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5篇
中国医学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油茶皂苷(Sasanquasaponin,SQS)对小鼠的止咳、祛痰、平喘作用。方法止咳实验采用小鼠浓氨水引咳法和豚鼠枸橼酸引咳法,祛痰实验采用小鼠气管段酚红法和蛙上腭食道纤毛运动试验,平喘实验采用豚鼠喷雾致喘法和离体气管平滑肌螺旋条收缩实验。结果SQS(300、150、75mg·kg^-1)和SQS(200、100、50mg·kg^-1)分别可延长氨水引起小鼠与枸橼酸引起豚鼠的咳嗽潜伏期,高剂量组分别可减少两者的咳嗽次数;SQS(300、150、75mg·kg^-1)均能增加小鼠气管酚红排泄量,SQS(终浓度16.0×10^-4、8×10^-4、4×10^-4g·mL^-1)能增加蛙食道纤毛运动速度;SQS(200、100、50mg·kg^-1)无延长豚鼠气管痉挛所引起的哮喘潜伏期作用,SQS(终浓度为8.0×10^-4、4.0×10^-4、2.0×10^-4g·mL^-1)无抑制豚鼠离体气管平滑肌螺旋条收缩作用。结论SQS具有良好的镇咳、祛痰作用,但平喘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喘息灵胶囊Ⅰ(原方,含马兜铃)和Ⅱ(新方,不含马兜铃)的祛痰作用。方法用小鼠气管酚红排泄法和蛙食道纤毛运动法比较喘息灵胶囊2个样品的祛痰作用,并用量反应六点法计算其效价比。结果喘息灵胶囊2个样品3个剂量均能明显增加小鼠气管酚红排泄量并增加蛙食道纤毛的运动;小鼠气管酚红排泄量的效价比Ⅰ∶Ⅱ=1∶0.96(95%可信限为0.65-1.41),增加蛙食道纤毛运动的效价比Ⅰ∶Ⅱ=1∶0.95(95%可信限为0.66-1.37)。结论喘息灵胶囊Ⅰ(原方)和Ⅱ(新方)均有明显的祛痰作用,2个样品的效价相当。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索冰敷对不同血脂水平高热大鼠降温效果的影响,为不同血脂水平的高热患者实施冷疗提供参考。方法将同一批大鼠随机分为高脂组和对照组,每组10只。高脂组采用高脂饲料饲养,对照组采用普通饲料饲养。饲养3周后采用20%干酵母混悬液将其致热,致热成功后将大鼠麻醉,再使用10mL清水冰袋对其颈部和腋下冰敷30min。冰敷结束0、15、30、45、60、75、90、120、180、240、300、360min监测两组大鼠体温。体温观察结束采集两组大鼠血液检测血脂水平。结果两组大鼠血清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冰敷结束45min内高脂组体温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使用高脂饲料喂养大鼠可在短期内改变血脂状况。血脂水平对降温效果有一定影响,血脂水平高者降温效果差。冰敷过程中针对血脂水平高者应适当增加冰袋或延长冰敷时间,以达到更好的降温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喘息灵胶囊Ⅰ(原方,含马兜铃)和Ⅱ(新方,不含马兜铃)的平喘作用。方法用豚鼠喷雾致喘法和豚鼠离体气管螺条法比较喘息灵胶囊二个样品的平喘作用,用量反应六点法计算其效价比。结果喘息灵胶囊二个样品3个剂量均能明显延长哮喘潜伏期并对离体气管平滑肌具有松弛作用;豚鼠喷雾致喘法的效价比Ⅰ∶Ⅱ=1∶0.97(95%可信限为0.47~1.47),豚鼠离体气管螺条法的效价比Ⅰ∶Ⅱ=1∶0.98(95%可信限为0.76~1.20)。结论喘息灵胶囊Ⅰ(原方)和Ⅱ(新方)均有明显的平喘作用,二个样品的效价相当。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来氟米特3-甲基异构体的致突变作用。方法:取小鼠分为空白对照组、溶剂对照组、阳性对照组和来氟米特3-甲基异构体受试药不同剂量组;分别采用Ames实验观察每皿回变菌落数、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实验观察微核率、小鼠精子畸变实验观察精子畸变率。结果:Ames实验中受试药各剂量组回变菌落数均未超过溶剂对照组回变菌落数的2倍,实验结果为阴性;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实验及小鼠精子畸变实验中受试药各剂量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微核率及精子畸变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在本次实验条件下,来氟米特3-甲基异构体未显示有致突变作用。  相似文献   
6.
满江红全草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满江红Azolla imbricata全草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ODS、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和半制备HPLC等方法分离与纯化,运用NMR、MS等波谱技术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满江红全草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2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绿原酸甲酯(1)、4-O-咖啡酰基奎宁酸(2)、3,4-O-双咖啡酰基奎宁酸甲酯(3)、3,4,5-O-三咖啡酰基奎宁酸甲酯(4)、(-)-N-[3′,4′-双羟基-(E)-肉桂酰基]-3-羟基-L-酪氨酸(5)、(-)-N-[3′,4′-双羟基-(E)-肉桂酰基]-L-酪氨酸(6)、(-)-N-[3′,4′-双羟基-(E)-肉桂酰基]-L-酪氨酸甲酯(7)、(-)-N-[4′-羟基-(E)-肉桂酰基]-L-酪氨酸(8)、brainicin(9)、槲皮素-3-O-β-D-葡萄糖苷(10)、柚皮素-7-O-β-D-葡萄糖苷(11)、山柰酚-3-O-(6″-O-咖啡酰基)-β-D-葡萄糖苷(12)、咖啡酸(13)、表白色杜鹃素(14)、myzodendrone(15)、反式阿魏酸-β-D-葡萄糖苷(16)、5,7-二羟基色原酮-2-羧酸(17)、松脂素-4-O-β-D-葡萄糖苷(18)、植醇(19)和反式-12-氧-(10Z,15Z)-植物二烯酸(20)。结论化合物1~12、14~18和20为首次从满江红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9为首次从满江红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7、10、12和13具显著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7.
邓元荣  卓仪荣  王玲 《海峡药学》2008,20(12):29-32
目的观察油茶皂苷(sasanquasaponin,SQS)的溶血作用和抗氧化剂对SQS溶血的影响。方法通过常规体外试管法(肉眼观察法)及改进的体外溶血性试验法(分光光度法)来观察溶血作用。结果SQS试液浓度≤0.39&#215;10^-4mg&#183;mL^-1时溶血率〈5%,无溶血现象发生,SQS+VitC组各管溶血率也明显低于SQS组同浓度各管溶血率;肉眼观察法和分光光度法结果一致。结论SQS低浓度时无溶血作用,而大于一定浓度时则具有溶血作用,且溶血强度与浓度呈剂量依赖性。加入抗氧化剂VitC后再加入SQS。SQS的溶血百分率明显下降,不同程度地抑制SQS的溶血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阐述蓝花参“止咳化痰”药效,为其临床合理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小鼠氨水引咳法、豚鼠枸橼酸引咳法、小鼠酚红排泌法及蛙上腭和食道纤毛运动试验,从“止咳”和“化痰”两方面指标对蓝花参正丁醇极性部位作药效表征,对其高、中、低三个剂量分别进行考察。结果蓝花参正丁醇提取物可减少实验动物咳嗽次数并延长咳嗽潜伏期,此外,还可以增加小鼠气管酚红排泌量并对蛙上腭和食道纤毛运动具有促进作用,高剂量效果最显著。结论蓝花参正丁醇极性部位具有止咳化痰药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高热大鼠用冷发生不同程度寒战对其体温及生化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健康雄性SD大鼠76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19只。采用20%干酵母混悬液复制高热大鼠模型,成功后分别使用10mL、20mL、40mL清水冰袋对各组大鼠用冷30min,对照组不用冷,构建无寒战、轻度寒战、重度寒战大鼠模型。每组随机选取10只大鼠监测降温后0、15、30、45、60、75、90、120、180、240、300、360min的肛温,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比较各组大鼠体温差异;每组中另9只大鼠,于用冷结束时采集血标本检测生化指标并分析各组差异。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无寒战大鼠在用冷结束后75min内体温显著降低;发生轻度寒战大鼠用冷结束后45min内体温显著降低;发生重度寒战大鼠用冷结束后30min内体温显著降低(P0.05,P0.01)。各组大鼠用冷结束时生化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寒战对高热大鼠降温效果有影响,且寒战程度越重,对降温效果影响越大,并呈现一定等级效应关系。冰袋物理降温过程中寒战的发生会降低冷疗效果,寒战产热会加快体温上升。因此,冷疗过程中应避免寒战发生,尤其防止重度寒战的发生。若发生寒战应立即采取措施使其停止。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药物、冰袋、药物联合冰袋3种降温方式对发热大鼠的降温效果。方法采用20%干酵母溶液在64只SD大鼠背部皮下注射建立发热大鼠模型,模型建立成功后将发热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药物组、冰袋组、冰袋联合药物组(联合组)各16只并予以相应的降温处理,干预结束各组随机选取6只大鼠取血检测血肌酸激酶(CK)及乳酸脱氢酶(LDH)含量,其余大鼠分别在干预后即刻、15、30、45、60、75、90、120、180、240、300、360min监测肛温值。结果干预后各组大鼠平均温差值曲线呈现不同的下降趋势;与对照组、冰袋组相比,药物组和联合组干预后6h体温反应指数显著降低(均P0.05);但各组血清CK、LDH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药物降温法能有效降低发热大鼠体温且作用持久,单纯物理降温法可迅速降低大鼠体温,但作用时间较短。物理降温适用于需快速降温的高热,辅予药物降温可延长降温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