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综合类   7篇
预防医学   2篇
中国医学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胺碘酮加阿托品转复不同类型、不同病因房颤的剂量、时间及预防复发的远期疗效。方法 先予纠正心衰 ,改善心功能 ,然后予相同剂量胺碘硐及阿托品 ,采用自身对照方法 ,比较不同类型、不同病因房颤转律时间、药物剂量及复发情况。结果 本组总有效率 80 %,转复持续性房颤较阵发性房颤所需时间长 ,剂量大 ,复发率高 ;风心病较冠心病者复律时间长、剂量大。结论 小剂量胺碘酮加阿托品能较快使房颤转律 ,且能控制心室率 ,副作用少 ,用于防治房颤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2.
晕厥是小儿常见急症。血管迷走性晕厥是小儿晕厥最常见的类型.约占所有晕厥患儿的80%,发病时表现为低血压和短暂的意识丧失,可导致意外伤害。血管迷走性晕厥的诊断并不困难,病史是诊断的重要依据,VVS是由多种因素触发引起周围血管扩张、神经介导性晕厥,能自行恢复(一般不超过20s),无神经定位体征。治疗方面分为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马来酸依那普利联合坎地沙坦治疗小儿重症支原体肺炎并发心力衰竭的疗效和C反应蛋白(CRP)、肌钙蛋白T(cTnT)以及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三项指标对小儿重症支原体肺炎并发心力衰竭病情转归与疗效的评价作用。方法:选择2007年9月份至2012年5月份期间我科收治的120例小儿重症支原体肺炎并发心力衰竭患儿,分成对照组、试验组两组,密切观察两组患儿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及检测治疗前后CRP、cTnT、CK-MB三项指标变化情况。结果:试验组较对照组疗效明显,两组治疗前后CRP、cTnT、CK-MB三项指标呈现差异性。结论:马来酸依那普利联合坎地沙坦治疗小儿重症支原体肺炎并发心力衰竭疗效确切,CRP、cTnT及CK-MB三项指标利于评价小儿重症支原体肺炎并发心力衰竭患儿的病情变化与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本文主要分析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ypoxic ischemic encephalopa-thy,HIE)和颅内出血(HIC)在临床上引起有关死亡的一些因素。方法采用CT检查对病人进行观察和治疗。结果 HIE和HIC不仅可引起围生期新生儿死亡,而且是造成神经系统发育障碍的2种常见的颅内病变,HIE发病率和病死率高,病情严重者常留有严重的后遗症。结论临床上对HIE早期病例及时进行颅脑CT检查,以帮助确诊,减少死亡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毛细支气管炎的病毒病原学特征及体液免疫变化特征.方法 将120例广东饶平及广东广州的毛细支气管炎患儿的呼吸道分泌物行呼吸道7种病毒检测,将此120例患儿(毛支组)及另外120例健康体检儿童(对照组)取外周血行体液免疫5项及IgE检测.结果 在120例确诊毛支患儿的呼吸道分泌物呼吸道7种病毒检测中,57例为阳性,阳性率47.5%,其中以RSV为主,共43例,在病毒检阳性患儿中占75.4%.体液免疫检测中,毛支组IgE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毛支组水平IgG、C3、C4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IgM、IgA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毛细支气管炎患儿病毒检测阳性者以RSV为主,提示毛支病原谱稳定,预期今后相当一段时间内不会有明显变化;毛支患儿的体液免疫指标中,IgE水平高于健康儿童,提示其发生与人体超敏反应有关;毛支患儿IgE、IgG变化特点与儿童哮喘相似,提示两者间存在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6.
詹志晖  陈泽彬  林广裕 《吉林医学》2011,(5):982+1037-982,1037
<正>周期性发热综合征(Periodic Fever Syndrome,PFS)由Marshall GS等于1987年提出,其临床特征包括周期性发热、口疮性口腔炎、咽炎、淋巴结炎。如果小儿体温突然或逐渐上升达到一个高峰保持一定时间然后再迅速或逐渐下降到正常,而后经过一定时间的不发热,体温正常之后又发热,持续一定时间以后体温又恢复至正常,如此发热期与不发热期交替出现,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饶平县小儿佝偻病的发病因素及应用不同药物的临床治疗疗效。方法:对120例小儿佝偻病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通过问卷调查分析其发病的相关因素,比较不同因素与佝偻病发病的关系,并应用不同药物进行治疗,观察其治疗效果。结果:佝偻病的发生与性别、年龄、喂养方式、居住环境、父母健康状况有密切的关系。肌内注射Vit D3对小儿佝偻病具有良好的疗效。结论:肌内注射Vit D3治疗小儿佝偻病疗效确切,使用方便,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和使用。  相似文献   
8.
我院儿科自2003年1月至2008年1月共收治病理新生儿568例,占同期儿科住院患儿总数4698例的12.1%,其中足月儿412例,占72.5%,早产儿156例,占27.5%,死亡41例,占7.2%.入院日龄最短10分钟,最长为生后28天.为进一步了解我院住院新生儿的常见疾病的构成比、病因、病死率及其主要死亡原因,从而做好新生儿的保健和护理,提高新生儿疾病的治愈率、降低死亡率,从而进一步做好我院新生儿疾病的防治工作.将这些住院新生儿病例作回顾性调查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小儿反复热性惊厥的危险因素,及其与患儿的免疫功能、血清水平变化的相关性及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于2008年6月—2012年6月收治的120例反复热性惊厥的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此类患儿多因急性上呼吸道的感染引发;男患儿较女患儿发病稍多;多在1~6岁间发病;患儿发生热惊厥后的血清值偏低,发病与其的免疫功能有关;抗惊厥药有效。结论首发年龄越小、初发体温越低、惊厥持续时间越长的患儿和24h内反复发作2次以上或有相关。家族史的患儿更容易反复发作。应对其采取适当的干预,防止其转化为癫痫。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小儿支气管哮喘发病相关因素、临床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选取2008-07~2012-06间收治的支气管患者120例,调查其发病相关因素,并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布地奈德和孟鲁司特治疗。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82.33%,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布地奈德和孟鲁司特联合治疗能够显著改善支气管哮喘患儿的临床症状和体征,临床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少,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