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4篇
中国医学   4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早期手术治疗阑尾周围脓肿63例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阑尾周围脓肿早期手术的疗效。方法 对63例1990—2005年阑尾周围脓肿行早期阑尾切除,脓肿清除,肠粘连松解,回盲部修补和右半结肠切除术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其术中情况、手术方法、并发症以及治疗结果。结果 所有患者均在术后3周内痊愈出院,手术发生并发症10例,发生率15.87%。结论 阑尾周围脓肿早期手术切实可行。  相似文献   
2.
部分门静脉动脉化重建肝血流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了解部分门静脉动脉化重建肝血流对肝脏的影响。方法 建立部分门静脉动脉化重建肝脏血流的大鼠实验模型 ,通过该模型对肝脏的血流量、门静脉压和结构的影响分别进行了为期 1个月和 6个月的观察。结果 大鼠在行部分门静脉动脉化后的肝脏血流量为 (2 5 2± 3 2 )mV、术后 1个月为 (2 3 4± 4 6 )mV与术前 (2 2 6± 2 8)mV相比 ,差异无显著意义 (P >0 0 5 )。术后半年的肝脏血流量 (30 6± 10 8)mV与术前 (2 2 6± 2 8)mV相比 ,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5 ) ;术后门静脉压为 (12 9± 1 8)cmH2 O、术后 1个月为 (12 3± 1 4 )cmH2 O与术前 (10 0± 0 4 )cmH2 O相比 ,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1) ;术后半年门静脉压 (18 8± 6 3)cmH2 O与术前 (10 0± 0 4 )cmH2 O相比 ,差异亦有显著意义 (P <0 0 1) ;行部分门静脉动脉化后 1个月时肝脏结构无明显变化。术后 6个月时 4只大鼠 (4/ 10 )出现Disse间隙轻度扩张。结论 部分门静脉动脉化术后 6个月可造成较明显的肝脏血流量增加和门静脉压增高 ,但对肝脏结构的损害尚不很明显  相似文献   
3.
对大肠癌患者围手术期TPN支持疗法进行了对照研究。结果表明大肠癌患者围手术期应用TPN支持疗法,不仅能有效地改善患者术后的血清蛋白和体重状况,改善患者围手术期内的氮平衡,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促进胃肠道功能早日恢复而且对防止并发症的发生也有积极的意义。大肠癌围手术期TPN治疗多采用周围静脉输注,并应重点注意周围静脉的护理。  相似文献   
4.
1 材料和方法11 实验动物 雄性 SpragueDawley(SD)大鼠 20 只,体重 250~300 g,随机分为 4 组,每组各 5 只,除第二组为梗阻性黄疸 5 d 后处死外,其它 3 组均在术后 1 月处死。①对照组仅行胆总管、门静脉、腔静脉和肝总动脉的游离。②单纯梗阻性黄疸 5 d组。③梗阻性黄疸术后 5 d 胆总管再通,并游离门腔静脉、结扎肝总动脉 1 月 组。④梗阻性黄疸术后 5 d,行胆总管再通+门静脉动脉化术后 1 月组。12 肝脏血流量和门静脉压的测定 大鼠用乙醚麻醉后,取仰卧位,固定四肢,由肋缘下横行切口入腹,游离肝脏并暴露门静脉。用 LDF2 …  相似文献   
5.
中西医对胆石症的有关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6.
急腹症是以急性腹痛为共同表现的腹部脏器疾病的统称中医对此虽然没有专的论著,但可散见在腹痛、胁痛、结胸、黄疽、肠痈、便等多门类文献之中。按照中医理论体系从病位、病因、病机和病证探讨急腹症的有关问题,对临床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邓博文  李峥  李媛  赵建更 《光明中医》2023,(9):1670-1673
慢性胆囊炎是外科常见疾病,属中医“胆胀、胁痛、胆瘅”的范畴,病位在胆,与肝脾密切相关,赵建更主任医师基于肝脾同调理论,临床中选用柴平汤以治疗慢性胆囊炎。柴平汤能疏肝健脾,培土达木,使气机调畅,肝脾相和,临床中颇有疗效。笔者有幸跟随学习,获益匪浅,故通过此文探讨柴平汤“肝脾同调”理论治疗慢性胆囊炎的机制和应用,为临床治疗慢性胆囊炎提供一些思路。  相似文献   
8.
一、概述 胆石症的发现有其悠久的历史.至公元五纪时,希腊医生Alexander确切地描述了胆道内结石.1882年德国柏林的外科医生Langenbuch首先实施全胆囊切除术.我国的马王堆西汉古墓中的女尸(公元前167年)经过尸体解剖,发现胆囊内含有胆固醇性结石及胆色素性结石,肝胆系统有华支睾吸虫感染.祖国医学很早便有关于胆道疾病的临床描述.如<灵枢>记载的"胀论"中有"胁下痛胀、口中苦、善太息".  相似文献   
9.
胆石症包括胆囊结石和胆道结石,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在最常见的急腹症中居第二位。根据我国普查结果表明,该病的发生率在2.4%~16.8%之间[1]。而且随年龄的增加而增加,70岁和80岁胆石症的发生率分别可达42.7%和51.9%[2]。近年来由于对其病因研究的不断深入,胆石症治疗也有了新的进展。除传统手术治疗外,各种非手术疗法在国内逐渐被重视而得到发展。在我国中西医结合治疗胆石症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本文就此方面进行综述。1 胆石的形成机制及排石西医学者认为,胆石的形成与以下因素有关:1胃肠道功能受抑制,导致胆汁淤积,如TPN治疗…  相似文献   
10.
胆石症中西医结合研究概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赵建更 《北京中医》2000,19(3):57-58
一、概述 胆石症的发现有其悠久的历史.至公元五纪时,希腊医生Alexander确切地描述了胆道内结石.1882年德国柏林的外科医生Langenbuch首先实施全胆囊切除术.我国的马王堆西汉古墓中的女尸(公元前167年)经过尸体解剖,发现胆囊内含有胆固醇性结石及胆色素性结石,肝胆系统有华支睾吸虫感染.祖国医学很早便有关于胆道疾病的临床描述.如<灵枢>记载的"胀论"中有"胁下痛胀、口中苦、善太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