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601篇
  免费   623篇
  国内免费   380篇
耳鼻咽喉   58篇
儿科学   283篇
妇产科学   61篇
基础医学   395篇
口腔科学   127篇
临床医学   1759篇
内科学   1034篇
皮肤病学   80篇
神经病学   222篇
特种医学   370篇
外科学   665篇
综合类   2733篇
预防医学   1179篇
眼科学   52篇
药学   1093篇
  31篇
中国医学   1058篇
肿瘤学   404篇
  2024年   101篇
  2023年   375篇
  2022年   321篇
  2021年   267篇
  2020年   268篇
  2019年   346篇
  2018年   340篇
  2017年   202篇
  2016年   257篇
  2015年   263篇
  2014年   568篇
  2013年   505篇
  2012年   637篇
  2011年   729篇
  2010年   655篇
  2009年   601篇
  2008年   547篇
  2007年   478篇
  2006年   475篇
  2005年   447篇
  2004年   368篇
  2003年   421篇
  2002年   367篇
  2001年   297篇
  2000年   207篇
  1999年   210篇
  1998年   155篇
  1997年   145篇
  1996年   146篇
  1995年   119篇
  1994年   134篇
  1993年   102篇
  1992年   75篇
  1991年   66篇
  1990年   53篇
  1989年   55篇
  1988年   52篇
  1987年   47篇
  1986年   23篇
  1985年   35篇
  1984年   23篇
  1983年   22篇
  1982年   13篇
  1981年   15篇
  1980年   18篇
  1979年   6篇
  1978年   6篇
  1965年   5篇
  1960年   9篇
  1958年   9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肝癌根治术患者异体输血中应用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3例肝癌患者,根据治疗药物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n=38)和研究组(n=45),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琥珀酸亚铁),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比较两组术中失血量、输血量、血常规指标[红细胞(Red Blood Cell,RBC)、红细胞比容(hematocrit,Hct)、血红蛋白(Hemoglobin,HgB)]以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术中失血量无显著差异,但研究组术中输血量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RBC、Het、HgB均明显上升,其中研究组上升程度更为显著(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结论: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可改善血常规指标,降低肝癌根治术患者术中异体输血量,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电针双侧"足三里"穴对脾气虚模型大鼠小肠黏膜上皮组织内的钠依赖葡萄糖转运体(SGLT1),葡萄糖运载蛋白2(GLUT2)的基因及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将4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脾气虚组、足三里组、非经非穴组,每组10只。所有大鼠均在SPF级动物实验中心饲养。除正常组外,其余3组均采用劳倦过度和不规则饮食复合法建立脾气虚证的大鼠模型。造模成功之后,对足三里组、非经非穴组大鼠分别进行电针"足三里"穴、非经非穴点干预处理7天。采用HE染色方法观察各组大鼠小肠黏膜组织形态变化;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大鼠小肠黏膜上皮的SGLT1和GLUT2的mRNA表达水平;采用蛋白质免疫印迹法(WB)检测大鼠小肠黏膜上皮组织内的SGLT1和GLUT2的蛋白含量变化。结果:脾气虚组大鼠小肠黏膜组织部分损伤,足三里组的小肠黏膜组织有一定程度的恢复;脾气虚组和非经非穴组大鼠小肠黏膜组织内的SGLT1和GLUT2蛋白和基因表达水平均明显低于正常组(P 0. 05);足三里组大鼠小肠黏膜组织内的SGLT1和GLUT2蛋白和基因表达水平相比于脾气虚组有所升高(P 0. 05),非经非穴组未见显著性差异(P 0. 05)。结论:电针"足三里"穴可以调节脾气虚大鼠小肠黏膜上皮组织内的SGLT1和GLUT2基因及蛋白的异常表达,参与小肠对葡萄糖的吸收作用进而改善脾气虚证。  相似文献   
3.
黄亚楠  陶少平 《中国校医》2022,36(10):795-796
通过回顾分析我院2例确诊为胰岛素自身免疫综合征(IAS)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总结发病机制及治疗方法,探讨IAS患者的临床特点,提高对低血糖症的诊治水平。  相似文献   
4.
苏州科技城医院坐落于苏州高新区太湖之滨,由苏州高新区政府投资新建,是一所集医疗、科研、康复、预防于一体的三级综合性公立医院。医院占地面积140亩,总建筑面积180000m~2,总投资额16亿,设计床位1200张。医院于2013年9月29日奠基,2014年12月28日主体封顶,2016年4月正式投入使用,比预定日期提前了将近1年!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究黄石、荆门地区产后妇女母乳喂养自我效能的现状及影响因素,为改善母乳喂养率提供更多理论依据。方法 对2017年12月—2018年3月在湖北省黄石市、荆门市的三所医院住院分娩的产妇进行问卷调查,获得产妇社会人口特征、孕产相关资料、母乳喂养相关情况。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母乳喂养自我效能的影响因素。结果 共1 023名产妇纳入分析,平均年龄(29.0±5.7)岁。已婚占98.3%,初产占54.0%,大专及以上学历占53.9%。研究对象的母乳喂养自我效能平均得分为(45.5±12.3)分。多元线性回归的结果显示:当前不存在乳腺问题(B=2.08,P=0.036)、有母乳喂养经历(B=3.62,P<0.001)、家人提供母乳喂养指导或经验(B=3.20,P=0.001)、丈夫支持母乳喂养(B=5.87,P=0.001)及产后30 min内有医护母乳喂养帮助(B=3.02,P=0.003)的产妇母乳喂养自我效能得分更高。结论 产后妇女的母乳喂养自我效能可能与其健康状况、母乳喂养经历、社会支持及母乳喂养卫生服务有关。应对产后妇女提供广泛的社会支持,加强母乳喂养卫生服务提供,以提高其母乳喂养的自我效能,促进母乳喂养。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分析小儿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凝血功能、血浆蛋白Z、凝血因子Ⅷ活性变化以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40例小儿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作为研究组,选取35例健康小儿作为对照组,采取酶联免疫吸附法进行血浆蛋白Z以及凝血因子Ⅷ的检测,采用全自动血凝分析仪测定PT、APTT、Fbg,观察分析两组凝血功能、血浆蛋白Z和凝血因子Ⅷ活性变化。结果:研究组患者血浆蛋白Z明显比对照组低,且凝血因子Ⅷ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大部分存在高凝状态,检测蛋白Z和凝血因子Ⅷ活性变化便于小儿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预防以及诊治。  相似文献   
7.
医学生的临床实习阶段,正是学习临床技能和培养临床思维的重要阶段,神经内科学专业性较强,具有独特的“先定位,后定性”的诊断思路。为了使学生们在临床实习阶段掌握正确的临床技能,尽快完成由医学生思维向临床医师思维的过渡,本文介绍了我院小儿神经内科临床实习的教学经验:首先,要注重学生问诊技巧和与病人沟通能力的培养,善于归纳总结;其次,强化训练神经系统查体,培养定位诊断的思路,并在查体中把“爱伤观念”传授给学生;第三,紧紧抓住临床教学查房环节,以培养神经科基本诊断思路和横向分析的能力。  相似文献   
8.
人间充质干细胞免疫原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人间充质干细胞(hMSCs)特性及免疫原性,为进一步研究hMSCs移植特性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免疫组化方法鉴定hMSCs表面HLA-ABC、HLA-DR、CD80、CD86分子;流式细胞术检测其含量;RT-PCR检测HLA-ABC、HLA-DRmRNA基因片断;外周血淋巴细胞杀伤试验及 CCK-8比色法规察淋巴细胞增殖反应;将表达绿色荧光蛋白(GFP)的DNA复合物导入hMSCs进行大鼠脑内移植,观察hMSCs在脑内的存活情况。结果 hMSCs表面少量表达HLA-ABC分子,不表达 HLA-DR、CD80、CD86分子;有少量HLA-ABC mRNA基因片断存在,未发现HLA-DR mRNA基因片断;外周血淋巴细胞杀伤试验没有发现淋巴细胞增殖反应;大鼠脑内移植hMSCs一个月后仍可见有细胞存活。结论 hMSCs具有较弱的免疫原性。  相似文献   
9.
随着冬天的到来。气温不断地下降,人体的生理活动也相应地发生着变化,据有关医疗机构统计,中老年人的很多疾病都是在这个时候发作的。慢性支气管炎患往往在冬季容易发病,心血管疾病患的发病率、死亡率在冬季最高。那么,中老年人该如何安全度过寒冬呢?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糖皮质激素在治疗儿童特发性缺血性中风中的作用。方法 对 2 2例患儿采取对照开放式研究 ,分为加用糖皮质激素组和不用组两组 ,并对其临床效果进行评估。结果 试验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改善度较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儿童特发性缺血性中风临床疗效明显优于未使用的患儿。结论 糖皮质激素可能从病因上治疗儿童特发性缺血性中风 ,提示本病可能是一种免疫性血管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