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2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目的探讨硬化剂治疗下肢毛细血管扩张的效果。方法2010年9月-2011年7月,运用1%聚桂醇硬化剂注射治疗108例下肢毛细血管扩张,一次治疗总剂量2~10ml,治疗1—2次,治疗后使用长统弹力袜(压力20~30mmHg)至少4周。随访1年,记录毛细血管消退和症状改善情况。结果随访1~12个月,(7.8±2.5)月。97例(90%)扩张毛细血管全部消退,11例(10%)部分消退。57例有症状患者中,28例症状消失,29例症状改善。2例聚桂醇过敏,5例头痛,54例皮下硬结,60例局部皮肤色素沉着(其中10例6个月后仍残留皮肤色素沉着),1例局部皮肤点状坏死。结论聚桂醇硬化注射是治疗下肢毛细血管扩张安全有效的方法,可以改善症状,并极好地解决美容问题。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术前健康状态对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腔内隔绝术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9月至2011年12月在我科行腔内隔绝术治疗的328例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美国麻醉学家学会(ASA)分级将患者分为术前健康状况较差组(ASA>3)和健康状况轻度减低组(ASA≤3),通过对组间术前一般资料差异性检验,结合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比较组间术后结果差异。结果围手术期间,组间并发症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随访期间,虽然组间全因死亡率和转开放手术的风险相似,但ASA>3的患者再次腔内隔绝术的风险比ASA≤3的患者高(多因素分析Hazardratio=2.50,95%CI:1.05~5.91,P=0.037)。结论主动脉腔内隔绝术是治疗B型主动脉夹层的一种安全选择。患者术前健康状态可以作为术后中远期结果的一个独立预测指标,正确选择健康状况较好的患者进行腔内隔绝术手术是恰当、可行的。  相似文献   
3.
4.
 目的 比较接受巴塞罗那临床肝癌分期系统(BCLC)或香港的分期系统(HKLC)推荐治疗方案对肝细胞肝癌(HCC)患者生存率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436例初治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HKLC和BCLC进行肿瘤分期,按是否最终接受两个分期系统推荐的治疗方案分组。比较患者是否接受BCLC或HKLC分期推荐方案治疗对生存率的影响,并评估拒绝BCLC或HKLC推荐方案对预后可能产生的影响。 结果 接受BCLC推荐治疗方案的患者5年生存率显著高于拒绝推荐治疗方案的患者(48% vs. 30%, P<0.001)。与拒绝推荐治疗方案的患者相比,接受HKLC推荐治疗方案的患者亦有较高的5年生存率(41% vs. 29%, P<0.001)。对BCLC和HKLC交叉亚组分析,BCLC-B/HKLC-Ⅰ+Ⅱa+Ⅱb、BCLC-B/HKLC-Ⅲa+Ⅲb和BCLC-C/HKLC-Ⅲa+Ⅲb亚组中,接受手术切除的HCC患者显著高于接受TACE、索拉非尼或最佳支持治疗的患者5年生存率均较高(均P<0.05)。 结论 接受BCLC和HKLC分期系统推荐治疗方案可以提高HCC患者的存活率,但对于中晚期肝癌患者指导作用减弱。部分BCLC-B/HKLC-Ⅰ+Ⅱa+Ⅱb、BCLC-B/HKLC-Ⅲa+Ⅲb和BCLC-C/HKLC-Ⅲa+Ⅲb的患者通过积极的根治性治疗可以获得更好的生存。  相似文献   
5.
肝细胞癌(HCC)是最常见的原发性肝癌之一。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一直被用为中期HCC患者的一线治疗方法,而药物洗脱微球TACE(DEB-TACE)的临床应用近年来亦不断增加。本文对DEB-TACE的药物代谢动力学、微球选择、适应证和禁忌证及疗效评估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结核性腹主动脉假性动脉瘤在临床上较少见。本研究通过分析2例结核性腹主动脉假性动脉瘤病人的临床资料,对其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及处理等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7.
背景:近年,主动脉腔内隔绝术的挑战是如何通过完全腔内治疗的方式处理累及分支动脉的病变主动脉,虽然许多新型腔内移植物产品已经应用于临床且早期疗效肯定,但是,这些新产品不仅需要对主动脉及其重要分支进行严格的术前影像评估,如近端锚定区,病变和分支动脉的精确测量,而且需要时间为患者量身定制腔内移植物。因此,限制了微创治疗主动脉病变的应用范围。为解决这一难题,本研究设计一种新型腔内移植物系统,通过主动脉与分支动脉间的压力差,诱发移植物的覆膜自动“开窗”,并到达保存分支,减少并发症的目的。 方法:选用实验猪12头(雄性8头,雌性4头),压力传感器同步测量覆膜支架封堵分支前后,左锁骨下动脉与主动脉弓间的血压差大小及变化情况。根据动物体内测的压力差大小,通过多重纺织成型技术试制能在该压力差诱导下出现覆膜变形和渗漏的新型移植物覆膜,即多重纺织密度人造覆膜(MDPM)。将MDPM缝合到直管型覆膜支架上制成移植物样品,在体外模型内测试其压力变形和渗漏能力。 结果:12头猪全部成功植入管型腔内覆膜支架封堵左锁骨下动脉并成功测压,猪左锁骨下动脉被管型腔内覆膜支架完全封闭后,主动脉弓血压比左锁骨下动脉血压高42.78±5.17mmHg(P<0.001)。将此种覆膜整合到普通直管型主动脉覆膜支架,操作简单易行,移植物系统且易于导入和准确定位释放。当MDPM两侧压力接近40mmHg,LSA分支出口处可见明显造影剂漏出。 结论:首次提出压差介导开窗式主动脉腔内移植物系统的设计,也许能为主动脉腔内修补术开创一种新的思路。关于压差介导开窗式主动脉腔内移植物系统在活体内的可行性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8.
妇科恶性肿瘤严重威胁着广大妇女的身心健康,由于早期诊断和治疗的进展,许多肿瘤患者生存时间也更长,肿瘤治疗过程中的并发症越来越具有临床意义.静脉血栓栓塞症是恶性肿瘤患者的潜在并发症,预防重于治疗.妇科恶性肿瘤术后的患者,存在静脉血栓栓塞风险较高同时出血风险也较高的特点,因此对于药物预防以外的替代或补偿措施需进一步探讨.本...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慢性股腘动脉硬化闭塞症旁路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旁路手术治疗股腘动脉硬化性闭塞症80例共106条肢体,其中股-腘动脉ePTFE人工血管转流术77条肢体,股-腘动脉自体大隐静脉转流术21条肢体。股-腘动脉原位大隐静脉转流术8条肢体。结果临床症状消失或好转95条肢体,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并发症20%(16例),截肢2例。随访4~36个月,平均随访13个月,动脉旁路转流术通畅率89.6%。结论动脉旁路转流术是治疗股腘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有效手段。ePTFE人工血管旁路转流术适用于自身大隐静脉条件差或不能耐受较长时间手术的患者。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慢性股腘动脉硬化闭塞症旁路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旁路手术治疗股腘动脉硬化性闭塞症80例共106条肢体,其中股-腘动脉ePTFE人工血管转流术77条肢体,股-腘动脉自体大隐静脉转流术21条肢体.股-腘动脉原位大隐静脉转流术8条肢体.结果 临床症状消失或好转95条肢体,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并发症20%(16例),截肢2例.随访4~36个月,平均随访13个月,动脉旁路转流术通畅率89.6%.结论 动脉旁路转流术是治疗股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有效手段.ePTFE人工血管旁路转流术适用于自身大隐静脉条件差或不能耐受较长时间手术的患者.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