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综合类   3篇
中国医学   5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炎症是风湿性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川乌是临床常用祛风湿药,具有显著抗炎作用,然其分子层面作用机制尚不清楚。为深入探索祛风湿药川乌抗炎作用的分子层面机制,该研究以川乌抗炎活性成分乌头碱、次乌头碱和新乌头碱为代表,通过数据库检索获得化合物的作用靶点及其蛋白质相互作用信息,构建川乌的蛋白互作网络。在此基础上,利用分子复合物检测算法(MCODE),对网络进行模块分析及功能注释,结果显示川乌抗炎作用机制主要与前列腺素代谢过程,趋化因子介导的白细胞趋化作用有关。该研究从分子网络水平系统探讨了川乌的抗炎机制,为川乌治疗风湿性疾病的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上海某三甲医院官方网站4年的访问数据证实其网站流量稳步上升,移动设备访问比例大幅提高。其经验表明医院网站建设应该结合新媒体传播理论,走集群化、移动化和大数据之路。  相似文献   
3.
目的基于共表达蛋白相互作用网络探讨川芎嗪治疗冠心病的作用机制。方法根据数据库(STITCH与Chemprot)检索和药效团的虚拟筛选获得川芎嗪的靶点及靶点的蛋白相互作用信息,在Cytoscape中构建川芎嗪对应靶点的蛋白相互作用网络。结合基因表达谱分别构建疾病与正常2种状态下的共表达蛋白相互作用网络,运用基于边聚类系数的快速凝聚算法(FAG-EC)和Gene Ontology(GO)富集分析对疾病状态下的共表达网络进行模块聚类和功能注解,将获得的功能模块映射到正常状态下的共表达网络,得到相对应的功能模块,并对正常和疾病状态下的功能模块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川芎嗪主要通过调控免疫/炎症反应、细胞凋亡信号通路、血液循环、血红素代谢以及基础代谢等途径达到治疗冠心病的效果,而髓过氧化物酶(MPO)和血红素加氧酶-1(HMOX1)可能是冠心病治疗的关键靶点。结论从分子网络水平探讨了川芎嗪治疗冠心病的作用机制和关键靶点,为其临床应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优化目前存在的种植管理系统,研究设计基于物联网技术的雅莲种植系统。方法:通过传感器收集环境参数信息;通过zigbee网络通信技术建立信息收集网络;采用云计算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通过终端处理系统对环境参数进行调整。结果:设计基于物联网技术的雅莲种植智能系统。结论:雅连种植智能系统能够减少环境条件对雅连生长的限制,创新雅莲种植的技术,实现雅莲种植的智能化,解决濒危道地药材雅连难种植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痛经是妇科最常见病之一,严重影响女性的生活及健康。缓解女性痛经症状,提高女性经期生活质量,是亟待解决的女性健康问题。艾叶功善散寒止痛,治疗痛经具有良好功效。本研究基于中医药信息化研究背景,以艾叶为药物载体,融合艾叶温经止血、散寒止痛的功效,采用STM32芯片智能控温,利用蓝牙通讯技术传输数据,运用石墨烯远红外效应增强热量传感,进行可穿戴艾叶暖宫贴系统设计与开发,缓解女性痛经症状,改善经期女性生活质量,助力中医药信息化发展。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目前我国中药追溯体系建设水平和关键技术的分析,研究中药追溯信息孤岛产生的原因,进而结合现代信息技术发展进程,提出基于区块链技术和物联网技术构建涵盖种植环节、生产加工环节、商业流通环节和医院使用环节的中药追溯体系,以保证数据安全,破除追溯信息孤岛,最大程度降低信息不对称性,杜绝中药行业中存在的作假、违规现象,从而创建优质优价中药,建立企业品牌,提升整个中药行业的诚信度,为传统中药的现代化、国际化发展夯实基础。  相似文献   
7.
目的:川乌功善祛风除湿、温经止痛,临床应用历史悠久,因而探索近年来川乌研究情况、热点及趋势。方法:运用CiteSpace软件,结合文献计量学方法,可视化呈现文献研究作者、机构、关键词等内容,分析川乌研究热点及发展趋势。结果:检索中国知网、Web of Science核心集数据库,建立川乌相关研究文献数据集,经筛选最终纳入中文文献1 426篇,英文文献439篇。中、英文文献作者分析结果表明,刘佳和Zhiqiang Liu是川乌研究发文量最多的作者,并形成稳定的核心研究团队;发文机构分析显示,北京中医药大学和成都中医药大学分别是川乌中文和英文文献发文量最多的研究机构,但机构间合作缺乏;中英文关键词分析显示,川乌研究热点主要聚焦川乌化学成分分析及其抗炎与毒性机制研究,以及减毒增效炮制及机制研究与“十八反”重认识研究。结论:预测川乌研究趋势为:川乌新型炮制工艺研究,从组学层面对川乌药理/毒性及其配伍减毒/增效机制具体通路研究,以及融合信息技术对川乌及其配伍数据挖掘研究。  相似文献   
8.
黄酮类化合物作为降香主要活性成分之一,具有抗炎作用.该研究以具有抗炎活性的异甘草素、甘草素、柚皮素及紫铆花素黄酮类化合物为研究载体,通过数据库检索确定化合物的作用靶点,利用靶点的蛋白质相互作用信息构建降香黄酮类化合物作用的蛋白互作网络.采用分子复合物检测算法(MCODE)对网络进行模块分析,利用Cytoscape软件中的BinGO插件,从Gene Ontology获取数据,从而对识别出的模块进行功能注释,通过模块功能探讨阐释降香黄酮类化合物抗炎作用机制,结果显示其主要与抑制FOS,PTGS2表达、抑制IL-1β释放、抑制MAPK通路和Toll样受体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