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综合类   1篇
中国医学   3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姜制黄连是黄连沿袭至今使用最广泛的主流炮制工艺之一。黄连经过生姜炮制后,其药性药效及化学成分发生了相应的变化。本文就姜制黄连炮制工艺的演变,对其化学成分、药性药效和质量标准的影响进行探究论述,为临床用药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SD大鼠舌象扫描电镜超微结构观察不同姜汁炮制黄连药性差异性变化。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生黄连组、鲜姜制黄连组、干姜制黄连组、鲜姜汁组、干姜汁组,分别灌服相应水煎液3个星期,沿大鼠舌根剪下舌头,按常规扫描电镜样本处理,然后通过扫描电镜观察各组大鼠舌象超微结构。结果:与正常组比较,生黄组、鲜姜黄连、干姜黄连在数值降低上存在极显著性差异(P0.01)。且大鼠舌象覃状乳突和丝状乳突的角质化及剥落程度不及正常组明显。干姜汁组在数值上升上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丝状乳突和覃状乳突的剥落及角质化程度也是最明显的。与生黄连组比,鲜姜黄连、干姜黄连组在数值上升上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干姜组、鲜姜组在数值上升上存在极显著性差异(P0.01)。覃状乳突和丝状乳突的角质化及剥落程度明显。与鲜姜制黄连比较,干姜黄连组丝状乳突数值存在上升趋势,且乳突剥落及角质化程度更明显。与干姜汁组比较,鲜姜汁组丝状乳突存在数值降低的趋势,且乳突剥落及角质化程度不及干姜汁明显。结论:姜制黄连与生黄连组的大鼠舌象显微结构存在显著性差异,其结果提示,黄连经姜制后寒性得到缓和,符合中医理论中的"从制"理论,且药性寒热的变化可以通过舌象扫描电镜的显微结构得以体现。同时,干姜的热性强与鲜姜也能通过大鼠舌象变化得以体现。为姜制黄连的炮制机制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钟凌云  苏丹  祝婧  邓玉芬 《中国中药杂志》2016,41(14):2712-2719
运用UPLC-TOF-MS高分辨质谱联用技术,通过给大鼠灌服生黄连、鲜姜汁制黄连、干姜汁制黄连、鲜姜汁和干姜汁,收集不同时间点各组大鼠的尿液,对大鼠尿液进行代谢组学分析,探讨生姜榨汁和干姜煮汁2种不同姜汁辅料炮制对黄连药性的影响。采用Peakview~(TM)1.7软件对正离子模式总离子流图进行处理,并结合Markerview~(TM)2.0软件进行主成分分析(PCA),根据Scifinder,Chemspider等相关数据库的检索结果并结合相关文献报道,筛选潜在生物标记物并描绘其含量变化。结果显示,黄连经不同药性姜汁辅料炮制后对其能量代谢产生不同影响。确定了9个与药性相关的生物标记物,分别为肌氨酸、马尿酸、肌酐、犬尿氨酸、酪氨酸、L-色氨酸、烟酸、花生四烯酸和L-脯氨酸,其中,参与色氨酸代谢路径的有L-色氨酸、犬尿氨酸、烟酸;参与精氨酸、脯氨酸代谢路径的有肌氨酸、肌酐、L-脯氨酸、酪氨酸;以及炎性介质白细胞三烯B4的前体物质花生四烯酸;在大鼠尿液中的含量从高至低依次为干姜制黄连组、鲜姜制黄连组和生黄连组,各标记物在干姜汁组中含量均高于鲜姜汁组。可见生黄连、干姜汁制黄连、鲜姜汁制黄连寒性由强渐弱,其药性差异对药物抗炎作用也产生不同影响;不同辅料姜汁的药性研究结果与干姜汁性热、鲜姜汁性温的结论相吻合。该研究结果将为今后不同姜汁作为炮制辅料的适宜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动物宏观行为实验来探讨黄连用不同姜汁辅料炮制前后药性寒热的变化。方法:采用SD大鼠分别灌服生理盐水、生黄连、鲜姜制黄连、干姜制黄连、干姜汁、鲜姜汁,通过对各组大鼠的饮食、饮水、体重及肛温等一般能量代谢指标的观察和测定,同时结合对KM小鼠分别灌服上述各组药,通过不同给药对小鼠温度趋向性的影响,综合动物行为探讨不同姜汁辅料炮制黄连及黄连炮制前后药性寒热的变化。结果:生黄连组与生理盐水组、干姜制黄连、鲜姜制黄连、干姜汁、鲜姜汁组相比较饮食量、饮水、体重以及肛温在数值上下降且均存在极显著性差异(P<0.01),同时干姜汁组与干姜制黄连组、鲜姜制黄连组饮食量、肛温在数值上上升,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温度趋向性中,小鼠在35℃、45℃停留的时间生黄连与生理盐水组、干姜制黄连、干姜汁、鲜姜汁组相比较在数值上均上升,且存在极显著性差异(P<0.01),与鲜姜黄连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黄连经过辅料姜炮制后寒性得到缓和,辅料干姜从药性上来说,热性强于鲜姜,且在炮制黄连中,干姜制黄连的寒性要低于鲜姜制黄连。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