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内科学   1篇
预防医学   2篇
中国医学   3篇
  2018年   4篇
  201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目的了解中青年居民对医养结合式养老机构的养老意愿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徐州地区2家公立医院的281名老年患者陪护子女进行问卷调查,并进行统计分析及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中青年对医养结合养老机构有很高的期待,其相关因素主要是子女数量、居住地、对医养结合模式的了解程度等。结论中青年社会养老趋势明显,政府推行医养模式应充分考虑中青年居民的养老意愿与需求。  相似文献   
2.
王煜  邓诺  吴建国  卢建华 《中国公共卫生》2016,32(11):1594-1598
目的 分析中国11所高校2008-2012年在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学科领域国内科技论文的发表情况,以更全面地反映中国高校在这一学科领域的科研现状与发展趋势,为推动该学科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建议。方法 搜集国家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2012年“一级学科整体水平评估”中“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学科排名前10位的11所高校2008-2012年在该学科领域发表的国内科技论文进行分类及分析。结果 5年间11所高校在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学科领域发表国内科技论文共4 323篇,年平均增长率为0.71%,发文数量以北京大学最多,达805篇,占18.62%;其中以第一署名单位发表2 767篇,占论文总数64.01%,年平均增长率为0.09%,发文数量仍以北京大学最多,达600篇,占21.68%;5年间,11所高校以第一署名单位在在该学科领域发表中文核心期刊论文2 082篇,年平均增长率为-0.83%,发文数量以北京大学最多,为432篇,占20.75%;截至2015年2月28日,2 767篇第一署名单位论文总被引用次数已达9 248次,平均每篇论文被引用3.34次,论文影响力以北京大学最高,平均每篇论文被引用次数达4.22次。结论 11所高校在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学科领域发表国内科技论文的分析结果与他们在该学科评估中的排名情况基本一致;各高校应积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科学制定学科发展目标,调整发展策略,促进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学科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3.
该研究旨在探讨大黄剂量相关的肾脏毒性及其毒性机制。将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和大黄提取物高、低剂量组(16,2 g·kg-1,按照动物与人体表面积折算分别相当于临床剂量10,1.25倍),连续灌胃给药1个月后,分析血液尿素氮(BUN),肌酐(CRE)以及尿KIM-1,NGAL,进行肾脏组织形态学观察,检测肾脏OAT1,OAT3,clusterin等mRNA表达。结果显示,大黄低剂量组未见明显肾脏毒性。高剂量组可见轻中度肾脏病理损伤,其中雄性动物较重,伴有肾脏组织clusterin mRNA表达下调。高剂量组的常规肾脏功能指标血液BUN和CRE无明显变化,但尿液NGAL水平均较正常组提高51.53%,其中雄性动物增高更明显(与正常组比较P0.05)。低剂量组肾脏组织的OAT1,OAT3 mRNA表达较正常组有较大幅度增高,而高剂量组增高幅度较小。结果提示,大黄的肾脏毒性与剂量有关,临床用药时应合理控制剂量。肾脏组织中与阴离子物质转运有关的基因OAT1,OAT3 mRNA在大黄造成肾脏损伤过程中起到一定的代偿性保护作用,但在高剂量水平其代偿作用较弱。此外常规肾功能检测指标BUN,CRE对于大黄肾脏毒性的检出能力有限,建议增加尿液NGAL检测,有助于其肾毒性的监测。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中国2008-2012年11所高校在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学科领域的科研现状与发展趋势,为进一步优化发展目标,推动该学科持续发展提供参考。方法 搜集国家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2012年"一级学科整体水平评估"中"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学科排名前10位的11所高校2008-2012年在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学科领域发表的SCI论文进行分类及分析。结果 11所高校2008-2012年在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学科领域发表SCI论文共1873篇,年平均增长率为26.08%;其中以第一署名单位发表939篇,占50.13%,年平均增长率为26.57%;939篇以第一署名单位发表的SCI论文中,产出机构以华中科技大学发文数最多,达181篇,占19.28%;产出领域以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二级学科最多,达307篇,占32.69%。结论 11所高校在该学科发表的SCI论文数量差异明显,且在各二级学科间分布不均,论文影响力参差不齐。  相似文献   
5.
该研究旨在探讨大黄剂量相关的肾脏毒性及其毒性机制。将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和大黄提取物高、低剂量组(16,2 g·kg-1,按照动物与人体表面积折算分别相当于临床剂量10,1.25倍),连续灌胃给药1个月后,分析血液尿素氮(BUN),肌酐(CRE)以及尿KIM-1,NGAL,进行肾脏组织形态学观察,检测肾脏OAT1,OAT3,clusterin等mRNA表达。结果显示,大黄低剂量组未见明显肾脏毒性。高剂量组可见轻中度肾脏病理损伤,其中雄性动物较重,伴有肾脏组织clusterin mRNA表达下调。高剂量组的常规肾脏功能指标血液BUN和CRE无明显变化,但尿液NGAL水平均较正常组提高51.53%,其中雄性动物增高更明显(与正常组比较P〈0.05)。低剂量组肾脏组织的OAT1,OAT3 mRNA表达较正常组有较大幅度增高,而高剂量组增高幅度较小。结果提示,大黄的肾脏毒性与剂量有关,临床用药时应合理控制剂量。肾脏组织中与阴离子物质转运有关的基因OAT1,OAT3 mRNA在大黄造成肾脏损伤过程中起到一定的代偿性保护作用,但在高剂量水平其代偿作用较弱。此外常规肾功能检测指标BUN,CRE对于大黄肾脏毒性的检出能力有限,建议增加尿液NGAL检测,有助于其肾毒性的监测。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对同仁安神丸长期用药的安全性评价,明确其潜在的毒性作用及可逆性、毒性靶器官、无不良作用剂量及用药时间,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依据。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组(每日灌胃给予饮用水)和同仁安神丸高、中、低剂量组(含生药6.4,3.2,1.6 g·kg~(-1))。每日灌胃1次,连续给药3个月。分别于给药1,3个月和停药2个月后解剖并分析血液生化、血液细胞、尿常规、脏器系数和组织形态学等指标。结果:给药1个月,除高剂量组体重降低、饲料消耗量减少外,血液细胞、生化、尿常规、脏器系数等指标及脏器组织病理学检查等均未见明显与毒性相关的变化。给药3个月,高剂量组雌性动物的天门冬氨酸氨基转换酶(AST),肌酸激酶(CK)较正常组显著增高;病理检查可见肝细胞、肾小管轻度变性和肾间质炎性浸润等病理变化,其他血液生化学指标及血液学、尿常规、脏器系数等指标均在该品系动物的正常值范围内,故不认为有毒性学意义。停药2个月后,高剂量组上述肝功能指标和肝、肾组织形态学基本恢复正常。结论:高剂量组大鼠长期给药时,可见轻度肝肾毒性损伤。给予同仁安神丸3个月的无明显不良作用剂量(NOAEL)为3.2 g·kg~(-1)·d-1,相当于临床剂量的29倍。临床上服用该药时,应严格控制剂量,服药时间不宜过长。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