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6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4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1.
目的 建立不同产地甘松Nardostachys jatamansi的HPLC指纹图谱及多成分含量测定方法,并结合化学模式识别法探究不同产地甘松化学成分差异,评价不同产地、不同批次甘松药材的质量。方法 采用HPLC法建立甘肃、青海、四川16批次甘松的指纹图谱,并对指标成分进行含量测定。进行相似度评价结合聚类分析(cluster analysis,HCA)、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和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rthogonal partial least squares-discriminant analysis,OPLS-DA)等模式识别技术进行分析。结果 16批次甘松HPLC指纹图谱共匹配到60个共有峰,通过与对照品比对,指认出绿原酸、丁香酸、蒙花苷、甘松新酮、马兜铃酮5个色谱峰,指纹图谱相似度范围为0.943~0.999。16批次甘松样品中绿原酸、丁香酸、蒙花苷、甘松新酮、马兜铃酮含量测定变化范围分别为1.046 5~4.975 3、0.028 4~0.108 7、0.016 7~0.157 4、7.442 1~37.869 1、0.673 7~4.306 5 mg/g,5种成分在不同产地间均具有显著性差异。HCA将16批次甘松分为3类;PCA得不同批次甘松质量差异较大;经OPLS-DA筛选出了绿原酸、丁香酸、甘松新酮、马兜铃酮等31个差异成分。指纹图谱综合评价结果表明S4、S7、S10甘松样本质量较好。结论 确定了绿原酸、丁香酸、甘松新酮、马兜铃酮4种指标成分作为评价甘松质量差异的潜在标志性成分,建立的甘松HPLC指纹图谱及多成分含量测定方法稳定、可靠,可为甘松药材的质量控制、综合评价和临床应用的有效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肝门部胆管空肠吻合治疗肝胆管结石及胆道狭窄的疗效。方法对我院1991年9月~2004年9月采用肝胆管空肠Roux-en-Y吻合治疗肝胆管结石及胆道狭窄103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本组均以肝胆管切开取石、整形、高位胆肠吻合术进行治疗。结果本组无手术死亡病例。术后发生并发症11例,发生率为10.7%,均经非手术治疗治愈。手术后随访87例,随访时间1~8年。结石复发率为8%,优良率为90.8%。结论肝门部胆管空肠Roux-en-Y吻合对肝胆管结石及胆道狭窄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金属卟啉树状大分子化合物的合成并考察其作为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双功能模拟酶的活性。方法通过收敛式合成法合成酸性表面二价铜卟啉树状大分子化合物。用核黄素一蛋氨酸光照法进行抗活性氧作用实验。结果与结论合成了5个酸性表面二价铜卟啉化合物。药理数据显示,树状大分子化合物体积的大小将会影响其抗活性氧能力。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梗阻性黄疸术后肝内胆汁淤积症的病因和治疗方法.方法 226例梗阻性黄疸经手术解除胆道梗阻后1~14 d内发生的28例肝内胆汁淤积症的病因,在积极抗感染、保肝治疗的基础上,辅以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冲击治疗.结果 28例中,胆道感染合并内毒素血症22例(78.6%),围手术期出现一过性低血压5例(17.9%),术后HBV-DNA阳性9例(32.1%),均明显高于正常治愈组(P<0.05或P<0.01).经以上方法治疗后27例在术后1~2个月血清胆红素、丙氨酸转氨酶逐渐下降至正常,肝功能明显改善,1例因癌症晚期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治愈率96.4%.结论 梗阻性黄疸术后肝内胆汁淤积症的原因可能为胆道感染、内毒素血症、缺血再灌注损伤、肝细胞乙型肝炎病毒活动等,治疗方面以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冲击疗法及腺苷蛋氨酸等护肝治疗有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和上皮型钙粘蛋白 (E cadherin)在结直肠癌原发灶及转移淋巴结中的表达 ,探索评估结直肠癌病人临床预后的指标。方法 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 32例结直肠癌标本中VEGF和E cadherin在原发灶及转移淋巴结中的表达 ,并分析其与肿瘤临床病理特征间的关系。结果 VEGF和E cadherin在结肠癌原发灶中的阳性染色主要定位于细胞膜 ,阳性表达率分别为 5 0 .0 %和 34.4 %。VEGF的阳性百分率肿瘤与局部浸润程度和淋巴结转移有关。结论 VEGF的过度表达和E cadherin的低表达与肿瘤局部浸润程度和淋巴结转移有关 ,可以作为判断结直肠癌预后的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妊娠期合并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特点及其治疗方案。方法对我院1998年1月-2008年1月收治的妊娠期合并急性胰腺炎8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轻型胰腺炎的6例中,顺产3例,行剖宫产术3例,孕妇及胎儿无一例死亡;重症胰腺炎的2例中,行胰腺包膜切开引流、腹腔减压、剖宫产术1例,保守治疗1例,孕妇均健在,但胎儿均死亡。结论妊娠期合并轻型胰腺炎不是剖宫产的指征,保守治疗效果良好;妊娠期合并重型胰腺炎应视病情及时终止妊娠。  相似文献   
7.
8.
胆总管结石致急性梗阻性黄疸手术治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对胆总管结石致梗阻性黄疸的治疗方法很多.但如何正确选择术式,减少并发症仍然是临床上经常遇到的复杂问题。我院2000年5月至2010年6月收治胆总管结石致急性梗阻性黄疸117例,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取得较好的效果。现将治疗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比全腹腔镜与开腹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孝昌县第一人民医院普外科2014年2月至2016年8月收治的门静脉高压症并伴有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需行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的80例病人的临床资料,其中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37例,纳入腹腔镜组;采用开腹手术治疗43例,纳入开腹组。对比术中情况、术后恢复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复发率。结果两组术中出血量、术后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相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腹腔镜组术后恢复进食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短于开腹组,医院感染发生率、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开腹组,手术时间长于开腹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随访时间为13~43个月,两组均未见复发病人。结论全腹腔镜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可能导致手术时间延长,但有助于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