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篇
中国医学   10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补中益气汤出自李东垣所著的<脾胃论·饮食劳倦所伤始为热中论>,是临床久用不衰的名方.笔者近年来临床应用于多种病证,每每取效,现例举如下.  相似文献   
2.
悦安欣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心绞痛31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院近年采用悦安欣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62例均为门诊患者,伴高血压病26例,陈旧性心肌梗塞15例,脑梗塞后遗症13例,脑动脉供血不足6例,慢性支气管炎2例;按全国冠心病、高血压病普查预防座谈会修订的《冠心病诊断参考标准》确诊,主要符合其中2条:(1)休  相似文献   
3.
小柴胡汤出自张仲景所著的〈伤寒杂病论〉,是临床久用不衰的名方,笔者近年临床应用于多种病症,每每取效,举例如下.  相似文献   
4.
偏头痛 ,是一种反复发作的头痛。发作时头痛如凿钻、眼眶如裂、疼痛剧烈难忍。笔者于 2 0 0 2年 5月— 2 0 0 3年 6月 ,以自拟化瘀散偏汤治疗偏头痛 5 0例 ,疗效满意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10 0例均为门诊病例 ,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 5 0例中 ,男 3 8例 ,女  相似文献   
5.
中医治疗脾胃病浅识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自《内经》提出“人以胃气为本”之说。脾胃的重要性在中医学治疗思想体系中已得以建立,经后世张仲景承气在胃,李东垣升阳在脾、甘寒益胃、甘温健脾、苦寒降逆在胃、诸虚皆由脾胃等诸说的进一步发展充实,使“脾为后天之本”的思想深入医者之心,调补后天安五脏法也为广大医者所青睐。医家普遍认为脾胃病多由脾虚所致。故多用健脾益气之法。但是不详查病机,妄用补腻药物造成气、痰、湿、食、瘀等病理因素滞留的情况在临床中也并不鲜见。明代医家吴昆提出:“脾胃宜利而恶滞。”笔者认为这句话是根据脾胃的生理、病理特性,对脾胃病治法的高度概括。治疗脾胃病贵在求“通”,疏通气机,恢复脾胃正常升降功能为治疗脾胃病的原则。  相似文献   
6.
慢性胃炎属于祖国医学“胃脘痛”范畴。主要症状以胃脘疼痛、脘腹胀痛、嗳气呃逆或口苦,泛吐清水。胃脘痛的特点是时而隐痛,但痛无定时。伴胃中灼热、嘈杂感。脘腹胀痛以上腹痞满,但食后更甚,嗳气则舒。慢性胃炎现代医学专指胃而言,中医学则论胃及脾,脾与胃相并而论。胃为水谷之腑,以通为用,胃气以降为顺,降则和,不降则滞。胃主纳,无物不受,若因饮食不洁、饥饱失常、寒热失调,或外感六淫之邪,内伤七情,导致邪气犯胃,胃失和降(脾也受邪),运化失司,气机壅滞,水反为湿,谷反为滞,清浊相干,滞从中内生,郁滞是慢性胃炎的病理特征。其致病之因,由饮食、劳倦、七情所伤。叶天士云:”肝为起病之源,胃为传病之所”。  相似文献   
7.
中风病是中老年常见病、多发病,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高以及并发症多的"四高一多"特点.近年来,由于诊断和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中风病的死亡率有所降低,但致残率乃居高不下,约 80%的存活者尚有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 [1].脑血栓形成是缺血性中风的主要病种,早期治疗对于降低死亡率、减少致残率、提高治愈率至关重要.我们 1998年 6月~ 2003年 5月采用中药通脉饮与复方丹参注射液及胞二磷胆碱治疗脑血栓形成 103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半夏泻心汤出自《伤寒论》,是张仲景用以治疗柴胡汤证误下,痰气互结,升降失常,心下痞满不疼,呕吐不利等.其方为小柴胡汤去柴胡、生姜,加黄连、干姜.本方以半夏为君,配干姜辛开温散,降逆止呕,芩、连苦寒降泻,人参、大枣、甘草健脾和胃,辛开苦降,共起降逆开结、和中泻热消痞的作用.在《金匮要略》中,张仲景用以治疗寒热夹杂之呕吐痞证.笔者近年临床用于多种病证,每每取效,现举例如下.  相似文献   
9.
燕东  邹昌杰  刘慧敏 《河北中医》2011,33(12):1874-1875
失眠古称不寐、不得眠、不得卧或目不瞑等,是指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一种病症。临床中多以镇静、安眠等药物来治疗其标,往往疗效欠佳。"胃不和则卧不安"则是古籍记载的胃与睡眠之间关系的最著名的论断,我们在临床中也发现失眠患者多伴脾胃不和的表现。今尝试对"胃不和则卧不安"机制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10.
脾胃乃气血生化之源,脾胃伤则气血生化不足,常影响及心,心神不安而出现失眠、多梦。所以应采用健脾和胃为主的方法,使脾胃健运,气血得生,津液渐复,心神得以濡养而失眠得以治愈。而且脾胃居中,斡旋上下。若脾胃失运,不能升清降浊,则心肾之气不得中州之助,便水火既济之功受阻,致阴阳不交,阳不入阴而失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