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篇
中国医学   14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习惯性便秘为临床常见病,是以排便时间延长,大便干结难解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症。近年来笔者采用穴位埋线疗法治疗此病56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肋间神经痛为一个或几个肋间部的经常性疼痛。笔者自1999年以来,用针刺配服西药治疗此病26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赵刚明 《光明中医》2012,27(12):2482-2483
冬病夏治,指冬天易发疾病或冬天原有疾病病情易加重的一些疾病,在夏天进行防治的一种中医传统特色疗法,是中医治未病的方法之一,是防重于治,防治相结合的保健、治病方法。随着这一特色疗法的普及与发展,尤其是其独特的治疗和保健效果,越来越被  相似文献   
4.
慢性咽炎为临床常见病 ,以咽干 ,或痒、疼、异物感、胀紧感为主要症状。病程较长 ,一般治疗疗效不甚理想 ,近年来笔者用针刺加中药治疗此病 2 7例 ,疗效满意 ,现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本组 2 7例门诊病例 ,全部经耳鼻喉科确诊。其中 ,男11例 ,女 16例 ;年龄最小 2 3岁 ,最大 5  相似文献   
5.
现行一些书籍如《内科学》、《黄帝内经词典》、《经外奇穴纂要》认为《内经》记载的“奇输”为奇穴,笔者认为此种解释不妥,在此阐明自己的见解,与同道商榷。我们知道,腧穴包括经穴、奇穴、阿是穴三部分。经穴是归属十四经的腧穴,有固定部位和名称;阿是穴是“以痛为腧”,没有固定部位,没有名称;奇穴则是指没有归属十四经的腧穴,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为有明确位置且有名称称为“有名奇穴”,一部分有明确位置但尚无定名称为“无名奇穴”,可见奇穴为不归属十四经、具有明确位置的有名或无名腧穴。而《灵枢·刺节真邪篇》载:“彻衣者,尽刺诸阳之奇…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三针四穴对面瘫的治疗效果。方法:将100例临床病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采用三针四穴之针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结果:两组总有效率相同,但治愈率观察组优于对照组。结论:三针四穴治疗面瘫疗效好,取穴少,患者易于接受。  相似文献   
7.
内关穴是手厥阴心包经穴,为临床常用腧穴,位于腕横纹上二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笔者在临床中运用此穴较多,在针刺时曾出现几次后遗疼痛,现介绍如下,供同道参考。针刺内关穴起针后出现局部疼痛,前臂活动受限,此情况笔者曾遇到过几例。首例是为一中年女性患者治疗失眠症,针刺左侧内关穴后出现上症,自以为是遗留针感,让患者休息一下即可缓解,当时未予处理。可是次日复诊患者述睡眠虽有改善,但左侧前臂内关穴周围仍然疼痛,前臂活动时疼痛加重,即给予针刺同侧曲池、合谷,又辅以局部按摩。三诊疼痛减轻,又给予局部按摩,四诊时疼痛消失。…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益气祛风通络针刺法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9例周围性面瘫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5例采用益气祛风通络针刺法,对照组64例采用祛风通络针刺法。结果:治疗组痊愈率为86.1%,对照组痊愈率为70.3%,两组痊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益气祛风通络针刺法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益气祛风通络针刺法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9例周围性面瘫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5例采用益气祛风通络针刺法,对照组64例采用祛风通络针刺法。结果:治疗组痊愈率为86.1%,对照组痊愈率为70.3%,两组痊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益气祛风通络针刺法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0.
胸、腰源性腹痛是指由胸、腰部疾病引起的腹痛.临床上胸、腰源性腹痛并非少见,其原因主要是由于胸部或腰部软组织损伤或脊神经根受刺激而引起,由于部分患者就诊时以腹痛为主要临床表现,背腰部病痛被忽视,所以常常被误诊为腹部器官疾病.笔者在近10余年针灸临床工作中诊治此类患者17例,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