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1篇
中国医学   8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本文所有病例均为1992年1月~1993年12月 门疹病例,共88例。将全部病例随机分成两组。其中口服加穴位贴敷组(以下简称穴贴组)58例,口服加安乃近肌注作对照(以下简称对照组)30例。两组病例均6个月~4岁。其中穴贴组6个月~1岁之内  相似文献   
2.
3.
浅述激经气     
本文主要阐述激经气与药物内病外治的关系,探讨了激经气方法、程度和穴位内部生化改变,也简述部份激经气药以及药物内病外治的得气现象。  相似文献   
4.
述内病外治药物特殊类型——激经气药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对内病外治方药中出现频率较高的具生猛峻烈、辛辣温热,引赤发泡,芳香走窜及活血化瘀等5类具有激经气作用的中药的作用机理进行阐述,也简述了各类药物应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5.
本文作者用现代的科学观点对吴师机的“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的观点进行综合分析,指出这一观点的片面所在,提出“外治之理不同于内治之理”的观点,并且还探讨吴师机产生这一观点的历史原因。  相似文献   
6.
7.
8.
近年来笔者用氟哌酸加利多卡因潴留灌肠治疗细菌性痢疾取得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一、临床资料病例来自1994年4月~1995年10月的门诊病人,共98例。随机设30例静脉滴注作对照组。全部病例均有里急后重,脓血便,腹痛和发热。二组病例年龄均在6个月以上至80岁之间。其中灌肠组10岁内29例,11~16岁14例,17~60岁42例,60岁以上13例。男性71例,女性27例。静脉组10岁以内8例,11~16岁4例,17~60岁13例,60岁以上5例。男性21例,女性9例。二、治疗方法灌肠组成人用氟哌酸0.4g、2%利多卡因5ml,冷开水加至30ml一次潴留灌肠。儿童每kg体重取配制液1ml,每24小时一次。静脉组成人用5%葡萄糖氟哌酸注射液100ml(每百毫升含氟哌酸0.2g),静脉滴注,儿童每kg体重用葡萄氟哌酸注射液3ml,每12小时一次。  相似文献   
9.
10.
笔者用自己亲身经历谈如何发展提高中药内病外治水平的思路,在发展提高过程中可分为继承、怀疑批判、创新三个过程,认为要提高发展中药内病外治水平,不能走前人的老路,要有所创新。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