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2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
1975年Thomson首次提出痔的病理性静脉团实质上是肛垫(Anacushions)的病理性肥大,而肛垫是人人皆有的正常组织,即肛垫学说,痔的研究有了突破性进展。1994年Loder等进一步提出内痔发生的肛垫下移学说,即其发生是由于固定肛垫的悬韧带Treitz肌和Park韧带发生损伤或断裂,导致肛垫脱垂和下移引起。鉴于上述论点的更新,1998年意大利外科医生Longo提出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procedure for prolapseand hemorrhoids,PPH)以后,由于PPH术后疼痛轻、恢复快、疗效确切及复发率低等优点,亦迅速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穴位注射利多卡因、山莨菪碱对PPH术(痔上黏膜环形切除钉合术)后尿潴留的干预情况,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符合纳入标准的Ⅲ~Ⅳ度痔45例,将其随机分为3组,各15例。对照组为空白对照,利多卡因组于阿是穴、长强穴注射利多卡因,山莨菪碱组于阿是穴、长强穴注射山莨菪碱,分别对三组患者术后尿潴留情况、肛门坠胀感及肛门疼痛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和比较。结果 三组临床治愈率、术后肛门坠胀感及肛门疼痛差异均无 统计学意义(P>0.05),但三组间术后尿潴留的发生与否及其程度大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阿是穴、长强穴注射利多卡因可明显降低PPH术后尿潴留的发生率。 【关键词】 痔病; 痔上黏膜环形切除钉合术 ;尿潴留;穴位注射,阿是穴,长强穴  相似文献   
3.
直肠脱垂(RP)为直肠肛管甚至部分乙状结肠移位下降和外脱的一种疾病.各种年龄均可发病,多见于小儿、老人、经产妇和体弱的青壮年.直肠壁全层脱出,脱垂反折沟存在或大部分存在,我们称之为Ⅱ度直肠脱垂[1].传统的治疗方法存在费时,恢复时间较长,术后疼痛较剧烈,容易复发,影响肛门功能等缺点,部分手术治疗方法因创伤大,给患者造成了较大的痛苦.我们在临床上采用吻合器直肠黏膜环切吻合术(PPH)加硬化注射术治疗Ⅱ度直肠脱垂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穴位注射利多卡因、山莨菪碱对痔上黏膜环形切除钉合术后尿潴留的干预情况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符合纳入标准的Ⅲ~Ⅳ度痔45例,将其随机分为3组,各15例.对照组为空白对照;利多卡因组于阿是穴、长强穴注射利多卡因;山莨菪碱组于阿是穴、长强穴注射山莨菪碱,分别对3组患者术后尿潴留情况、肛门坠胀感及肛门疼痛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和比较.结果 3组临床治愈率、术后肛门坠胀感及肛门疼痛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3组间术后尿潴留的发生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利多卡因组优于对照组与山莨菪碱组(P<0.01).结论 阿是穴、长强穴注射利多卡因可明显降低痔上黏膜环形切除钉合术后尿潴留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