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1篇
耳鼻咽喉   1篇
综合类   1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观察耳呜客观检测指标与中医辨证分型的内在联系。方法:选择具有典型中医证候表现的6个证型的180例(215耳)耳鸣患者,分别进行纯音测听、声导抗、耳声发射、听性脑干反应、经颅多普勒等检查,数据经SPSS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不同证型的听力损失程度、听力图类型表现出不同的特点;风邪袭闭型耳呜频率最低,与其他型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耳呜响度各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风邪袭闭型耳鸣TEOAE、DPOAE检出率最高,与其他型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其他型之间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风邪袭闭型TCD检测异常者为31.8%,低于总的TCD检测异常率;气滞血瘀型TCD检测异常者为77.8%,高于总的TCD检测异常率;其余各型与总的TCD检测异常率接近。各证型间鼓室导抗图、声顺值、同侧和对侧镫骨肌声反射、ABR的Ⅰ、Ⅲ、Ⅴ波潜伏期及Ⅰ-Ⅲ、Ⅲ-Ⅴ、Ⅰ—Ⅴ波间期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对耳鸣患者进行客观检测有助于中医辨证分型。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雷贝拉唑联合柴胡疏肝散治疗咽喉反流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于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同德医院接受治疗的咽喉反流病患者110例,完全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5例。对照组给予雷贝拉唑治疗,每次10mg,每日早、晚餐前30min口服;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柴胡疏肝散,每日1剂,水煎服,分2次服用。观察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内窥镜检查评分及临床效果。结果2组治疗后内窥镜检查评分与治疗前比较[观察组:(0.2±0.1)分比(1.5±0.6)分;对照组:(0.3±0.1)分比(1.5±0.7)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内窥镜检查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9%(39/55),明显低于观察组的90.9%(50/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雷贝拉唑联合柴胡疏肝散治疗咽喉反流病临床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分泌性中耳炎(secretory otitis media,SOM)患者血清及耳积液内炎性因子和转化因子水平变化,并分析指标水平与SOM的相关性。 方法 选取2015年10月-2017年1月浙江省立同德医院收治的SOM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分为急性组、亚急性组和慢性组,每组各抽取患者30例,同时选取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比较各组患者血清、耳积液内的炎性因子和转化因子水平,并分析各指标与SOM的相关性,其中多组间指标水平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两两比较采用t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分析。 结果 SOM患者与对照组血清及SOM患者中耳积液内的炎性因子与转化因子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对照组相比,SOM患者血清TNF-α、IL-5、IL-8、TGF-β1和TGF-β2水平均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急性组相比,亚急性组及慢性组的血清及中耳积液内的TNF-α、IL-5、IL-8、TGF-β1和TGF-β2水平均显著升高,且慢性组各指标水平显著高于亚急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SOM患者血清及中耳积液内的TNF-α、IL-5、IL-8、TGF-β1和TGF-β2水平与SOM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均P<0.05)。 结论 SOM患者血清炎性因子及转化生长因子水平异常,血清及耳积液内炎性因子、转化生长因子水平与SOM的病情严重程度关系较为密切。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慢性鼻-鼻窦炎(chronic rhinosinusitis,CRS)患者鼻内镜下所取钩突、筛窦黏膜标本是否存在细菌生物膜(bacterial biofilms,BF)及其形态学特征,探讨细菌生物膜在CRS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对15例CRS伴有鼻息肉患者(试验组)和11例无CRS的鼻骨骨折患者(对照组),在鼻内镜下取钩突、筛窦黏膜(患者均知情同意),扫描电镜电镜下观察,判断标本中是否存在细菌生物膜,并描述其形态学特征.分析试验组与对照组之间的差异,对细菌生物膜的存在与部分临床指标进行相关分析.所有患者均行鼻窦CT检查并行CT评分.计量资料实验数据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小样本计数资料用Fisher精确检验.结果 试验组15例患者中发现9例有细菌生物膜;对照组11例患者中发现1例有细菌生物膜,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949,P<0.01).扫描电镜下,试验组9例患者标本中发现具有水通道、三维结构、基质包被的球形和椭圆形小体等典型特征的细菌生物膜.5例(包括1例对照组)标本发现除具有典型细菌生物膜特征外,还可见到与普通炎症导致的纤毛排列紊乱、缺失不同的纤毛黏聚.试验组细菌生物膜阳性患者的鼻窦CT评分(15.89±6.30)高于细菌生物膜阴性的患者(9.50±5.79),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4,P<0.05).结论 扫描电镜下可观察到CRS患者鼻黏膜中存在水通道、三维结构、基质包被的球形和椭圓形小体的典型形态特征的细菌生物膜.纤毛黏聚可能是细菌生物膜形成过程中的一种特有表现,是否也可以作为判断细菌生物膜存在的标志,有待于今后进一步研究.细菌生物膜的存在与CRS的发病密切相关,与疾病的严重程度相关,也可能是CRS难治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