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外科学   6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锁骨近端粉碎性移位骨折采用桡骨远端锁定钛板内固定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研究对象为本院收治的17例锁骨近端粉碎性移位骨折患者,均采用切开复位桡骨远端锁定钛板内固定。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出血量(108.0±27.0)ml,手术时间(86.0士19.0)min,住院时间(5.6±1.2)d。康复过程中未出现螺钉拔出、钛板断裂等严重并发症。术后半年按照肩关节Neer百分制评分标准:优12例,良4例,可1例。结论锁骨近端粉碎性移位骨折采用桡骨远端锁定钛板内固定治疗安全性和有效性较高,术中要注意锁定钛板内固定系统的合理应用,减少相关的手术操作创伤。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跗骨窦切口钢板联合空心螺钉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经跗骨窦切口钢板联合空心螺钉治疗23例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24足),比较手术前后B9hler角、Gissane角,并按照AOFAS踝-后足评分系统评价疗效。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6~15个月。未发生切口并发症。末次随访跟骨高度、宽度及长度均较术前改善;B9hler角由术前16.05°±3.53°提高至术后28.24°±3.94°(P0.05);Gissane角由术前112.58°±7.85°提高至术后124.58°±9.68°(P0.05)。术后6个月按AOFAS踝-后足评分系统评价疗效:优15例,良4例,可3例,差1例。结论跗骨窦切口钢板联合空心螺钉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能有效重建距下关节结构,改善患者术后功能,临床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索微创跗骨窦切口治疗SandersⅡ型跟骨关节内骨折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自2015年8月至2016年7月,采用跗骨窦小切口钢板螺钉内固定治疗13例SandersⅡ型跟骨骨折患者(共13足),其中男12例,女1例;年龄26~65岁,平均45岁。均为高处坠落伤。比较手术前后B觟hler角(B角)、Gissane角(G角)以及跟骨长、宽、高的复位情况,术后参照美国矫形外科足踝协会提出AOFAS后踝和足评分系统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术后13例患者获得随访,时间6~15个月,平均9.5个月,无一例发生切口并发症。B觟hler角由术前的(18.82±5.11)°提高至术后的(26.63±4.4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16,P=0.000);Gissane角由术前的(111.07±15.36)°提高至术后的(124.56±8.7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5,P=0.011);跟骨的长、宽、高度术前分别为(69.82±5.95),(42.07±3.68),(41.20±3.90)mm,术后(72.61±5.46),(39.10±4.02),(44.03±3.33)m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AOFAS总分为88.2±5.9,其中优8例,良4例,可1例。结论:跗骨窦小切口治疗SandersⅡ型跟骨骨折创伤小,有效重建距下关节面,但应避免选择外侧壁严重粉碎,长、宽、高度及内外翻明显改变的患者。  相似文献   
4.
跟骨骨折多发生于青壮年,这是由于患者受到的轴向应力非常高,从而导致骨折现象的产生,而在大部分的跟骨骨折之中,跟骨关节内骨折占90%左右[1].如果不采取恰当及时的治疗,很容易造成患者的残疾.对于这一病症的治疗方法很多,但是治疗之后的疗效并不理想,近年越来越多的相关专家与学者认为对跟骨外侧进行切开复位手术是治疗这一病症的最好方式,本研究对这一手术方法进行分析与研究,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微创经皮锁定钢板内固定(MIPPO)技术治疗胫骨远段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MIPPO技术治疗37例胫骨远段骨折患者。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手术前后膝、踝关节活动度及Olerud-Molander评分。结果 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6~18个月。手术时间45~75(64.4±5.9)min,术中出血量30~95(74.7±9.5) ml,骨折愈合时间6~14个月。未发生切口感染、皮肤坏死、关节活动僵硬等并发症。末次随访时,关节活动度:膝关节屈曲125°~135°(128.0°±6.0°),踝关节背伸20°~40°(29.5°±4.2°)、跖屈20°~40°(35.6°±5.3°);Olerud-Molander评分40~70(65.9±6.2)分。结论 MIPPO技术治疗胫骨远段骨折具有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少、患者功能恢复好等优点,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6.
目的 比较微创跗骨窦切口与传统外侧L形切口内固定治疗SandersⅡ型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38例SandersⅡ型跟骨骨折患者按手术切口不同分为微创组(20例,采用跗骨窦切口)和传统组(18例,采用传统外侧L形切口).比较两组手术情况、影像学指标、AOFAS踝-后足功能评分及切口并发症.结果 患者均获得随访,时...  相似文献   
7.
肱骨近端骨折是一种较为常见的骨折,约占全身骨折的5%[1],其中肱骨解剖颈骨折伴肱骨头脱位(C3型骨折)临床上治疗较为棘手,多数学者建议行I期肱骨头置换。但我院运用微创内固定系统(LISS)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C3型骨折27例,均取得了较满意效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赵必允  潘骏 《中医正骨》2011,23(11):53-54
膝关节是一种铰链式关节,其本身复杂的解剖结构、所处的外力环境及功能要求,使其成为最易受损伤的关节。后交叉韧带(posterior cruciate ligament,PCL)胫骨附着处撕脱性骨折是膝关节内最常见的损伤,治疗不当将导致膝关节后向不稳及旋转不稳,并可引起一系列后遗改变而严重影响膝关节功能。自  相似文献   
9.
<正>患者,女,26岁,2015年3月25日因右腓骨下段及后踝骨折伴下胫腓联合损伤(Lauge-Hansen旋后-外旋型骨折,见图1A)在我院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术后10周局麻下拆除胫腓联合螺钉,建议患者逐渐负重行走。术后5个月复查,患者右踝关节肿痛明显,X线片提示右踝穴间隙明显增大,诊断为陈旧性下胫腓联合损伤。行TightRope袢钢板治疗。硬膜外麻醉下手术,患者仰卧位。以右外踝原切口入路,逐层切开,显露内固定物,顺利拆除各枚螺钉和1块钢板,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有限切开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疗效.方法 采用有限切开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97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记录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6个月采用Neer评分标准评价肩关节功能.末次随访时记录患者肩关节活动范围.结果 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6~15个月.未发生切口感染、肩峰撞击、肩关节僵硬及肱骨头缺血坏死等并发症.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