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0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16篇
基础医学   8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18篇
神经病学   4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56篇
预防医学   5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16篇
中国医学   113篇
肿瘤学   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3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7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4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观察通心络胶囊对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模型大鼠脑缺血后微血管的保护作用.方法 清洁级雄性SD大鼠200只随机分为5组:假手术组只做颈总和颈内动脉分离和生理盐水灌胃;其余4组制备MCAO模型,其中MK-801组在造模成功后腹腔注射MK-801;通心络大、小剂量组均在造模成功后分别给予1.0 g·kg-1·d-1和0.5 g·kg-1·d-1通心络原粉水溶液灌胃;模型组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灌胃.各组动物分别于术后6、12、24、48和72 h电镜观察皮质微血管超微结构改变、检测缺血脑皮质毛细血管通透性、免疫组化法测定大脑皮质Ⅷ因子和脑微血管周围IL-6、IL-1β蛋白表达.结果 电镜下观察,治疗组均能显著改善缺血后脑皮质微血管超微结构;模型组脑内伊文蓝含量明显增加(P<0.01),通心络大剂量组在脑缺血12 h能显著降低其含量(P<0.01),并且在24 h后较小剂量组、MK-801组降低明显(P<0.01);模型组皮质中微血管数急剧减少(P<0.01),治疗组各时间皮质中血管数均明显多于模型组(P<0.01),其中通心络大剂量组的微血管数多于其他治疗组(P<0.01,P<0.05);模型组脑皮质微血管周围IL-6及IL-1β表达升高(P<0.01),分别于缺血后24和12 h达到高峰,各治疗组与模型组相比,IL-6表达明显升高(P<0.01),而IL-1β表达明显降低(P<0.01),其中通心络大剂量组最为明显(P<0.01).结论 通心络胶囊可从多角度对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模型大鼠脑缺血微血管损伤进行保护.  相似文献   
2.
血瘀证与血管内皮细胞内游离钙浓度关系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6  
目的:研究血瘀证与血管内皮细胞内游离钙浓度的关系,观察不同复方(活血化瘀复方、益气活血复方、理气活血复方)对血内皮细胞内游离钙浓度的影响。方法:以大鼠为研究对象,给予高胆固醇和高脂饲料喂养建立血瘀证动物模型,分为6组,观察组分别给予硝苯地平、活血化瘀复方、益气活血复方、理气活血复方。下腔静脉取血,测血清钙、血清总胆固醇和三酰甘油,Fura-2/Am标记,荧光测定血管内皮细胞内游离钙浓度。结果:①造模组与对照比较,血清钙明显升高(P<0.05)。②所有复方均具有钙通道阻断剂样作用,能增加细胞外钙浓度,与造模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③造模组与对照组比较,胞内游离钙浓度明显升高(P<0.05),益气活血复方能使造模运动血管内皮细胞内游离钙浓度降低,与造模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①血瘀证血管内皮细胞内游离钙浓度升高,血瘀证的形成可能与血管内皮细胞的屏障功能下降有关。②益气活血复方能降低胞内游离钙浓度,具有血管内皮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脉络学说研究“脉络—血管系统病”的发生发展规律、基本病理变化、临床证候特征、辨证治疗用药,与经络学说具有同等重要的学术地位和价值,共同构成了完整的中医学经脉理论.但由于历史的原因导致脉络学说缺位,致使这一对血管病变具有重要指导价值的理论未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通过回顾“脉”、“血脉”、“脉络”等名词起源与演变的历史过程,同时结合临床实践对脉络学说的诸多概念进行初步诠释,科学界定“脉络病变”的内涵与外延并简要论述脉络学说的研究范围,指出脉络学说在促进中医经脉理论发展完善以及络病学科建设中占有重要的学术地位与积极作用,对于提高血管病变的防治水平具有重要临床指导价值,凸显系统构建脉络学说在推动中医学术发展及指导临床实践中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脉络病变辨证方法是以脉络学说为指导,充分收集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及有关病情资料并结合现代医学对血管病变的认识进行综合分析,从而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并从辨发病因素、辨营卫气血、辨寒热虚实、辨络形络色、辨个体差异、辨理化检查等诸多方面进行了简要论述,对临床脉络病变正确辨证施治与遣方用药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通心络超微粉提高小鼠急性缺氧耐受性量效及时效关系。方法:120mL广口瓶密闭缺氧,观察小鼠缺氧耐受时间。结果:通心络超微粉最佳剂量为1.52g生药/kg,缺氧耐受时间为18.61m in;给药后30m in起效,3h效果最好,能持续至给药后6h。结论:通心络超微粉在提高小鼠急性缺氧耐受性上存在较好的量效、时效关系。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挖掘古籍方剂分析并总结心悸病的治疗中风药的使用规律,为心悸病合理配伍风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根据检索关键词在中国方剂数据库中筛选出治疗心悸病的方剂,并建立相关的EXCEL数据库,采用频次分析和关联规则方法。结果筛选出治疗心悸病相关方剂925首,涉及中药359味,以补益药为主,共含51味风药,以发散风寒类风药使用频次最高;筛选出66组风药组合,多是以两味风药配伍补益药为主。关联分析中祛风寒湿药与发散风寒药配伍组合应用居多,虫类风药组合紧密性高,规则性强。结论心悸病治疗中以补益药为主,风药在心悸病治疗中属于辅佐地位,以发散风寒为主,兼顾活血祛风、祛风除湿、息风止痉,强调内风、外风同时治疗。  相似文献   
7.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中医证候量化诊断标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建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中医证候量化诊断标准。方法:根据文献研究、专家咨询、临床流行病学调查获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四诊信息。将493例临床患者随机分为运算组(370例)和考核组(123例),以基于熵的复杂系统分划方法提取运算组患者症状信息,分析证候之间组合规律,确立症状对证候贡献度,以诊断性试验ROC曲线分析方法建立诊断阈值,并依据考核组数据对其进行前瞻性检验。结果: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存在以络气郁滞、络气虚滞、痰湿、血瘀、阴虚、火热等基本证候,分别确立了不同症状对证候诊断的贡献度,建立了诊断阈值,前瞻性检验显示其具有良好的灵敏度、特异度及符合率。结论:基于熵的复杂系统分划方法可用于中医证候的量化研究,建立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量化诊断标准具有良好的诊断效能,为中医证候规范化及进一步开展络病与血管病变相关性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1材料与方法1·1材料1·1·1实验动物及分组健康Wistar雄性大鼠50只,体重200g~230g,购于北京维通利华实验动物中心,大鼠5只/笼,饲养在河北以岭医药研究院药理实验室,将大鼠按体重随机分为下列5组:(1)空白对照组:正常饲料饮食;(2)络气郁滞组:正常饲料饮食;(3)病理基础模型(HCY)组:3%蛋氨酸饮食(不限食);(4)病证复合模型组:3%蛋氨酸饮食(不限食)。以上4组每天0·5%CMC-Na 1ml/100g灌胃,每周6次;(5)薤白治疗组:病证复合模型 薤白提取物灌胃,每天按1ml/100g灌胃,每周6次,共6w时间。1·1·2饲料正常饲料:为全价颗粒饲料,由北京科澳协力饲料有…  相似文献   
9.
糖尿病肾病(DKD)是糖尿病最主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已成为终末期肾病的最常见原因.目前西医治疗DKD仍缺乏有效的手段和方法,近年来,中医药从络论治DKD已成为焦点,积极探讨DKD的中医病名和病因病机,可以为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提供理论依据,众多学者强调肾络损伤在DKD中的重要性,治疗上多采用分期结合分型辨证的治则治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气虚和气滞型血管内皮损伤相关的炎症、氧化应激等7组基因表达谱的异同,及通心络对基因表达谱的影响。方法:用高L-蛋氨酸复制SD大鼠血管内皮损伤,并附以负重游泳法和束缚法分别制造气虚和气滞证实验模型。应用RT-PCR技术和NCBI提供的基因表达系列分析(SAGE)数据库及在线工具,分析气虚和气滞型内皮损伤相关的炎症、氧化应激等7组基因表达谱的变化,以及通心络对基因表达谱的影响。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气虚组炎症相关环氧合酶-1(COX-1)、环氧合酶-2(COX-2),氧化应激相关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血管舒缩相关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内皮素转换酶(ECE)基因的表达均显著升高(P<0.05或P<0.01),前列环素合酶(PCS)基因表达变化无统计学差异,通心络治疗后这些基因的表达降低(P<0.05或P<0.01);气滞组COX-1,COX-2, iNOS及eNOS,ECE基因表达亦显著升高(P<0.01),PCS和SOD基因表达显著下降(P<0.01),通心络治疗后这些基因的异常表达趋于正常(P<0.01)。结论:气虚和气滞型血管病变中,内皮损伤7组相关基因表达谱不尽相同,而通心络能改善这些基因表达谱的异常,从而起到保护血管内皮免受损伤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