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4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4篇
  2022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探讨自发性肾被膜下血肿(spontaneous perirenal hemorrhage,SPH)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 对我院收治的1例SPH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例因右侧腹部疼痛5h入院,按泌尿系结石予相关治疗无明显好转.2d后复查血常规提示进行性贫血,急诊行双肾CT检查,确诊为SPH.嘱绝对卧床,并予止血、保持尿便通畅、止痛及预防感染等对症处理,病情缓解.2个月后复查超声示肾包膜下血肿消失.结论 临床表现不典型、诊断思维局限、缺乏诊断经验及相关影像学检查是导致SPH误诊的主要原因,临床应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2.
随着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升高,使用植入性心脏复律除颤器(ICD)患者也逐年增多,临床随访负担日趋繁重。远程随访使临床随访更加安全高效,可减少诊室随访次数,减少ICD不适当放电,优化病人的随访管理,提高安全性并改善预后,在新冠病毒肺炎疫情期间,可减少面对面门诊随访次数,降低感染风险。本文就远程随访安置ICD患者应用效果研究的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粉防己有效成分的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对重要粉防己的药理活性进行文献整理与分析。粉防己的主要成分是粉防己碱和防己诺林碱,在中医中常用来作为抗高血压、抗风湿及镇痛药等。近年来,关于其化学研究、药理活性研究均取得了重要进展。粉防己药理研究发现其具有广泛的药理活性,药理实验及临床报道药理活性包括抗肿瘤、抗肿瘤细胞多药耐药、神经保护等多个方面,为粉防己的临床应用提供了丰富的研究资料。通过文献整理,总结了粉防己不同活性成分单体的药理活性及作用机制,为该药临床研究提供理论依据,进而为其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摘 要:[目的] 探究防己诺林碱对三阴性乳腺癌抗肿瘤机制。[方法] MTT法检测防己诺林碱对三阴性乳腺癌细胞的抑制率,计算IC50;细胞流式实验观察防己诺林碱对三阴性乳腺癌细胞的凋亡影响;Western blot法探究防己诺林碱对Smo及Gli1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 防己诺林碱对三阴性乳腺癌细胞BT549的活力有影响,IC50值为8.99μmol/L。随着防己诺林碱浓度升高细胞凋亡率增加,三阴性乳腺癌细胞BT549通路Hedgehog中的Smo、Gli1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FAN可以抑制肿瘤的生长。[结论] 防己诺林碱可通过下调细胞凋亡相关信号通路Hedgehog来影响三阴性乳腺癌细胞凋亡,同时影响三阴性乳腺癌肿瘤的生长。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防己诺林碱(FAN)对三阴性乳腺癌(TNBC)的抗肿瘤机制.方法 体外细胞培养人乳腺癌细胞MDA-MB-231,Alamar-Blue法检测FAN对人乳腺癌细胞MDA-MB-231的半抑制浓度(IC50);6孔板检测细胞迁移情况;细胞流式技术检测细胞凋亡情况;Western Blot检测磷脂酰肌醇-3羟基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哺乳类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及磷酸化PI3K、AKT、mTOR蛋白表达.结果 FAN可抑制人乳腺癌细胞MDA-MB-231的活力(IC50为6.25μmol/L),抑制人乳腺癌细胞MDA-MB-231的迁移能力,且随着FAN浓度升高,抑制作用明显.FAN可以诱导人乳腺癌细胞MDA-MB-231凋亡,且随着FAN浓度升高,细胞凋亡率增高,同时FAN还可以下调PI3K、AKT、mTOR及磷酸化PI3K、AKT、mTOR蛋白的表达,随药物浓度的升高,其蛋白表达降低.结论 FAN可通过下调TNBC MDA-MB-231细胞凋亡PI3K/AKT/mTOR信号通路,抑制TNBC细胞的增殖、迁移,诱导细胞凋亡,可能具有抗肿瘤作用.  相似文献   
6.
乳腺癌是危害广大的妇女健康及生命的主要恶性肿瘤,随着研究的深入,其治疗方式发生了根本的转变,盛行一百多年的Halsted手术已不再是乳腺癌治疗的金标准,乳腺癌外科治疗经历了根治术扩大根治术、改良根治术、保留乳房手术等多个发展阶段。保乳手术成为乳腺癌手术治疗中的一个里  相似文献   
7.
Nm23、CD44v6在甲状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nm23、CD44v6在甲状腺肿瘤组织的表达情况及其与肿瘤发生、发展、浸润和转移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两步法检测70例甲状腺癌、10例癌旁甲状腺组织和10例甲状腺腺瘤的石蜡标本nm23、CD44v6表达水平.结果 甲状腺癌中nm23蛋白阳性表达率72.9%,各病理类型间阳性率差异无显著性,nm23蛋白阳性率与性别、年龄无相关性,nm23蛋白细胞浆阳性与淋巴结转移无统计学相关性,nm23蛋白细胞膜阳性与甲状腺癌的复发、远处转移相关.甲状腺癌中CD44v6蛋白阳性率77.1%,显著高于甲状腺腺瘤者40.0%,癌旁甲状腺组织未见表达,甲状腺癌中不同组织来源的滤泡细胞癌和髓样癌的CD44v6表达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CD44v6表达水平在淋巴结转移组和非转移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CD44v6表达与性别、年龄无相关性.在转移、复发组与非转移、复发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nm23、CD44v6的表达与甲状腺肿瘤的分化和浸润、转移显著相关,检测二者有助于甲状腺癌的诊断、预后判断、并可能为甲状腺癌的手术治疗决策提供新的分子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8.
1Nm23与肿瘤转移肿瘤的浸润转移是一个极其复杂的动态过程,也是恶性肿瘤研究中最重要的一个方面。肿瘤的转移受到转移相关基因与肿瘤转移抑制基因的调控,nm23是目前研究最深入且最有前途的肿瘤转移抑制基因。1.1nm23基因的发现1988年Steeg首先报道应用差别克隆杂交技术从小鼠黑色素瘤K-1735细胞系中分离到能抑制肿瘤转移的cDNA克隆pnm23[1]。自1988年Steeg首次发现以来,国内外均对此进行了广泛的临床研究。目前已知该基因家族有5个成员,即nm23-H1(1988-1990)、nm23-H2(1991)、nm23-H3(DR-nm23)(1995)、nm23-H4(1997)、nm23-H5(1998)。…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再发性心肌梗死(recurrent myocardial infarction,RMI)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RMI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RMI患者的心电图表现多样,不典型改变明显增加,梗死前后心绞痛发生率、室性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和心源性休克发生率高,病死率也高。结论再发性心肌梗死的心电图表现多不典型,并发症增加,病死率较高。对有心肌梗死病史的心绞痛患者,应警惕其心电图变化,及时查心肌酶谱有助于及早确诊,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三阴性乳腺癌组织中信号转导因子及转录活化因子3(STAT3)、雄激素受体(AR)、基质金属蛋白酶-13(MMP-13)表达与预后状况的关系。方法选取三阴性乳腺癌患者组织180例作为研究组,同期选取行乳腺纤维腺瘤切除术患者正常乳腺组织16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STAT3、AR、MMP-13表达情况。结果研究组STAT3、AR、MMP-13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STAT3、AR、MMP-13评分与TNM分期、腋窝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P﹤0.05),与组织学分化程度呈负相关(P﹤0.05)。经Cox多因素分析显示,STAT3、AR、MMP-13阳性表达与TNM分期、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均为TNBC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结论三阴性乳腺癌组织STAT3、AR、MMP-13阳性表达明显增高,且可能与临床病理特征与预后状况具有紧密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