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2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2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分析肺癌病人放化疗后继发肺真菌感染的CT表现。方法2007年12月至2009年3月,我院诊断肺癌放化疗后继发肺真菌感染的患者20例,所有病例均按照《肺真菌病诊断和治疗专家共识》的诊断标准作出临床诊断,其中白色念珠菌感染16例、曲菌感染3例,隐球菌感染1例。所有病人都进行了胸部CT检查。结果CT表现为在基础疾病之外出现炎性大片实变9例,似肺段性或大叶性肺炎的表现。在基础疾病之外出现磨玻璃影者9例。1例出现右下叶背段结节影伴有"空气半月征"。另1例呈散在分布斑片状阴影,边缘比较模糊,密度较淡,以中、下肺分布为主,部分融合呈大斑片状密影。结论肺部真菌感染影像缺乏特异性,在影像学上和一般肺炎无法区别,如果有深部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要根据《肺真菌病诊断和治疗专家共识》的诊断标准进行临床诊断,以确定有无肺部真菌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华法林抗凝治疗强度对老年稳定性冠心病合并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的疗效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本院2012年2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96例老年稳定性冠心病合并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进行研究,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低强度华法林抗凝治疗)和对照组(中强度华法林抗凝治疗),治疗后平均随访2年,比较两组患者药物服用情况、主要终点、次要终点及安全性.结果 研究组INR与华法林用量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余药物服用情况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两组患者缺血性脑卒中及体循环栓塞发生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两组患者全因死亡联合终点及非致命性心肌梗死发生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研究组轻度出血及总出血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严重出血事件发生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低强度及中强度华法林抗凝治疗在老年稳定性冠心病合并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中疗效相近,但低强度华法林抗凝治疗安全性更佳.  相似文献   
3.
目的应用微量泵持续泵入普通胰岛素以控制危重患者的血糖水平,旨在探索出一种高效、安全、平稳的控制血糖的方法。方法采用微量泵持续泵入普通胰岛素来控制入住我科的62例危重患者的血糖,并定时监测血糖,同时根据血糖值调节泵速。结果62例患者在使用微量泵后于24h内达到血糖满意控制,且持续将患者血糖安全、有效地控制在一定范围内。结论持续泵入胰岛素注射液可较好控制危重患者的血糖水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丹参酮ⅡA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心功能和血脂的影响。方法将60例血液透析患者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透析过程中给予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40 mg+生理盐水250 ml,3次/周,疗程6个月;对照组静脉注入250 ml生理盐水,频次及疗程同治疗组,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脂水平及超声心动图结果。结果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治疗组三酰甘油( 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C)、纤维蛋白原( FIB)、D-二聚体( D-D)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心动图结果显示,治疗组的每分输出量、左心射血分数(LVEF)较治疗前明显升高,左心室心肌质量指数(LVMI)水平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参酮ⅡA可以降低血脂水平及血液黏度,改善微循环及局部供血,还可通过减轻患者左心室肥厚,从而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恢复期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中抽吸导管的使用对无复流现象和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2009年11月-2011年8月因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入院,择期行PCI术的患者58例.随机分为先抽吸组(TA组)与常规PCI组(SP组),比较两组介入治疗后无复流或慢血流的发生率,术后3个月左室射血分数(LVEF)改变和严重心脏不良事件(MACE)发生率.结果 TA组无复流的发生率明显低于SP组(0 vs 13.33%,P=0.045).TA组TIMI血流3级率显著高于SP组(92.86% vs 53.33%,P=0.001).术后3个月左室射血分数TA组高于SP组[(55.42±0.30)% vs (51.78±0.23)%,P<0.01)].TA组和SP组均未发生MACE事件,但TA组再发心绞痛者明显低于SP组(3.57% vs 23.33% P=0.029).结论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恢复期介入治疗中应用血栓抽吸导管能够减少无复流和慢血流的发生,并可能改善患者心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恢复期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中抽吸导管的使用对无复流现象和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2009年11月—2011年8月因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入院,择期行PCI术的患者58例。随机分为先抽吸组(TA组)与常规PCI组(SP组),比较两组介入治疗后无复流或慢血流的发生率,术后3个月左室射血分数(LVEF)改变和严重心脏不良事件(MACE)发生率。结果 TA组无复流的发生率明显低于SP组(0vs 13.33%,P=0.045)。TA组TIMI血流3级率显著高于SP组(92.86%vs53.33%,P=0.001)。术后3个月左室射血分数TA组高于SP组[(55.42±0.30)%vs(51.78±0.23)%,P〈0.01)]。TA组和SP组均未发生MACE事件,但TA组再发心绞痛者明显低于SP组(3.57%vs 23.33%P=0.029)。结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恢复期介入治疗中应用血栓抽吸导管能够减少无复流和慢血流的发生,并可能改善患者心功能。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