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3篇
中国医学   8篇
  2022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手法加局部注射治疗骶髂关节劳损的疗效。方法手法施术骶髂关节间隙及周围韧带。0.5%利多卡因5ml、地塞米松5mg、0.9%氯化钠5ml局部痛点注射。结果64例中1周治愈43例,2周内治愈21例。随诊最长3年,最短3个月,没有出现疼痛。20%劳累时有轻度酸痛感。结论手法加局部注射治疗急性骶髂关节劳损疗效可靠,简便易行,易掌握,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针刀经筋层松解术治疗非特异性下腰痛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整群选取2015年9—11月期间在该院进行治疗的75例非特异性下腰痛患者展开研究,通过双盲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n=38)实施针刀经筋层松解术治疗,对照组(n=37)采用常规针灸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疼痛评分及患者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治愈率为78.95%,对照组治愈率为10.81%.观察组活动疼痛评分为(3.6±1.0)分,感觉疼痛评分为(3.0±0.7)分;对照组活动疼痛评分为(4.6±1.1)分,感觉疼痛评分为(4.2±1.2)分.观察组疗效满意率为92.11%,对照组疗效满意率为78.38%.各项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相比于传统针灸术,针刀经筋层松解术在非特异性下腰痛的治疗中具有同样的效果,并能够更好的改善患者的疼痛,方法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3.
颈源性头痛治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综合治疗颈源性头痛的方法。方法 牵引矫正法、俯卧位松解法、针刀松解法、局部封闭法治疗颈源性头痛78例。结果 参照疗效评定标准本组78例中,优51例,占65.4%;良19例,占24.3%;好转7例,占8%;无效1例,占1.3%,总有效率97.7%。结论 综合治疗颈源性头痛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我院自2007年8月至2012年5月共收治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230例,其中头晕表现以不能站立或站立不稳之严重症状的患者75例,采取仰卧位颈椎持续牵引的治疗方法获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总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75例患者中,男28例,女47例;年龄32~60岁,平均年龄46岁;病程3~12天;反复发作病史48例,首次发病27例。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坐位牵引配合手法治疗寰枢椎半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 78例寰枢椎半脱位患者均采用坐位牵引配合手法治疗,观察其治疗效果。结果患者接受坐位牵引配合手法治疗3~9(4.3±1.2)次,治疗时间5~19(7.5±2.4)d;治愈57例,有效18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6%;治疗前后X线片ADI值、VBLADS值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P均0.05)。结论坐位牵引配合手法治疗寰枢椎半脱位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6.
中医基本观念包括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我科根据中医的整体观念采用损伤局部手法,对应部位针刺的整体治疗方法。对颈腰四肢肌肉关节部位的急性扭伤疗效好、止痛明显、功能恢复快,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8.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多发病,而且有年轻化的趋势。其发病原因与腰椎及间盘退变、腰部过度负重、劳损、外伤、感受寒湿等因素有密切关系。其病理基础为椎间盘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并且压迫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冰红消肿膏联合冲击波对冻结肩患者疼痛和功能的影响,为治疗冻结肩提供临床支持。方法 选取2016年3月—2019年6月期间北京市大兴区中西医结合医院骨伤科收治的冻结肩恢复期患者7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进行冲击波和功能锻炼,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冰红消肿膏治疗。治疗5周后,观察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收集肌力、疼痛(VAS)、日常生活能力、关节活动度、肩关节评分量表(Constant-Murley, CMS)、肌骨超声肩胛下肌肌腱(Subscapularis tendon, SubS)、三角肌肌腱(Deltoid tendon, Dt)、冈上肌肌腱(Supraspinatus tendon, SupraS)指标的改善情况。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91.43%(32/35)较对照组80.00%(28/35)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VA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肌力评分、日常生活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VAS评分较对照组明显降低,肌力评分、日常生活评分均较对照组明显...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俯卧斜扳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013年4月至2014年10月,采用俯卧斜扳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79例,男36例,女43例。年龄15~72岁,中位数48岁。病程1周至12年,中位数4年。治疗2周后测量患者上肢体感诱发电位潜伏期,并观察其颈椎疼痛缓解、功能恢复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未出现不良反应。治疗后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1.95±0.72)分]较治疗前[(6.98±1.36)分]下降。治疗后的臂丛电位(N9)、颈髓电位(N13)、皮层电位(N20)体感诱发电位潜伏期[(9.33±0.69)ms、(13.20±1.01)ms、(19.57±1.12)ms]较治疗前[(10.21±1.07)ms、(14.42±1.05)ms、(21.18±1.09)ms]缩短。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颈椎病的疗效标准评定疗效,治愈51例、好转25例、无效3例。结论:俯卧斜扳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操作简单、缓解疼痛效果明显、不良反应少,有助于促进颈椎功能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