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口腔科学   11篇
临床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异种脱细胞真皮基质在牙种植膜引导骨再生(GBR)技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收集本院门诊2008年1月—2009年6月行牙种植术同时使用异种脱细胞真皮基质(海奥口腔修复膜)病例26例。术后使用抗生素3~5d,种植术后1周、2周、4周、4个月观察种植区愈合情况。结果:46例患者在术后复查中,未出现排异及明显的炎症反应。术后4周时种植区黏膜无肿胀充血,颜色与周围黏膜一致。术后4个月时X线片未见种植体周围透射影。种植II期手术时种植体稳固无动度,未见残留生物膜。结论:异种脱细胞真皮基质可应用于牙种植GBR技术中,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2.
谢慧  解永富 《口腔医学》2014,34(3):181-182
【摘要】 目的 本研究通过观察、比较超声骨刀和传统球钻在Onlay植骨、上颌窦提升、骨劈开等手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探讨超声骨刀在种植手术中的优越性及操作要点。方法 2006—2012年在常州市口腔医院种植科就诊,需要进行植骨手术的78例患者,总计80个术区,分别使用超声骨刀和传统球钻在Onlay植骨、上颌窦提升、骨劈开等手术中进行切骨操作;超声骨刀组42例,传统球钻组38例。分别于术后6 h、24 h、3 d进行复查,采用 VAS记录术后疼痛水平,利用SPSS11.5统计软件将临床数据采用等级资料秩和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超声骨刀组在术后6 h VAS均值为(3.98±2.16)、24 h VAS均值(2.35±1.86),传统球钻组在术后6 h VAS均值为(4.79±1.95)、24 h VAS均值(3.21±1.76),术后6小时、术后24小时两组间疼痛反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传统球钻相比,采用超声骨刀进行种植植骨手术可以降低植骨术后短期疼痛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MTA与GIC治疗牙根纵裂的疗效,并进行比较。方法选择96例牙根纵裂患者,第一磨牙为92颗,其中下第一磨牙88颗。随机分为两组:MTA组和GIC组,各48例。对患牙进行(牙合)关系、(牙合)面形态及接触区检查和影像诊断,治疗0.5a、1a、2a后比较其疗效。结果 2a后MTA组成功率达到89.5%,GIC组为70.8%,经x~2检验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TA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封闭性和防水性,能够有效地刺激硬组织的形成,在牙根纵裂的临床治疗中效果明显优于GIC。  相似文献   
4.
患者女,14岁。(住院号28112)因左颈上部肿胀小瘘口反复流脓12年、患儿两岁时家人发现其左颈部长一姆指大包块,伴有疼痛,在当地医院切开后放出较多脓液。以后体弱时瘘口常有少量臭味液体流出,平时无分泌物;但肿块仍然存在,急性发作时对症治疗可缓解。本次入院前两天因再次肿胀流脓而要求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5.
下颌角骨折经口内坚固内固定临床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解永富  王宏  杭顺初 《口腔医学》2001,21(4):195-196
目的:探讨应用小钛板治疗下颌角骨折的临床可行性。方法:21例下颌角骨折或伴下颌体部骨折应用小钛板沿张力线作坚固内固定,复位技术及固定位置参照Champy方法,3个月~1年复查包括骨折复位准确性、固定稳定性、骨折愈合、伤口愈合、关系及神经损伤等。结果:21例下颌角骨折术后1例出现感染,4例术后出现干扰,其余咬合关系正常,X线复查未见骨愈合不良。结论:下颌角骨折经口内应用小钛板行张力带固定效果肯定,但不能完全摒弃颌间结扎。避免面部疤痕及面神经损伤,较传统的经颌下切口固定有明显的优点。  相似文献   
6.
闭合式上颌窦底提升术同期种植体植入临床应用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解永富  邹长萍 《口腔医学》2009,29(12):646-648
目的探讨采用闭合式上颌窦提升术进行上颌窦底提升及同期种植体植入的效果及技术特点。方法对56例患者共64枚种植体应用骨挤压技术经牙槽嵴顶入路行闭合式上颌窦底提升术及同期种植体植入术。观察方法为临床检查和X线片检查。结果全部患者均在术后6个月完成义齿修复。随访时间8个月-5年,平均19.4个月,发现有3例鼻腔出血;义齿修复后种植体无松动及脱落。术后X线片检查种植区窦底高度平均提升(3.85±0.12)mm,种植体周围无阴影,形成良好的骨结合。结论闭合式上颌窦底提升术较传统的开放式上颌窦提升术简化了手术步骤,缩短了手术时间,减轻了患者术后反应,是一种简单有效的窦底提升技术。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常州地区人群上颌窦底骨性分隔的发生率、部位和形态学特点,探讨上颌后牙缺失与骨性分隔的关系,以及对上颌窦内提升手术的指导意义.方法:选择124例研究对象,于术前拍摄锥形束CT(CBCT)并生成相关数据,以NNT软件测量,获取上颌窦底骨分隔的数据,利用SPSS13.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24例患者中,42例(33.87%)存在上颌窦骨性分隔;248个上颌窦中,68个存在骨性分隔(27.42%),其中45个骨性分隔出现于上颌窦中部(66.18%),15个出现在后部(22.06%),8个出现在前部(11.76%).窦分隔的发生与性别、年龄及是否缺牙无关.结论;通过CBCT可以观察到上颌窦底骨性分隔的位置、形态,最大限度地预判手术的难易程度,提高上颌窦内提升术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8.
下颌骨腺样囊性癌1例报告常州市口腔医院颌面外科汤建平,解永富下颌骨腺样囊性癌临床少见,我科收治1例报告如下:患者徐××,女,34岁,农民,住院号5459。因左下颌部反复肿胀1年来我院就诊,门诊以下颌骨造釉细胞瘤收住入院。患者于1年前觉左下颌部在劳累及...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价球帽固位的下颌双种植体覆盖义齿的临床修复效果及其修复并发症。 方法 对下颌牙槽骨重度萎缩的10例无牙颌患者,在前牙区与中线等距平行植入2枚种植体,3个月后采用球帽附着体固位方式制作下颌种植覆盖义齿。在覆盖义齿戴入后1周、1年、2年、3年进行随访,评价种植体边缘骨吸收情况、种植体周围软组织健康状况、患者满意度及义齿并发症情况。 结果 10例两球帽固位的下颌种植覆盖义齿经过3年观察,种植体存留率100%,边缘骨吸收<1 mm,种植体周围软组织健康,患者满意度显著提高且维持稳定,义齿无重衬或折断现象,义齿并发症主要是球帽附着体O型圈的置换或固位金属簧的固位力再激活,修理频次0.67次/(年·人)。 结论 在种植体植入位置、方向合适的情况下,球帽附着体固位的下颌双植体覆盖义齿,可获得长期稳定的临床修复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注射型富血小板纤维蛋白(injectable-platelet rich fibrin,I-PRF)在上颌窦外提升术中促进成骨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5年6月就诊于江苏省常州市口腔医院种植科,上颌后部磨牙或前磨牙单颗缺失可用骨高度3~5 mm,需进行上颌窦外提升的患者46例,随机分为2组,A组窦底填塞Bio-oss骨粉,B组窦底填塞Bio-oss骨粉+ I-PRF混合物。拍摄锥形束CT(CBCT),于术前测量剩余骨高度(residual bone height,RBH),术后即刻、术后6个月、术后12个月测量新生骨高度(new formed bone height,NFBH),并于术后4个月进行二期手术,术后6个月修复时测量ISQ值,比较2组成骨效果。采用SPSS 20.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46例患者伤口均一期愈合,无感染、裂开等。CBCT检查显示,术前、术后12个月2组间RBH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即刻、术后6个月,A组RBH显著高于B组(P<0.05)。术后4个月,A组ISQ值显著高于B组(P<0.05),而术后6个月2组ISQ值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I-PRF在上颌窦底外提升术中安全可靠,能够有效缩短愈合时间,增强成骨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