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2篇
中国医学   3篇
  2014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心源性晕厥的临床特点及治疗与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对45例心源性晕厥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心源性晕厥患者在性别、年龄构成、发病特征、病因构成及治疗与预后的关系等方面均有其特点。结论心源性晕厥多见于老年男性,以心律失常性晕厥最常见,发作前后可有明显的症状,有效的治疗可明显改善心源性晕厥的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不明原因性晕厥住院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本研究对20例以不明原因性晕厥收住院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不明原因晕厥患者中,小于45岁者占35.0%,大于60岁者占45.0%,男性占50%,有基础疾病者占45.0%,非频繁发作者80.0%,60.0%有发作前症状,40.0%有发作后症状,复发率30.0%,死亡率为0%。结论:不明原因性晕厥可见于各年龄组,老年多见,发作不频繁,可有基础疾病或发作前后症状,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留学生实习前病史采集临床技能培训教学方法。方法借鉴以问题为基础学习、以团队为基础学习与标准化病人的应用,对留学生进行病史采集培训,课前课后收集问卷调查,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留学生对于课堂信息、课堂组织、课堂内容、课堂演讲的满意率分别为100.0%、95.2%、100.0%、100.0%,与课前相比,课后留学生在病史采集的自信心、身份识别、现病史、既往史等、系统回顾、采集流程、询问技巧方面有显著性提高。结论借鉴以问题为基础学习教学、以小组为基础学习教学与标准化病人问诊方法,采取分组讨论的模式对留学生进行病史采集临床技能培训教学方法,学生满意度高,教学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神经介导性晕厥住院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对21例以神经介导性晕厥收住院的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神经介导性晕厥患者中,年龄小于45岁者占62%,大于60岁者占24%;男性占62%,有基础疾病者占62%,复发率16%,病死率11%。结论神经介导性晕厥可见于各年龄组,男性多见,多数伴有基础疾病,以血管迷走性晕厥常见,且预后良好,多数见于青年患者且有发作前及发作后症状。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永久起搏器植入术后常见并发症的发生原因、预防措施及处理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84例安装永久起搏器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发生并发症共33例,发生率为11.6%,其中囊袋血肿10例、电极脱位10例、起搏器综合征5例、感知+起搏障碍2例、囊袋破溃2例、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2例、脑梗死2例。结论加深对起搏器常见并发症的了解、重视术前预防、术中规范熟练操作、加强术后随访,早期发现并积极处理各种并发症,可显著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永久起搏器植入术后并发症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永久起搏器植入术后常见并发症的发生原因、预防措施及处理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284例安装永久起搏器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术后发生并发症共33例,发生率为11.6%,其中囊袋血肿10例、电极脱位10例、起搏器综合征5例、感知+起搏障碍2例、囊袋破溃2例、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2例、脑梗死2例。结论 加深对起搏器常见并发症的了解、重视术前预防、术中规范熟练操作、加强术后随访,早期发现并积极处理各种并发症,可显著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 本研究通过制作一种模拟LQT2的动物模型--Langendorff离体灌流兔心脏LQT2的动物模型,然后用钾通道开放剂吡那地尔(pinacidil)干预,研究吡那地尔对离体LQT2兔心脏模型心室复极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将30只体重为2.5-3.5kg的健康新西兰兔随机分为A、B、C三组,A组(对照组),B组(吡那地尔组),C组(吡那地尔 优降糖组).取出心脏,立即行逆行主动脉灌注,然后用有齿镊钳夹房室结造成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在Langendorff离体灌流兔心脏上同步记录左室心内膜及心外膜单相动作电位和容积传导心电图.分别用1000ms刺激周长(CLs)起搏至少100个心动周期,体表心电图提示无sT-T明显压低或抬高.然后用加有右旋索他洛尔(d-Sotalol)100μmol/L浓度的台氏液逆行Langendorff灌流30min后再分别用上述刺激周期进行刺激,观察:①90%动作电位时程(APD90);②90%复极时间(RT90);③跨室壁复极离散度(TDR);④早期后去极化(EAD)及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的发生率;⑤平均QT问期等的变化.并对A、B、C三组进行不同的药物制剂干预.结果 右旋索他洛尔明显延长离体兔心脏心内膜及心外膜单相动作电位时程(P<0.001);TDR延长(P<0.001);同步记录容积传导心电图的QT间期延长(P<0.001);EAD发生率从0%到86.67%(P<0.01);TdP发生率从0%-43.33%(P<0.05).吡那地尔缩短由d-Sotalol所引起的动作电位时程延长,使左室心内膜、心外膜的APD90缩短,缩短容积传导心电图QT间期,减少跨壁复极离散度TDR(P<0.001);消除早期后去极化EAD(P<0.01),并抑制触发性心律失常TdP(P<0.05).吡那地尔 优降糖组的结果显示:APD90、TDR、EAD、TdP等指标在处理后与对照组相比,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吡那地尔能抑制LQT2兔心律失常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赵京丹  张萍 《河北中西医结合杂志》2007,16(34):5077-5078,5081
目的探讨神经介导性晕厥住院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对21例以神经介导性晕厥收住院的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神经介导性晕厥患者中,年龄小于45岁者占62%,大于60岁者占24%;男性占62%,有基础疾病者占62%,复发率16%,病死率11%。结论神经介导性晕厥可见于各年龄组,男性多见,多数伴有基础疾病,以血管迷走性晕厥常见,且预后良好,多数见于青年患者且有发作前及发作后症状。  相似文献   
9.
心源性晕厥与非心源性晕厥患者的不同临床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京丹  张萍 《实用医学杂志》2007,23(21):3406-3407
目的:探讨心源性晕厥与非心源性晕厥患者的不同临床特点。方法:对晕厥原因待查收住院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心源性晕厥与非心源性晕厥患者中,〉60岁者分别占53.3%、21.7%,男性患者分别占64.4%、60.9%,有基础疾病者分别占55.6%、43.5%,非频繁发作者分别占80.0%、65.0%,有前驱症状者分别占84.4%、58.7%,有发作后症状者分别占73.3%、43.5%。结论:心源性晕厥以老年人多见,大部分有前驱症状与发作后症状,非心源性晕厥以青年人居多,两者都以非频繁发作居多。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室性心律失常是临床常见急诊,长QT综合征(LQTS)所致的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TdP)是室性心律失常的一种类型.为进一步研究长QT综合征,特制作离体LQT2兔心脏模型.方法 新西兰兔共12只,取出心脏,立即行逆行主动脉灌注,然后用有齿镊钳夹房室结造成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分别用1000ms刺激周长(CLs)起搏至少100个心动周期,体表心电图提示无ST-T明显压低或抬高,给予低钾低镁台氏液灌流5min,观察EAD及心律失常情况.然后用加有右旋索他洛尔(dSotalol)100μmol/L浓度的台氏液逆行Langendorff灌流30min后再分别用上述刺激周期进行刺激,观察:①90%动作电位时程(APD90);②90%复极时间(RT90);③跨室壁复极离散度(TDR);④早期后去极化(EAD)及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的发生率;⑤平均QT间期等的变化.结果 12只新西兰离体Langendorff灌流兔心脏,在心动过缓及高浓度d-Sotalol(100μmol/L)存在时,动作电位时程明显延长,TDR明显增加(P<0.001),并诱发出EAD(11/12,91.67%),但TdP发生率低(3/12,25%),在附加的低钾低镁台氏液灌流时,TdP发生率高(10/12,83.33%).结论 d-sotalol可在Langendroff灌流离体新西兰兔心脏上成功制备LOT2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