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篇
  免费   1篇
皮肤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4篇
综合类   27篇
预防医学   3篇
中国医学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评价 1 31 I-单克隆抗体 ch TNT与结肠肿瘤的亲和性 ,以了解其用于结肠癌定位诊断和导向治疗的可能性 ,对 18只荷人结肠癌裸鼠腹腔注射 5 .5 5 MBq1 31 I-ch TNT后 1、2、3、5、7d,分别作放射免疫显像 ,并逐日分级处死 ,行组织分布测定 ,并与 1 31 I对照组比较。结果发现实验组注射标记抗体后 1d肿瘤组织清晰显影 ,并持续显示至实验结束。瘤体内放射性维持相对稳定水平 ,1 31 Ich TNT以结肠癌组织内的有效半衰期为 6 .8±1.8d。其他脏器组织放射性浓聚少 ,并逐渐消失。第 7天肿瘤与周围组织放射性比值 (T/ NT)达 14 .8± 5 .3。提…  相似文献   
2.
狼疮静对NZB/NZW F1小鼠病情发展的动态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狼疮静颗粒是由补肾化毒中药组成 ,前期临床研究及部分疗效机理的实验研究已获肯定和证实〔1~ 3〕,为进一步研制和开发新药 ,并提供模型动物症状学改变的实验依据 ,我们运用狼疮静颗粒剂型 ,对 3~ 6月龄雌性 NZB/ NZWF1小鼠 (自发性狼疮小鼠 )显性发病的部分症状及病情变化情况进行了研究观察 ,现将结果总结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 .1 实验动物 :2 8只 3月龄雌性 NZB/ NZWF1小鼠由复旦大学实验动物科学部提供 (从美国 Jacsion实验室引种 ,SPF级环境下繁殖 F1代 )。1 .2 试验药物 :狼疮静颗粒 ,1 0 g/袋装 (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狼疮静颗粒对自发性狼疮小鼠的免疫调节作用机制。方法运用狼疮静颗粒、强的松及狼疮静合强的松三组药物,对3月龄雌性NZB/NZWF1狼疮模型小鼠进行干预治疗6周,观察各组小鼠CD4 、CD8 细胞及ICAM-1表达的影响。结果中西药物均能改善模型小鼠CD4 、CD8 细胞分布,抑制血清和血浆淋巴细胞表面ICAM-1的高表达,以申狼疮静结合强的松组效果明显为优。结论狼疮静颗粒能有效改善并调节自发性狼疮小鼠细胞免疫功能,抑制过亢的免疫反应,结合西药后可协同发挥疗效并显示出疗效优势。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4个与营养代谢相关基因(DL、Tr、Pe、P3)对BALB/c小鼠的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方法将4个基因的反义核酸微量定量注入小鼠侧脑室。设反义核酸实验组、随机序列核酸对照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3组;3次注射后于第4天取血清进行生化指标测定。结果DL和Tr实验组与对照组分别在6项指标上有显著性差异,Pe实验组、P3实验组与对照组分别有4项和3项指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3个反义核酸实验组(DL、Tr和P3)BABL/c小鼠的血中甘油三酯含量都显著高于对照组,尤其是Tr反义核酸实验组的胆固醇含量也显著高于对照组,且都超出正常值范围,进一步证明Tr基因与脂类代谢有一定的相关性。另外上述3个反义核酸实验组(DL、Tr和P3)的血中葡萄糖含量也明显高于对照组并超出正常值范围,说明这些基因还可能与糖代谢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比较侧链脂肪酸β-甲基碘苯脂十五烷酸(BMIPP)和直链脂肪酸碘苯脂十五烷酸(IPPA)在心肌代谢上的异同和特点.方法 制备大鼠离体灌流心脏模型10只,分为2组,每组5只.基础灌流30 min后,分别于灌流液中加入125I-BMIPP和125I-IPPA,持续灌流3 h后取样灌流液,提取脂溶相处理后行薄层色谱法(TLC)和高压液相色谱法(HPLC)分析,并与加入被测物品初期(5 min)的结果相比较.结果 125I-BMIPP灌流5 min和3 h后脂溶相提取放射性活度分别为注入剂量的99%和92%,而125I-IPPA分别为95%和38%.125I-BMIPP灌流5 min,HPLC分析放射性全部集中于保留时间37 min段.3 h后该处仍呈主峰,其前出现数个小峰,峰值分别对应于代谢产物甲基碘苯脂十四烷酸、对碘苯十二酸、对碘苯十酸、对碘苯八酸、对碘苯六酸、对碘苯四酸和对碘苯乙酸.125I-IPPA灌流初期于HPLC保留时间33 min段显示明显高峰,继续灌流3 h后,该峰值消失.TLC测定125I-BMIPP Rf值为0.52,125I-IPPA为0.45.3 h后,85%的125I-BMIPP仍集中于Rf值0.52处,在Rf值0.31前后有数个小峰.而125I-IPPA持续灌流3 h后Rf值0.45处的峰消失,仅在原点发现放射性.结论 125I-BMIPP不被β氧化,能在心肌细胞内长时间滞留,便于观察脂肪酸在心脏内的分布状况.而125I-IPPA代谢快速,可显示心肌中长链脂肪酸代谢氧化过程.  相似文献   
6.
<正> 近年来国内外对锌(Zn)与生长发育的关系作了广泛深入的研究。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Zn 营养水平低下与一系列生化紊乱有密切关系,缺锌可导致器官和组织的生理功能异常,生长发育迟缓,免疫功能低下等症状。目前已认识锌营养缺乏可用补充锌剂来治疗,硫酸锌等制剂已在临床试用,对纠正缺锌所造成的病变具有肯定疗效。但这些无机锌制剂,使用时对胃肠道有一定刺激,其吸收利用可能存在某些障碍。新近研制的富锌营养酵母,系通过  相似文献   
7.
为评价上海医科大学儿科医院所研制的婴幼儿离乳食品--营养基粉的蛋白质营养价值,将雄性离乳SD大鼠20只,随机均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2组的饲料中分别加营养基粉和酪蛋白,饲料的蛋白质含量都为10%,大鼠单笼饲养28d,以蛋白南功效比值为评价指标,并测定有关生化参数。结果,试验组的PER值为2.3,与酪蛋白对照组接近。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131I-抗肿瘤人鼠嵌合单克隆抗体(131I-TNT)用于裸小鼠的安全剂量.以提供今后进行药效学研究的剂量范围,将5~6周龄SPF级BALB/c裸小鼠24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雌雄各3只。前3组为实验组,分别经腹腔注射~(131)I-TNT-TNT22.2、14.8和7.4MBq/只。第4组为对照组,腹腔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131)I-TNT的放射性比活度为3.7X1011Bq/g,放化纯度>95%,免疫活性>75%,标记后24h内使用,标记物经无菌、无热源检查均合格。使用前用含4%人血清白蛋白的生理盐水稀释三所需浓度。注射后分笼饲养,每日观察进食量、体重变化、行为活动等生命活动指标。结果,腹腔注射~(131)I-TNT14.8MBq/只组与7.4MBq/只组,裸鼠活动如常,表皮有光泽,进食量不下降,体重维持在正常水平,各项生命活动指标与对照组相比均无明显差异,且30d内无死亡。~(131)I-TNT22.2MBq/只组1周后进食开始减少,活动迟钝;2周后开始逐个死亡,30d后仅存留2只,且表皮无光泽,体重减轻;由生存率曲线和体重曲线可观察到22.2MBq/只组与其他各组有明显差异。因此,~(131)I-TNT在棵小鼠上14.8MBq/只以下剂量可认为比较安全。  相似文献   
9.
乙酰唑胺与潘生丁对家兔腹主动脉扩张作用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比较乙酰唑胺和潘生丁对家兔主动脉的扩张作用,并研究其扩张血管的机制,将6只家兔以戊巴比妥钠静脉麻醉后,截取腹主动脉环约5 mm,放入40 ml以氧气饱和的Kreb’s液中,中心穿线,一根将血管环固定,另一根线连接张力换能器,张力信号被传输到电脑中。给予略大于1.96×10~(-2)牛顿的张力,稳定10 min,再将张力调至1.96×10~(-2)牛顿,观察张力稳定后记录血管张力变化。以重酒石酸去甲肾上腺素1mg收缩血管环,观察血管收缩后张力是否稳定。张力稳定后,分别加入乙酰唑胺15 mg、潘生丁0.5 mg,观察是否有扩血管作用。在观察到乙酰唑胺或潘生丁有扩血管作用的情况下,再于加入重酒石酸去甲肾上腺素1mg后15 min时加入碘化钠0.045 g,记录张力变化;并分别于加入重酒石酸去甲肾上腺素之前加入L-NAME、格列苯脲、吲哚美辛及消炎痛,观察以上几种药物对重酒石酸去甲肾上腺素的收缩血管作用及对乙酰唑胺和潘生丁的扩血管作用有无影响。结果:给予重酒石酸去甲肾上腺素1mg后,家兔主动脉环的张力上升(9.90±2.45)×10~(-3)牛顿(P<0.05)。血管张力上升后在30 min内保持稳定。乙酰唑胺能够明显对家兔主动脉环产生扩张作用,碘化钠对家兔主动脉环不能产生明显扩张作用,潘生丁对家兔腹主动脉环张力没有直接影响。克霉唑对乙酰唑胺所产  相似文献   
10.
不同月龄SD大鼠血液生化正常值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测定了3、6、12、18、24月龄普通级SD大鼠的血液生化指标:总蛋白、白蛋白、血红蛋白、尿素氮、胆固醇、甘油三酯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酯酶。所测结果可作为不同月龄SD大鼠血液生化参考值。此外,24月龄雄性大鼠,其胆固醇和3、6月龄大鼠相比,其甘油三酯与3月龄大鼠相比,均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雌性大鼠的胆固醇和甘油三酯、雄性大鼠的胆固醇均有随添龄而增高的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