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9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IGF-1在成骨样细胞增殖中的作用及与钾离子通道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 1(IGF - 1)促大鼠成骨样肉瘤细胞 (UMR10 6 )增殖作用及与钾离子通道活动的关系。方法 :采用磺基罗丹明 (SRB)染色法观察细胞增殖并用膜片钳技术记录细胞膜钾离子通道电流的变化。同时用3 H -TdR掺入测定DNA合成的改变。结果 :IGF - 1可以明显地促进UMR10 6细胞的增殖 ,且使3 H -TdR掺入率增加 93.5 7%。在含有生长因子IGF - 1(10 -8M)的培养液中培养 12h后 ,钾通道电流比对照有明显增加 ,而且用钾通道阻断剂后 ,3 H -TdR掺入率下降。结论 :IGF - 1可促进大鼠成骨样肉瘤的DNA合成和细胞增殖。且细胞膜钾通道的活动与此促增殖活动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甲状旁腺素 (PTH)促大鼠成骨样肉瘤细胞 (UMR10 6 )增殖作用及与钾离子通道活动的关系。采用磺基罗丹明(SRB)染色法观察细胞增殖改变并用膜片钳技术记录细胞膜钾离子通道电流的变化。同时用 3H- Td R掺入法测定 DNA合成的改变。结果显示 ,PTH可以明显地促进 UMR10 6细胞的增殖 ,且使 3H- Td R掺入率增加 77.14 %。在含有 PTH(10 - 8mol· L- 1 )的培养液中培养 12 h后 ,钾通道电流比对照组有明显增加 ;而且用钾通道阻断剂后 ,3H- Td R掺入率下降。表明其可促进大鼠成骨样肉瘤的 DNA合成和细胞增殖 ,且细胞膜钾通道的活动与此促增殖活动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检测原发性肝癌(PHC)、肝硬化、转移性肝癌,其它肝脏疾病及健康人血清α-L-岩藻糖苷酶(αFu)活力.结果表明:PHC组αFu活性显著高于其它肝病各组(P<0.01),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较有极显著差异(P<0.001).提示αFu中作为PHC诊断的辅助性指标.αFu与αFP联合检测可使PHC诊断的阳性率提高至93.0%.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血清唾液酸水平与恶性肿瘤的关系 ,探讨恶性肿瘤的早期诊断方法。方法 :对 80例正常人和12 0例恶性肿瘤患者的血清采用快速比色法 ,在国产 72 2型分光光度计上进行唾液酸的检测分析。结果 :正常组与各类恶性肿瘤组有显著差异。正常人阳性率为 0 %肺癌组阳性率 92 .5 %、肝癌组阳率 88.5 %、胃癌组阳性率 90 %、食道癌组阳性率 89.4%、乳腺癌组阳性率 75 %、卵巢癌组织阳性率 75 %。结论 :恶性肿瘤患者血清唾液酸水平升高。血清唾液酸对恶性肿瘤有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5.
SRB染色法定量测定EGF、IGF-1及TNF-α对细胞增殖的影响开封医专生化教研室刘彬,谷静丽,王玉兰北京医科大学生化与分子生物学系丁卫对细胞增殖状态的观察及测定,是研究激素、生长因子及某些药物对各种细胞、特别是肿瘤细胞增殖状态影响的基本技术和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血清唾液酸在恶性肿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分析测定了160例正常人、150例良性疾病患者和152例恶性肿瘤患者血清唾液酸含量。结果正常组与良性疾病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恶性肿瘤组与正常组及良性疾病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血清唾液酸可作为恶性肿瘤辅助诊断的较好定量指标,也是肿瘤大面积普查的较好指标。  相似文献   
7.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多态性与肺部疾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谷静丽  王玉兰 《医学综述》1999,5(8):350-351
<正>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 ACE EC3.4.15.1)或称为激酶Ⅱ,在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发挥关键作用。它不仅能裂解血管紧张素Ⅰ成为具有强烈促血管收缩的物质血管紧张素Ⅱ,也能催化其他一些活性小肽如缓激肽、P物质和脑啡肽等的代谢并使其失活。人体内源性ACE由1306氨基酸组成。基因位于染色体的17q23位上,长度大约21kb,包含26个外显子。在16内含子内有一段DNA片段的插入/缺失  相似文献   
8.
<正> 甲胎蛋白(AFP)是一种在胎儿及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液中活性较高的蛋白质。近期研究显示,其复杂的促细胞增殖作用,可能与其结构特殊性有关。亦有人将其看作内分泌激素,或细胞因子。在国内外受到广泛的重视。甲胎蛋白又是原发性肝癌的血清标识物,是临床上诊断原发性肝癌首选,且最有效的方式。因此国内外很多的实验室及生物制剂公司对甲胎蛋白纯品的需要量很大。活性甲胎蛋白的提取主要从脐血,人流胎儿组织、或肝癌病人腹水中获得,含量低,分离纯化困难很大。本文对应用盐析  相似文献   
9.
原发性肝癌(primary carcinoma of the liver,PHC)是一种常见且病死率较高的恶性肿瘤,在各类恶性肿瘤中PHC患者病死率位居第3位。早期诊断和治疗是提高PHC患者生存率、延长生存期的重要条件。早期PHC多无明显临床症状和体征,且病灶小,一般不易发现,难以进行诊断。临床医生主要依靠血清甲胎蛋白(AFP)测定结合影像在亚临床阶段进行诊断。  相似文献   
10.
三种生长因子对UMR106细胞周期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应用流式细胞技术,观察了 EGF、IGF—I和 TNF—α对 UMR106细胞周期变化的影响.结果发现,生理剂量的EGF和IGF—I处理细胞12小时后,使S期细胞较对照明显增加;而TNF—α的作用则相反.提示上述因子对细胞增殖的调节作用均与细胞DNA合成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