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4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4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3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1980年~1992年,在收治的住院病人中确诊为肺结核合并肺癌者,经临床系统观察,且资料较完整的共21例。就其临床特点及形成因素分析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103名高龄老人进行营养情况调查、心理状况调查和体测量,结果表明:高龄老人体质指数大于26者很少,只要老龄人的各种营养素达到供给量标准,心理状态乐观满意,且不吸烟不酗酒者,则可长命百岁。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人文关怀护理在无痛胃肠镜检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33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170例对照组160例.对照组在固有检查室检查,使用传统流程;观察组搬迁至新的内镜室检查,并使用人文关怀流程,对比2组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7.1%高于对照组的5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者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人文关怀的实施提高了患者对护理服务及检查的满意度,促进了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  相似文献   
4.
5.
目的 通过比较伴有和不伴有高黏滞血症病人白细胞膜流动性、白细胞荧光光谱、血浆脂质过氧化和血浆中总胆固醇含量,从而探讨了在高黏滞血症情况下白细胞的改变.方法 100人伴有高黏滞血症和60人不伴有高黏滞血症,用荧光偏振技术测量白细胞膜的流动性;用荧光分光光度计,在250nm激发下,测量白细胞的自体荧光发射光谱;用丙二醛试剂盒测血浆中丙二醛含量;用总胆固醇试剂盒测血浆中总胆固醇含量.结果 伴高黏滞血症组较不伴黏滞血症组,白细胞膜流动性降低,脂质过氧化程度大,总胆固醇含量高;高黏滞血症组较不伴黏滞血症组白细胞有三个特征峰值的增加,S1波长为330nm,S2波长为561.4nm,S3波长为654.4nm.结论 伴有高黏滞血症病人白细胞膜流动性变差;血浆MDA水平升高;血浆中总胆固醇增加;白细胞会出现三个强峰峰值的增加S1波长为330nm,S2波长为561.4nm,S3 波长为654.4nm.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心肺复苏后大鼠心功能和心肌组织黏附因子CD11b、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水平及心肌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以及乌司他丁对其的影响。方法:利用窒息法制造心脏骤停大鼠模型,将Sprague Dawley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复苏组及乌司他丁组,每组9只。于自主循环恢复(ROSC)2h,测定左室收缩压(LVSP)、左心室舒张末期压(LVEDP)、左心室压力上升、下降最大速率(dp/dt max),采用透射电镜(TEM)观察心肌细胞超微结构变化,ELISA法测定心肌组织CD11b、ICAM-1水平。结果:与复苏组比较,乌司他丁组心功能有所改善,心肌组织病变减轻,CD11b、ICAM-1水平显著下降。结论:乌司他丁可抑制黏附因子CD11b和ICAM-1表达,改善心肺复苏后大鼠心功能,减轻心肌细胞损伤。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甲型H1N1流感轻症与重症患者的临床特征、发病规律及治疗效果.方法 对8例轻症、9例重症甲型H1N1流感住院患者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及转归进行分析.结果 轻症患者多为流感样症状;白细胞降低或正常,中性粒细胞百分比降低,淋巴细胞百分比增高,单核细胞百分比正常;经治疗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恢复正常,单核细胞百分比于恢复期增高;肝功能无损伤;胸片、肺CT无异常或肺纹理增强、结节样影;治疗效果好.重症病例除流感样表现外,3~5天病情迅速发展,出现呼吸困难,需要入住重症监护病房,接受辅助通气;并出现白细胞、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增高,淋巴细胞百分比降低;肝功能损伤;双肺多叶(中、下叶为主)实变影和周围毛玻璃样影;治疗效果差.结论 通过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等指标及早发现甲型H1N1流感重症病例,给予及时、有效治疗,减少并发症及死亡率.  相似文献   
8.
9.
王瑞  赵研  钱静  王会清  段毅力 《吉林医学》2012,(10):2065-2066
目的:观察腺苷蛋氨酸治疗慢性乙型肝炎高胆红素血症的疗效。方法:选择慢性病毒性乙型肝炎高胆红素血症患者60例,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应用腺苷蛋氨酸1 000 mg/d,输液2周后改为口服制剂1 000 mg/d,应用2周。对照组应用丹参酮丁二磺酸钠注射液40 mg/d,应用4周。观察各组治疗前和治疗后临床症状和肝功能生化指标,并对两组治疗后临床症状改善和肝功能生化指标进行比较。结果:腺苷蛋氨酸及丹参酮丁二磺酸钠治疗慢性病毒性乙型肝炎高疸红素血症均有效,两组治疗后临床症状及肝功能生化指标均有明显改善。两组治疗前后TBIL、DBIL、TBA、ALT比较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ALB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TBIL、DBIL、TBA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ALT、ALB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腺苷蛋氨酸治疗慢性病毒性乙型肝炎高胆红素血症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用于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诊断意义和应用价值探究。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眼科于2016年10月—2018年7月间收治的420例疑似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临床资料,分别对其进行检眼镜检查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术检查,比较两种检测方法的正确检出率。结果研究对象共有802只眼睛接受相关检查,检眼镜检测结果判定为视网膜病变Ⅰ期165只,Ⅱ期123只,Ⅲ期109只,Ⅳ期88只,Ⅴ期75只,病变检出率69.83%(560/802)。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术检测结果判定为视网膜病变Ⅰ期204只,Ⅱ期171只,Ⅲ期152只,Ⅳ期104只,Ⅴ期89只,病变检出率89.78%(720/802)。两种检测方法的检出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9.012,P=0.000)。结论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术相较于传统的检眼镜检查方法对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有更高的检出率,并且分期明确,有利于患者病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有着重要的临床诊断价值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