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1篇
综合类   2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2.
中西医结合的科学性和可行性一直是医学界争论的热点。哲学思维是医学领域观察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必要工具,中医学哲学思维的基础是“元气论”,以“整体观”为特点;西医学哲学思维的基础是“原子论”,以“还原分析观”为特点,两种思维方式各有优势与劣势。中西医结合的哲学思维方式,能综合中西医学思维方式的优点并补其不足,具有科学性与可行性。  相似文献   
3.
杨巧丽  郑好飞  郑腾飞  刘颖 《中医学报》2019,34(7):1380-1382
"冬病夏治"是中医"天人合一"和"治未病"观点的具体运用,其治疗原理可分为"攻邪学说""储阳学说"和"五行学说"。"攻邪学说"可理解为夏季为攻克体内寒邪、饮邪的最佳时期;"储阳学说"可理解为夏季为储蓄体内阳气的最佳时期;"五行学说"可理解为以长夏之土,克冬之寒水,生秋之肺金。三伏贴是"冬病夏治"的典型运用,不仅可用于治疗阳虚病证,对于实寒性质的病患亦可使用,即适用于治疗一切以阴寒性质为主的疾病。"冬病夏治"的运用不应只拘泥于三伏贴,中药汤剂、针刺、艾灸、穴位注射、拔罐等都可作为"冬病夏治"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4.
“三阴三阳”六病为《伤寒论》的“辨病”主体,六病以症状为纲领,包括病因病机分析,中国古代哲学的明显运用,使其具有动态、时间和空间的特点。其动态性具体体现在传变特点上;时间性除体现在六病的传变顺序及时间上,还体现在“欲解时”;空间性体现在“表证”“里证”与“半表半里证”的提出,特别是“半表半里证”的引入,是“三阴三阳”六病在《内经》阴阳八纲概念基础上的升华点。笔者一得之见,以为“三阴三阳”六病是一套仲景归纳出的临床运用辨证论治的理论工具,时间属性是其优于一般病名概念的独特之处。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