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10篇
中国医学   1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甘草种子、种苗质量分级标准,为甘草药材规范化生产奠定基础。方法:以全国主产区所流通的甘草种子、种苗为样本,通过收集种子的发芽率、净度、含水量、千粒质量,种苗的根长、芦头直径和百株质量等指标信息,采用K-均值聚类分析法、标准差法、平均值法并结合生产实践对甘草种子、种苗进行分级,并开展田间栽培比较试验,对等级划分的合理性进行验证。结果:甘草种子质量等级划分为3个等级,各级甘草种子的千粒质量不低于8 g,含水量不低于10%,一级种子:发芽率≥90%,净度≥90%;二级种子:90%>发芽率≥85%,90%>净度≥85%;三级种子:85%>发芽率≥80%,85%>净度≥80%。甘草种苗质量等级划分为3个等级,一级种苗:根长≥45 cm,芦头直径≥0.8 cm,1.3 kg≤百株质量<0.8 kg;二级种苗:45 cm>根长≥35 cm,0.8 cm>芦头直径≥0.6 cm,0.8 kg≤百株质量<0.4 kg;三级种苗:35 cm>根长≥25 cm,0.6 cm>芦头直径≥0.4 cm,0.4 kg≤百株质量≤0.2 kg。结论:经验证,甘草种子、种苗质量等级划分合理,便于生产实践应用。  相似文献   
2.
基于冠层光谱数据的甘草产地识别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建立不同产地甘草的近红外光谱识别方法。方法:利用甘草冠层的可见光近红外光谱数据,运用Wilks’lambda逐步法选择甘草的特征波长,采用Fisher线性判别方法对不同产地的甘草进行识别。结果:利用17个特征波段,不同产地甘草的总正确识别率达到98.3%。结论:可见光近红外光谱可作为鉴别不同产地甘草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建立不同产地甘草的近红外光谱识别方法。方法:利用甘草冠层的可见光近红外光谱数据,运用Wilks’lambda逐步法选择甘草的特征波长,采用Fisher线性判别方法对不同产地的甘草进行识别。结果:利用17个特征波段,不同产地甘草的总正确识别率达到98.3%。结论:可见光近红外光谱可作为鉴别不同产地甘草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不同DNA条形码序列对甘草属的鉴定能力。方法:应用5条常用DNA条形码序列ITS、ITS2、psbA-trnH、matK与rbcL对甘草属进行PCR扩增与序列测序,结合在GenBank数据库下载的序列数据,通过分析各序列种内与种间变异与遗传距离,构建系统发育树,并基于相似性搜索算法和最近距离法计算各序列鉴定成功率,以分析比较各序列对甘草属的鉴定效率。结果:matk序列因扩增与测序成功率均较低,没有加入后续的数据分析。各个序列的鉴定成功率由高到低的顺序为psbA-trnH、ITS、ITS2、rbcL。ITS和ITS2序列种间最小变异均大于种内最大变异,且种内变异最小。Barcoding gap检验结果显示,ITS、ITS2的重叠区较小。NJ树结果显示,只有psbA-trnH序列能把甘草属不同物种分开。结论:利用DNA条形码序列可准确鉴别甘草属植物,psbA-trnH和ITS组合序列可作为鉴定甘草属植物的较优序列组合。本研究为甘草属植物的分子鉴别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甘草为我国传统常用大宗中药材,分布区域广泛,形态变异幅度大,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丰富。甘草的种源混乱及基原鉴定困难一直是困扰甘草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本文概述RFLP(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基于PCR的分子标记如RAPD(randomly amplified polymo-rphic DNA,随机扩增多态性DNA)、AFLP(amplifica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SSR(simple sequence repeat,简单重复序列)、ISSR(inter-simple sequence repeat,内部简单序列重复)等分子标记技术在甘草基原鉴定和遗传多样性中的研究进展,分析不同分子标记技术的特点及其在甘草中的应用方向,并对分子标记技术在甘草中的应用前景做出展望。  相似文献   
6.
中药材种子的贮藏技术对于延长种子寿命、提高种子品质、增加药农收入至关重要。从种子在储藏过程中的生理生化变化、影响因子、贮藏方法等方面综述了中药材种子贮藏的研究进展,旨在为中药材种子的安全贮藏方法提供技术支撑,为建设现代化、自动化、智能化的仓储中心提供参考。众多研究结果显示,种子在贮藏过程中,其内部的蛋白质、可溶性糖、脂肪等代谢产物及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等会发生复杂的生理生化变化。种子的种类和含水量等生理因素及贮藏温度、湿度、时间、通气情况等外界因素均会对种子的寿命及活力产生影响。选择良种、改善贮藏环境可以延长种子寿命,也是中药材种子仓储中心建设的重心。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种子丸粒化的定义、发展过程、丸粒化的类型及材料,概述了种子丸粒化机械设备、加工方式、质量标准等的研究现状,综述了我国中药材种子丸粒化的技术研究进展、市场应用及技术实践现状,同时,对中药材种子丸粒化材料的研制、机械设备的研发,丸粒化种子质量标准的制定及产业化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鉴别甘草种子伪品的可行性方法,为甘草种子真假鉴别提供技术参考。方法:研究采用种子质量检验与DNA序列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在甘草种子真假鉴别中的应用。结果:甘草种子伪品与甘草种子存在较大差异。结论:该方法可成为甘草种子经营者及种植户鉴别市售甘草种子伪品有效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9.
目的:采用电子舌技术考察不同来源黄芩药材味觉信息和主要化学成分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集不同栽培区域和不同生长年限的黄芩,采用TS-5000Z电子舌系统分析不同来源黄芩味觉信息,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仪分析黄芩中主要化学成分含量,考察不同来源黄芩的味觉信息差异性,同时分析味觉信息和化学成分之间的相关性。结果:不同来源黄芩的口味主要是苦味,其次是涩味、鲜味及其相应的回味和咸味;味觉分析信息可以对不同来源黄芩进行分类;黄芩的苦味、涩味、苦回味、涩回味、酸味与黄芩苷含量呈现显著的正相关。结论:基于电子舌技术的味觉分析方法可以量化不同来源黄芩的特征,从而对黄芩药材进行分类,其聚类结果与化学成分的聚类结果并不完全一致,电子舌在反应药材的总体特征上有一定优势;同时,可通过电子舌味觉分析信息推测出黄芩药材中黄芩苷的含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为进一步利用甘草资源,为开发安全、绿色和无污染的植物源杀菌剂提供依据,对栽培甘草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运用硅胶、葡聚糖凝胶LH-20(Sephadex LH-20)及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仪(HPLC)等多种色谱方法对甘草成分进行分离纯化,根据其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对化合物的结构进行鉴定,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对甘草素(10)、半甘草异黄酮B(11)、isoangustone A(12)和粗毛甘草素C(13)4个酚类化合物进行了4种常见农业植物病原菌(油菜菌核菌、立枯丝核菌、番茄灰霉菌和小麦赤霉菌)的抗菌活性筛选。结果:从甘草中分离鉴定出14个化合物,半甘草异黄酮B和粗毛甘草素C对农业植物病原菌的抑制率较高。结论:本次实验报道了化合物10~13对常见农业植物病原菌的抗菌活性,其中半甘草异黄酮B抗菌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