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11篇
药学   15篇
中国医学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缬沙坦3种制剂的健康人体生物等效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研究缬沙坦 3种制剂的人体生物利用度和药动学特征。方法 :2 4名健康男性受试者采用三制剂三周期随机交叉试验设计 ,分别口服单剂量 80mg缬沙坦片剂 (被试制剂T 1)、胶囊 (被试制剂T 2 )和缬沙坦胶囊 (参比制剂R)。采用HPLC 荧光检测法测定血浆样品中的缬沙坦浓度。结果 :T 1,T 2与R的主要药动学参数分别为 :Tmax(2 .4±s 0 .8)h ,(2 .8± 0 .8)h和 (2 .2± 0 .5 )h ;Cmax(2 .2± 0 .8)mg·L- 1,(1.9± 1.0 )mg·L- 1和 (2 .0± 1.0 )mg·L- 1;AUC0 2 4 (12± 4 )mg·h·L- 1,(11± 4 )mg·h·L- 1和 (11± 5 )mg·h·L- 1;T12 β(6 .0± 1.1)h ,(5 .8± 1.0 )h和 (5 .9± 0 .9)h。相对生物利用度 :(117± 37) % (T 1)和 (10 4± 4 4) % (T 2 )。药动学参数经多因素方差分析显示周期间与制剂间差异均无显著意义 (P >0 .0 5 ) ,双单侧t检验表明接受T 1与R和T 2与R生物等效的假设 ,经计算 90 %置信区间均在规定值内。结论 :T 1,T 2与R 3种制剂生物等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氨基末端脑钠素前体(NT-proBNP)水平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病情评估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35例,以NYHA方法评估其心功能,部分患者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测定左室射血分数(LVEF);采用ELISA法测定NT-proBNP水平,放射免疫法测定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激素水平.结果随着心功能级别增高,NT-proBNP 水平递增,Ⅰ级(1例)、Ⅱ级(47例)、Ⅲ级(65例 )和Ⅳ级(22例 )的NT-proBNP 水平分别为61、746 、1668 和4720 ng/L.各级间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管紧张素原、肾素、血管紧张素Ⅱ及醛固酮的血浆水平,随心功能或LVEF变化不显著或无规律性.结论NT-proBNP水平对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病情评估具有较高的价值,且优于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激素.  相似文献   
3.
地高辛血药浓度与临床疗效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地高辛浓度与临床疗效之间的关系.方法:将353例口服地高辛的充血性心衰患者分成3组:有效组、无效组及中毒组.应用放射免疫法(RIA)对其稳态血药浓度进行测定同时观察疗效.结果;平均血药浓度有效组为(1.07±0.50)ng/ml,无效组为(0.97±0.54)ng/ml,中毒组为(2.74±1.35)ng/ml.有效组与中毒组之间血药浓度有显著性差异(P<0.001).有效组与中毒组之间单位剂量(mg·kg~(-1)·d~(-1))有显著性差异(P<0.01).有效组单位剂量为(0.004 0±0.001 2)mg·kg~(-1)·d~(-1),中毒组为(0.004 7±0.001 9)mg·kg~(-1)·d~(-1).结论:地高辛血药浓度的监测可以指导临床医生合理用药、提高疗效、避免或减少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4.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人血浆中硝苯地平的浓度.方法:分析柱为Micro Pah C 18分析柱.流动相为甲醇:水:冰乙酸:正丁胺(77:23:0.02:O.01).检测波长为235nm.采取乙醚二次萃取法提取血浆中的硝苯地平及内标安定.结果:测定硝苯地平的日内及日间精密度的RSD均小于10%.血药浓度在6.16~197.20 n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4).最低检测限为2ng/ml.结论:本方法适用于硝苯地平的药物动力学研究.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和分析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与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选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我院2006年1月~2010年12月收集和上报的228例ADR报告资料,分别按照患者性别、年龄、引发ADR的药品种类、及临床表现等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 我院上报的228例ADR,男性和女姓ADR发生比例为1:1.38;共涉及106种药品,包括多种心血管药品、抗生素、中成药等,其中降血压药、抗血栓药、调脂药及冠脉造影剂等心血管类药品ADR占较大比例;严重ADR的临床表现多样,其中造影剂所致过敏样反应较多,并有1例死亡.结论 重视分析ADR报告资料,并将信息及时反馈给临床,这是做好ADR监测工作和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的重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6.
冠心病患者血浆结合珠蛋白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检测冠心病患者血浆结合珠蛋白(Hp)水平的变化、探讨其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和临床意义。方法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冠心病患者175例,非冠心病患者作为对照组121例。采用Gensini冠状动脉评分系统(Gensini积分)对冠状动脉的狭窄程度进行分组,根据积分将患者分为:积分50分组,积分≥5090组,积分≥90组三个亚组。检测患者血浆结合珠蛋白浓度,比较冠心病组与对照组,冠心病亚组间血浆结合珠蛋白的差异及冠脉严重程度与血浆结合珠蛋白的相关性。结果冠心病组与对照组血浆结合珠蛋白浓度分别为70.93±42.71、95.07±52.92mg/L,冠心病组的血浆结合珠蛋白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冠心病亚组间血浆结合珠蛋白浓度分别为88.57±51.96、105.73±59.555、97.96±44.04mg/L,均高于对照组,但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269)。结论冠心病患者血浆中结合珠蛋白浓度明显升高,提示血浆结合珠蛋白与冠心病的发生可能有关,但本研究未发现冠状动脉病变的严重程度与血浆结合珠蛋白浓度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发作患者N端前脑钠素水平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N端前脑钠素(NT-ProBNP)水平变化对慢性心力衰竭(心衰)急性发作患者病情评估、疗效判定及长期预后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2003年4月-2004年7月我院急诊及住院的慢性心衰急性发作患者44例,年龄18~80岁.于急诊就诊即刻或住院开始抗心衰治疗前以及治疗后3~5 d和5~7 d时,分别测定NTProBNP水平及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激素水平;出院后定期随访,随访期限为2年,了解是否发生心血管事件(如死亡、心肌梗死、心衰加重、严重心律失常等).结果 与入院即刻比较,治疗后3~5 d及5~7 d的NT-ProBNP水平均明显下降(P均〈0.05),但治疗后两个时相间差异无显著性;与随访期间未发生心血管事件的患者比较,发生心血管事件患者的NT-ProBNP水平在各时相均较高(P均〈0.05).RAAS激素血管紧张素原(AO)、血浆肾素活性(PRA)、血管紧张素Ⅱ(ATⅡ)及醛固酮(ALD)的血浆水平变化均不显著.结论慢性心衰急性发作患者早期NT-ProBNP水平即明显下降;就诊时监测NT-ProBNP水平对判定患者病情和危险分层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接受β阻滞剂治疗过程中,血浆N端脑钠素原(NTproBNP)水平的动态变化,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已接受常规治疗[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和(或)洋地黄]的住院及门诊慢性心力衰竭患者(NYHA心功能分级为II~IV,左心室射血分数≤0.40)44例,随机接受β阻滞剂比索洛尔(比索洛尔组,22例)或卡维地洛(卡维地洛组,22例)治疗。比索洛尔或卡维地洛的初始剂量分别为1.25mg每日1次或3.125mg每日2次,剂量每10天±3天递增1次,直至最大耐受或最大允许剂量(比索洛尔为10mg每日1次,卡维地洛为25mg每日2次)后4个月结束。于基线时、达到最大剂量以及结束时分别测定NTproBNP水平(ELISA法);于基线时以及结束时测定左心室射血分数(改良SIMPSON法)并评估NYHA心功能分级。结果:①基线NTproBNP水平均值明显升高为2315pg/ml,且随着心功能分级的增加而明显升高;②与用药前相比,用药后达到最大剂量以及结束时的NTproBNP血浆平均水平均明显减低;③发生心血管事件的患者NTproBNP水平明显高于未发生心血管事件的患者;④单因素回归结果显示:NTproBNP水平与超声心动图测得的左心室射血分数呈负相关关系(r=-0.338,P=0.025,n=44);⑤两组之间基线及用药后各时点NTproBNP水平及左心室射血分数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血浆NTproBNP水平在心力衰竭患者中明显升高,发生心血管事件的患者NTproBNP水平明显高于未发生心血管事件的患者;经常规治疗及β阻滞剂治疗后NTproBNP水平减低,左心室射血分数明显增高,两者呈明显负相关;但两种β阻滞剂治疗组之间NTproBNP水平变化无差异。  相似文献   
9.
目的用无创性动态血压监测仪评价国产复方坎地沙坦酯片(坎地沙坦酯16 mg/氢氯噻嗪12.5 mg)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降压疗效.方法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经过2周清洗期后,进入坎地沙坦酯片8 mg单药治疗期,对4周后坐位血压未达标者(达标为血压<140/90 mmHg),进行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以随机双盲、平行对照试验方法,分别服用复方坎地沙坦酯片(复方坎地沙坦酯组,28例)或16 mg坎地沙坦酯片(坎地沙坦酯组,27例)治疗8周.比较两组服药前后24小时动态血压参数变化.观察组内与组间服药前后的不同时段的血压变化,谷峰比值及血压平滑指数.结果共55例患者完成动态血压监测,两组基础指标比较无差异.复方坎地沙坦酯组与坎地沙坦酯组药后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全日平均值(24小时)、日间平均值(600~2200)、夜间平均值(2200~600)均明显下降,与同组基线值比较均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组间比较,复方坎地沙坦酯组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全日平均值(24小时)、日间平均值(600~2200)、夜间平均值(2200~600)的降低幅度与坎地沙坦酯组比较均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服药谷峰比值(SBP/DBP)复方坎地沙坦酯组分别为99.36%(19.16/19.28 mmHg)和87.36%(10.14/11.61 mmHg),复方坎地沙坦酯组分别为54.42%(7.30/13.41 mmHg)和64.86%(6.43/9.91 mmHg).血压平滑指数(SBP/DBP)在复方坎地沙坦酯组为4.53/3.91,坎地沙坦酯组为1.29/1.52.结论复方坎地沙坦酯片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有较好的降压作用,复方制剂比单药降压幅度大、持续时间长.动态血压平均下降幅度日间>全天>夜间,收缩压>舒张压.复方坎地沙坦酯控制血压更平稳.  相似文献   
10.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分析古代通便方剂的用药配伍规律。方法检索第5版《中华医典》中含通便内容的方剂,并根据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进行筛选;在信息标准化处理后建立相应的方剂数据库;使用IBM SPSS Modeler 14.1软件对其进行分析。结果筛选出古代通便方剂共423首,分为汤、丸、散等多种剂型,涉及234味中药;大黄出现频率最高达210次,占总处方数的49.65%;频率最高的药对为大黄、蜂蜜,共出现151次;3味中药组合中出现频率最高的为大黄、麻子仁、蜂蜜,共出现56次。结论通过用药频次统计和Apriori算法模型等分析古代医籍文献中通便方剂的剂型、用药及其配伍规律,为现代临床用药及药物研发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