管健康行为各指标对不同中医体质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可根据不同偏颇体质采取个体化的心血管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2.
宗气即为心气之源泉。在病理过程中,宗气不足往往是多种心血管疾病的共有表现,它最早出现并且贯穿始终,是心血管疾病的共同病机。"以补为功,以通为用"是心血管疾病"异病同治"的基础。运用补虚通阳为主的方剂作为基础,随证加减,符合多种心血管疾病发病的共同特点,对多种心血管疾病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充分验证了中医"异病同治"的思想,这也为寻求适于推广的中医诊疗方案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3.
"胸痹"最早出现在《灵枢·本脏》,阐述较模糊;汉·张仲景从脉象症状等方面说明,晋·葛洪、隋·巢元方《、圣济总录·胸痹门》、明代秦景明《症因脉治》等将胸痹之名来源归结为胸痹脉象、症候特点、发病原因等。心痛始见于马王堆汉墓帛书《足臂十一脉灸经》《,素问》有"心病先心痛"、"心痹者,脉不通,烦则心下鼓,暴上气而喘",《灵枢·厥病》把厥心痛分为肝心痛、胃心痛、脾心痛、肺心痛、肾心痛,云:"痛如以锥针刺其心";隋·巢元方对心痛病名论述详实,因、证、象等具备;唐·孙思邈、《太平圣惠方》、从治法方药方面给后世医家很大启发;明清时期有更详尽修正,最具代表性是《临证指南医案·心痛》把心痛与胃脘痛、真心痛等从发病部位确切区分。日本人丹波元坚所著《杂病广要》对"胸痹心痛"最早进行了详尽论述,对现今影响颇丰;汉·张仲景将胸痹与心痛合一而述。从脉象、病因、症候等方面看",胸痹心痛"之名更优于胸痹、心痛分而论之。病机乃心脉痹阻、阳微阴弦。  相似文献   
4.
葛雅静  郑娴  王颖祺  胡鸳鸯  蔡燕萍 《护理研究》2012,26(16):1461-1463
[目的]了解温州地区慢性脑血管病老年病人自我管理现状,分析影响其自我管理能力的相关因素,为提高其自我管理能力提出建议。[方法]调查温州地区医院神经内外科病房的171例慢性脑血管疾病的老年病人。[结果]64.9%老年病人因经济因素而不能支持自身慢性病治疗;约60.0%老年病人掌握疾病知识能力较差,掌握监测及康复训练能力及自我饮食管理能力为中等水平。但多数老年人的情绪管理能力较好。171例老年病人自我管理效果现在(病程≥5年)得分高于刚确诊时(1年内)得分。[结论]温州老年慢性脑血管病病人自我管理能力总体处于中等偏下或较差水平,还需医务人员及病人本人根据不足之处进行进一步的干预训练。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加味大柴胡汤抗动脉粥样硬化(artheroscerosis,AS)的机制。方法:随机将50只家兔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加味大柴胡汤预防组(预防组)、血脂康组、加味大柴胡汤治疗组(治疗组)。测定各组家兔血清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三酰甘油(triglyceride,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cholesterol,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density lipoprotein—cholesterol,HDL-C)水平;采用RT-PCR和Western方法检测兔主动脉细胞间黏附分子-1(intra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1,ICAM—1)、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NF—κB)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①与治疗组比较,血脂康组、预防组TC、TG、LDL—C和HDL-C显著降低(P〈0.01);②与血脂康组、治疗组比较,预防组ICAM—1、NF—κB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结论:加味大柴胡汤抗AS作用与其降低血脂及抑制主动脉ICAM—1、NF-κB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6.
郑娴  王铁铮 《吉林中医药》2020,40(6):729-731
王乐善教授基于对心血管疾病的认识和对补中益气汤的深入分析,将补中益气汤广泛应用于心血管疾病的治疗,其理论依据是补中益气汤方剂配伍体现了对心血管疾病的治疗优势,气虚是心系病证的基本病机与补中益气汤方证相合。  相似文献   
7.
磷酸肌酸钠对心力衰竭患者左室功能及血浆脑钠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磷酸肌酸钠(CP)对慢性心衰患者心功能及血浆脑钠肽(BNP)的影响。方法慢性心衰患者6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2例和治疗组32例。对照组给予洋地黄制剂、利尿剂、硝酸酯类药物、ACEI、ARB或β受体阻滞剂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磷酸肌酸钠2.0g,静脉滴注,1天1次,疗程14天。观察治疗前及治疗后患者的心功能及BNP水平。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组左室射血分粼LVFF),每搏输出量(SV)、心输出量(CO)明显改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BNP水平显著降低,P〈0.05。结论CP可辅助治疗慢性心衰,改善心功能,特别是左室收缩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高脂所致动脉粥样硬化过程中线粒体功能相关因子过氧化物酶体增生激活受体γ协同刺激因子(PGC-1)、核呼吸因子(NRF)、线粒体转录因子A(mtTFA)的变化及与平滑肌细胞表型改变的相关性.方法 建立兔高脂致动脉粥样硬化动物模型,在4、8、12周时检测兔血脂水平,动脉内膜中膜比例变化,PGC-1、NRF、mtTFA以及平滑肌细胞合成型标志物的mRNA和蛋白水平变化.结果 随着血脂水平的增加,内膜中膜比例逐渐增大,由起初的(0.031±0.010)μm增加至12周时的(0.814±0.258)μm.Smemb水平不断增高标志着合成型平滑肌细胞在增多.PGC-1表达在4周开始明显升高(P<0.01).NRF-1水平在8周开始显著升高(P<0.01).mtTFA水平改变与NRF-1相似.结论 动脉粥样硬化过程中可能存在与线粒体功能相关的PGC-1/NRF-1/mtTFA信号传导途径,并在平滑肌细胞表型改变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中医药成人教育教学环节出现的问题往往与它的根源,也就是专业设置及建设与课程设置及建设情况密切相关,通过对于专业发展及课程建设情况的调查分析,从而理顺中医药成人教育教学环节改革发展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
吉利  郑娴  刘彤 《光明中医》2022,37(4):714-716
目的 探讨PBL结合翻转课堂教学法在中医院校内科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辽宁中医药大学2017级120名中医学专业八年制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研究组采用PBL结合翻转课堂教学法,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方法,通过考试成绩和问卷调查等方式评价教学效果.结果 研究组的期末考试成绩(包括病例分析题成绩和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