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综合类   2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9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整理古医籍及现代医家临证经验及临床应用,总结菟丝子临床用量及配伍具有以下特点。1)临床多用6~60 g。2)结合疾病、证型、症状选择菟丝子最佳剂量。如补益肾精肾气可治疗滑胎、胎动不安、耳鸣、慢性肾小球肾炎等疾病,为10~30 g;补益脾肾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为15~20 g。3)根据疾病、证型及症状配伍相应中药,如补益肾精肾气常配伍桑寄生、续断、黄芪等,补益脾肾常配伍山茱萸、黄芪、熟地黄等。  相似文献   
2.
通过搜集古医书及现代医家临证经验,总结出白茅根具有以下特点:白茅根临床用量为1.59~300 g,常用剂量为30~60 g.根据疾病、证型、症状的不同,选用白茅根的剂量也相应不同,如清心凉血,交通心肾治疗耳鸣、耳聋等,常用剂量为10 g;清热凉血治疗银屑病、发热等,常用剂量为10~60 g;清热利尿治疗肾炎、慢性肾衰、前列腺炎等,常用剂量为6.33~90 g;凉血止血治疗鼻衄、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等,常用剂量为2.11~300 g;清热降气治疗呕逆等,常用剂量为1.59 g.根据疾病、证型、症状的不同,配伍也有相应差异,如清心凉血,交通心肾时常配伍生地黄、竹叶;清热凉血时常配伍生地黄、牡丹皮;清热利尿时常配伍茵陈、小蓟等;凉血止血常配伍生地黄、小蓟等;清热降气常配伍陈橘皮等.  相似文献   
3.
4.
5.
癌因性疲乏(CRF)是癌症患者临床较为常见的症状,传统医学中并没有相同的病名,多归于“虚劳”、“神劳”、“血虚”、“气虚”等范畴。笔者认为“虚”、“毒”、“瘀”的恶性循环是导致癌因性疲乏的关键病机。并从历代关于癌因性疲乏病因病机的概括;“虚”→“毒”→“虚”恶性循环致CRF;“毒”→“瘀”→“毒”恶性循环致CRF;“虚”→“瘀”→“虚”恶性循环致CRF四个方面进行阐述。精准靶向关键病机,以扶正祛瘀解毒法治疗癌因性疲乏,临床疗效颇佳。  相似文献   
6.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流行期间,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推荐在中西医结合救治新冠肺炎中使用“清肺排毒汤”。“清肺排毒汤”对轻型、普通型、重型患者疗效甚佳。本文从“方阵”角度将“清肺排毒汤”所包含的以经方为主的各个处方,拆析为麻黄类、苓桂类、半夏类、柴胡类、枳实类等类方,结合新冠肺炎属于中医“寒湿疫”的疾病范畴以及寒湿伤阳的核心病机,阐释“清肺排毒汤”中各类方按照“君方、臣方、佐方、使方”形成“方阵”的组方思路。  相似文献   
7.
血瘀理论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气滞、寒凝、湿阻、痰浊、血热等因素均可导致血瘀的产生,是许多疾病极为常见的一种基本病变和共有病态。仝小林教授根据多年临床经验,创新性地阐释了寒湿郁久致瘀的病机理论,指出寒湿不去,两相叠加,久则成瘀;郁也可致瘀,郁久化热,则成瘀热;寒瘀、湿瘀、瘀热等病理产物日久不去,则易导致经络痹阻,成痼化毒,甚则成瘤成癌。在此类疾病的治疗上,仝小林教授分别拟定了"温阳""开郁清热"等治疗大法,兼以行血脉之瘀滞,临床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8.
中医治未病思想源远流长,主要包括未病先防、既病防变和瘥后防复等内容。“武昌模式”采用中医通治方+社区+互联网的模式,根据疫情形势,在政府支持下,大量配置通治方,通过社区将中药发放至患者或居民手中,患者通过专门的APP或者微信扫描中药袋上的二维码,对服药结果进行反馈,专家根据反馈对药方进行微调或对诊疗方案进行调整。通治方是“武昌模式”决胜的关键,未病先防与既病防变同步实施使得疫情防控关口前移,瘥后防复是“武昌模式”独特善后之法。故“武昌模式”将中医治未病理念与现代思维及技术紧密结合,是我国在面对新发、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时社区中医药防控的一种创新模式,为社区传染病防控构筑了一道坚实的防线。   相似文献   
9.
10.
喘证多见于肺心疾患,治疗方面多固化于降肺平喘、益肾纳气之属。然在临床中却有部分喘病并非肺心疾患所引起,而是由胃食管反流等胃系疾病所导致,仝小林教授将此类喘证纳入"胃喘"范畴。古人对"胃喘"的认识早见于《针经》,指出"胃络不和,喘出于阳明之气逆"。然"胃喘"之名则首见于《证治准绳》,就其病因病机及治则治法,历代医家多有论述发挥,有食积致喘、热郁致喘等学说,但在选方用药方面则无成法可寻。仝小林教授在古人认识的基础上,结合现代研究及个人临床经验,发现此类喘证多由胃食管反流病所导致,并将半夏厚朴汤作为"靶方"治疗此类患者数例,均收到满意的临床疗效。中医文献中亦很少将胃食管反流病与"喘证"相联系论述,故仝小林教授引出"胃喘"一词,并在参考古文献的基础上,结合胃食管反流病来探讨"胃喘"的病因病机,同时运用"态靶因果"的方略,阐述"胃喘"的治法治则,进而为喘证的治疗开阔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